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我國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相關問題研究*
李夢蝶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摘要:為激勵創新,提高國家創新競爭軟實力,進一步改革現有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我國在北京、廣州、上海三地設立知識產權法院試點。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有利于統一司法裁判標準,提高審判質效,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形象。本文結合我國已有的知識產權審判及試點經驗,對知識產權法院的審判制度、內部機構等進行初步研究。
關鍵詞:知識產權法院;審判制度;知識產權高級法院;技術調查官
我們目前處在一個新商業環境下的創新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創新與科技的競爭,而激勵創新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優化法治環境。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2014年底,北京、廣州、上海作為試點相繼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在實際運行中探索建立我國知識產權法院制度。截至2015年8月20日,三家知識產權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總計10795件,審結4160件。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會使得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更加專業化和效率化,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一、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依法治國的推進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體現出法治將會挑起我國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梁。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重要舉措。作為司法改革的探索者與先行者,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知識產權法院實行“主審法官責任制”、“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和“法官員額制”,為我國司法體制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試點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將會使得知識產權審判專業化,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司法審判權威性。
2.知識產權審判的新發展
據最高人民法院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地方法院審結的知識產權一審民事案件88583件,比上年增長1.33%;民事二審案件11957件,比上年增長24.80%;行政一審案件增長到近2886件;刑事一審案件則增長到9212件。隨著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急劇增加,傳統的知識產權審判庭已經無法適應如此大量且地域范圍廣泛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為了提高知識產權審判的效率,優化司法資源的配置,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已是當前我國知識產權審判事業發展的當然要求。
3.知識產權案件較高的專業性要求
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具有較高的專業性要求,案件涉及最新、最復雜的前沿科技問題,特別是專利案件的審理,需要法官對相關的技術有所認知。然而,知識產權審判庭的法官大多很難具備工科背景,且各地知識產權審判庭法官水平不一,對同一案件的認定存在很大差異,常會出現同一案件因為在不同法院審理產生完全不同的審理結果的現象。知識產權案件與普通民事案件相比,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特殊性,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會更有利于案件的實體審理,有利于審判標準的統一。
(二)可行性分析
1.法制基礎
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在我國已經具備相當的法制基礎。首先,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以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傳統三大法為主干,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其他知識產權法構成,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已經建立完善。其次,我國具備基本健全的知識產權行政、司法保護機構,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專利評審委員會、商標評審委員會等。最后,海事法院、鐵路法院等專門法院設立和運行良好的經驗可為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提供借鑒,比如專門法院打破了依據行政區劃設置法院管轄的模式,而是綜合考慮自身審判業務和地域的特點。
2.“三合一”模式經驗及試點經驗
我國知識產權審判改革歷經1993年始從傳統民事庭分離出來成立知識產權審判庭,2009年全國部分法院進行“三合一”綜合審判模式改革,到目前設立知識產權法院試點,對知識產權案件審理的專業性的重視可見一斑。至今,北京、廣州、上海試點知識產權法院已建立逾一年,在具體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知識產權法院的審判制度。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成立一年內共受理知識產權案件7918件,結案3250件,全院18名主審法官人均審理400多件。“三合一”模式經驗和試點經驗對我國知識產權法院的構建提供了實踐基礎,這表明,在我國建立知識產權法院是可行的,并且有利于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良序發展。
二、我國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
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應立足于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大局,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司法保障。知識產權法院遵照“由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保障審判權依法獨立行使。但對于我國知識產權法院的審判運行機制,仍待進一步完善。
(一)知識產權法院與普通法院的關系
