王定榮
?
民間資本與農合機構有效融合探析
王定榮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措施以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改革,作為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也拉開體制改革的序幕,如何將民間資本與農合機構有效的融合,以促進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由傳統向現代金融企業轉型,成為管理更規范、資產更優化、支農更有力、服務更到位的現代零售銀行是當前一項重大的課題。
——有利于解決農合機構資本金不足,提升市場競爭能力。農合機構是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的主力軍,是涉農信貸與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的主要機構,信貸業務是農合機構主要的收入來源,收入結構較為單一。然而,近年來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張,對資本金的消耗迅速增加,加之農合機構產權改革起步較晚,由于受傳統管理理念影響,對資本金的重視程度不夠,普遍存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發展規模受到極大限制。從監管層面來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對農合機構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為10.5%,然而信貸業務的規模擴張導致貸款損失準備增加,加權風險資產增加,直接影響到資本充足率監管達標。從業務發展角度來說,農合機構的資本金是否充足,直接影響其規模擴張、市場競爭和風險防控能力。以XX聯社為例,自2013年來該聯社通過增資擴股和利潤轉增股本補充資本金,資本金得到持續補充,資本充足率逐年上升,為信貸業務的規模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信貸業務的規模不斷做強做大。同時,通過采取股金溢價部分購買不良資產的措施,該聯社信貸質量也得到了優化提升。
所以民間資本有序注資農合機構,并與農合機構建立資本的持續補充機制,不但可以優化農合機構的資本結構,確保資本得到不斷充實,而且可以根本上解決資本金不足、降低經營風險,促進業務的穩健發展。
——有利于調節社會資源分配,保障資本獲得穩定收益。民間資本在尋求投資回報過程中,投資小額貸款公司、從事民間高利貸融資具有較高收益,但受宏觀政策、市場環境影響,存在較高行業風險,投資收益也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從事民間高利貸不僅擾亂金融秩序,加大實體經濟負擔,而且容易激化社會矛盾,滋生社會腐敗,不利于民間資本持續發展和壯大。例如近期達州出現的投資公司到期不能及時兌付客戶的本息,引起投資者恐慌擠兌的“多米諾效應”,致使投資公司負責人跑路,投資者受損,以致聚集到政府上訪。這不但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而且也嚴重影響到正規合法的金融機構的經營。農合機構經營投融資業務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具有內控嚴謹、經營穩定、風險可控等特點。民間資本投資農合機構無疑是優化社會資源、調節社會分配、取得穩定收益的重要渠道之一。
——有利于引導民間資本流向,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由于農業的弱質性與小微企業自身機制的不健全,農村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面臨資金供求矛盾尤為突出,而農合機構是服務三農和小微的主力軍,但資本金的不足一直困擾著農合機構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的步伐。在政策的支持下,民間資本向農合機構流動,農合機構資本得到充實,可確保農合機構為“三農”與“小微企業”經濟提供更加優質高效融資服務,極大緩解困擾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有利于促進農合機構業務發展。一是民間資本的主體是民營企業,近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投資范圍不斷放寬,民營企業逐步涉入基礎設施建設、通訊、科教文衛等新型服務行業及大型設備制造等領域,作為股東的民營企業能給農合機構提供涉入領域準確的行業信息,這些可以使農合機構迅速地掌握行業的動態,對業務拓展提供支持。二是民間資本投資入股農合機構成為股東,與農合機構即構成為利益共同體,互利共贏是雙方合作的基礎,農合機構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民間資本獲得的投資回報。所以民營企業會利用業緣關系,為農合機構帶來更多處于其上下游的穩定客戶資源。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培養優秀民營企業。培養優秀民營企業是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入股農合機構的前提,所以政府方面需落實措施,加大力度促進地方民營經濟發展,培育一批經營規模大、管理水平高、行業多元化、具有一定戰略經營意識的民營企業。
——充分保障民營企業股東有效行使權利和發揮治理作用。一是吸收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參與農合機構產權改革,不但要發揮其資本聚合和優化股權結構的作用,更要發揮民營股東在提升農合機構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促進機制轉換方面的積極作用。要按照依法合規原則,構建能夠體現民營股東地位、發揮股東作用的公司治理架構,吸收優質民營企業股東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及相關專業委員會,為民營股東有效履職提供組織保障。
二是按照《公司法》《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指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要求,對股東行使權利的規則、方式和程序作出明確規定,為各類股東有效履職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按照便于股東參與決策、實施監督和進行績效評價的原則,改進工作流程,實現股東參事議事規范化,為股東有效履職提供運行保障。
四是加強民營股東董事和監事培訓,增強其對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識的了解掌握,提升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專業化能力與水平。
——建立完善促進民間資本投資的實施與保障機制。一是監管部門與農合機構及上級主管部門需協力構建完善促進民間資本投資的實施與保障機制。1.要加強工作聯動協同,共同推進改革深化,為民間資本投資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持。2.監管部門與農合機構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協調,積極推動農合機構吸收民間資本實施產權改革,監管部門科學合理地設置農合機構改制行政許可要求與民間資本的準入門檻,為農合機構產權改革和增資擴股提供科學的指導與便利。
二是農合機構所在當地政府要建立銀企對接平臺,發揮行業信息對民間資本的投資引導作用,引導農合機構號與有投資意向、符合資質條件的民營企業主動對接,促進投資意向轉化落實為投資行為。
三是健全投資后評價制度,對改制后機構的經營管理、風險化解、支農支小等情況進行跟蹤評價,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促使農合機構穩健經營。
四是繼續強力推動農合機構股份制改革。農合機構前期股權改造初步解決了資格股轉換和增資擴股問題,對集中與優化股權有幫助但作用不明顯。當前應繼續強力推動農合機構組建為農商行,以組建農商行為契機,徹底改造現有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解決民間資本權重巨大而“話語權”薄弱的問題。
(作者單位:達州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