設立知識產權法院,首先需厘清我國知識產權法院與普通法院的關系。已經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具有四大特點,一是既是初審法院又是上訴法院,二是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統一管轄,三是三地知識產權法院各有側重,四是跨區域管轄。試點知識產權法院與中級人民法院級別相同。知識產權法院審理技術類案件一審案件,而作為上訴法院時則受理非技術類案件,例如審理對于一審著作權、商標等侵權糾紛裁判不服而上訴的案件。這主要是因為專利類侵權案件往往與最新的科技成果直接相關,對技術進步的影響較大,需要具備較高專業素養的法官審理,以統一案件裁判標準。有人大代表提議增設知識產權法院點,以保證各地知識產權司法審判水平的提高。筆者認為,我國不應對增設知識產權法院操之過急,應由試點法院率先進行探索,循序漸進。三年試點結束后,可以根據試點知識產權法院的運行情況在有條件的省市增設知識產權法院,但應探索實行跨行政區域的錯位管轄。
(二)建立知識產權高級法院
不同于普通民事案件,知識產權案件主要涉及的糾紛是最新、最前沿的問題,因此普通法院的法官在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時往往捉襟見肘,裁判失當。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面臨的最大兩個問題,一是裁判標準不一,二是地方保護主義。知識產權案件裁判尺度不能同意,普通法院法官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是一方面,對本地企業的保護更是重要的一方面。
目前,我國對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享有管轄權的法院眾多,分布地域廣闊,且沒有統一的上訴法院審理知識產權二審案件,導致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尤其是專利侵權糾紛和不正當競爭案件裁判標準未能統一。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打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對所有聯邦地方法院審理的關于專利侵權的判決不服而提出上訴的案件。我國有必要設立知識產權高級法院,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司法資源,統一裁判標準,打破地方保護主義。
(三)完善知識產權法院審判制度
1.審級制度
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法院共有四級設置,實行兩審終審制。在我國構建知識產權法院,則必然要考慮到知識產權法院的審級制度。在知識產權高級法院設立后,筆者建議,我國不宜對法院已有的審級制度進行大幅度調整。三年試點階段結束后,北京、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管轄轄區內知識產權一審案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管轄除深圳市外廣東省知識產權一審案件,而全國其他地區已增設知識產權法院的,由知識產權法院享有一審管轄權。對知識產權一審案件裁決結果不服的,上訴到知識產權高級法院二審,知識產權高級法院享有終審管轄權。
2.權利效力審查
在我國現有知識產權審判體制下,如若當事人在民事侵權案件中提出知識產權無效抗辯,則要進入前置審查階段,由專利復審委員會或商標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查。這種專利、商標確權行政與司法審判職權分離的模式大大拖延了訴訟周期,減低訴訟效率。美國知識產權審判訟制度打破了傳統的確切審查模式,一方面聯邦地區法院對專利侵權糾紛的一審案件享有管轄權,并且有權對專利的效力作出裁定;另一方面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有權管轄專利申請人和相關第三人不服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所做出的決定而提出上訴的案件。我國可借鑒美國知識產權訴訟制度,但應予以本土化考慮。可以賦予審理專利、商標無效訴訟的知識產權法院司法變更權,無需再由專利復審委員會和商標評審委員會重新作出決定。
(四)內部機構設置
我國知識產權法院在內部機構設置上,按照精簡機構、提升效能的原則,減少管理的層級,以改善法院管理效率較低的運作模式。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按照知識產權的類別設立三個審判庭,即著作權審判庭、專利審判庭和商標及不正當競爭審判庭,此外還設有立案庭、綜合辦公室、技術調查室和司法警察支隊。其中,技術調查官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研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若干問題暫行規定》,技術調查官屬于司法輔助人員,并規定了技術調查官所享有的法律權利及承擔的責任,技術調查官所提出的技術審查意見可以作為法官審理案件時認定技術事實的參考,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是
在對技術調查官的遴選和管理上未有規定,筆者認為,技術調查官可吸收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的資深審查員,但對引進技術調查官應有嚴格的規定,如規定擔任技術調查官必須具5年以上工作經驗等。
三、結語
在知識經濟時代,為實現依法治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我國有必要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本文對我國知識產權法院設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但對知識產權高級法院如何設立,如何解決試點知識產權法院在審判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并未進行深入的研究,仍然有待后期的調研加以完善。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對加強知識產權的運用與保護,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是司法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征途上重要的一步。
[參考文獻]
[1]陶凱元,馬憲民.創新與知識產權制度[M].廣州:廣東經濟出社,2010.
[2]曹新明.建立知識產權法院:法治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措施[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5):115-118.
[3]宋云遊,楊光明.我國知識產權司法職權配置模式之實踐衍進與理論研判——論知識產權專門法院的設立[J].專利法研究,2009(4):47.
[4]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ntertainment Committee.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pecializ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rts and Tribunals,London,February 2005.
[5]胡淑珠.試論知識產權法院(法庭)的建立——對我國知識產權審判體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知識產權,2010(4):37-42.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2-0047-03
作者簡介:李夢蝶,女,漢族,湖北潛江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
*2015年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創新教育計劃項目”研究生實踐創新課題“著作權延伸性集體管理制度研究——以制度本土化為視角”(項目編號:2015S15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