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彪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
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研究
蘇南彪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桂林541004
摘要:證明標準在訴訟活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國現行法律關于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未做具體表述,只是概括性地表述為“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這是一種近乎完美的舉證要求,只能作為一種法律原則,而不能成為行政訴訟的證明標準。本文以證明標準的概念作為邏輯起點,建議將案件的事實部分和法律部分進行區分,其中將事實部分細分為以求真標準為普通標準,可靠性標準為特殊標準。
關鍵詞: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法律問題;事實問題
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證明標準是以“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作為法院裁判案件的證明標準。然而,在實務中,對訴訟證明標準的不同理解導致司法人員出現了不同的認識,使同樣的案情作出甚至截然相反的裁判。本人通過對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概念以及現狀進行闡述,提出對行政訴訟證明標準作出修改的意見,以期能對行政訴訟相關理論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做出有益的啟示。
一、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概述
對于證明標準的概念,理論界對于其研究已經趨于成熟,它是研究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基礎。在筆者看來,證明標準是指當事人運用證據證明待證事實所要達到的程度,只有證明達到該程度之后,裁判者才會認定其主張。
“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是法官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判斷當事人舉證責任完全與否以及判斷證據的質和量達到何種程度才可以得出指控事實存在與否的結論的一種規則。”①行政訴訟證明標準具有自己的特性,我國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行政訴訟證明標準具有中間性,低于刑事訴訟而高于民事訴訟證明標準,并且取決于具體判決種類。”②除此之外,應當根據案件的性質作出相應的區分,如果案件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利益,那么證明標準應越嚴格。
二、我國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現狀
我國《行政訴訟法》雖然未明確指出行政訴訟的證明標準,但從分析來看,我國行政訴訟案件的證明標準是“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針對三大訴訟一元化的證明標準,理論界和實務界均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和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一是三大訴訟審理對象不同,混淆了不同訴訟在客觀上存在的實質差異。二是這種標準要求與真實的案件事實完全一致的目標,迫使審判人員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調查取證,導致審判效率低下,浪費有限的司法資源。三是當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案件事實,審判人員受該標準限制很容易在調查取證和審核認定證據過程中先入為主,導致裁判不公正。
在如何構建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探索中,理論界和實務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應當是一個多元化的體系。
三、英美法系國家的行政訴訟證明標準
我們知道,在普通法系的國家,其法律較為零散,沒有統一的成文法典,在訴訟制度上的構建也是沒有統一的法律加以規定。但這并不妨礙普通法院對訴訟的進行,且相對于大陸法系國家,如德國和法國,普通法院的判決得到更多市民的尊重。在英美法系國家中,沒有專門用法典統一規定行政訴訟制度,但在其司法實踐中,構建了一整套包括適用于與行政訴訟相關的法律制度,這套制度具有憲法上的法律依據,也有來自于前人的判例,而普通法系的國家是承認判例法,也是它們國家的重要法律淵源。前者作出的判決在相同案件下應作出同樣的判決,這使前者的判決具有比大陸法系國家的影響力更高。其中,最重要的有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確定的法院具有的司法審查權力。在這權力當中,法院擁有的司法審查權在經歷了上百年的完善,已經趨于成熟。其中的司法審查程序在具體的案件中如行政訴訟中,其司法審查程序就有將事實部分和法律部分加以區分,雖然在具體標準上有所不同但將二者相區分是一致的。
四、大陸法系國家的行政訴訟證明標準
以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其行政訴訟證明標準與英美法系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德國,為了適應不同的復雜程度、不同類型的案件,其行政訴訟證明標準具體劃分為三種:高度蓋然性標準、提高標準和降低標準。這種劃分方式明顯嚴謹于英美法系國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國是采取職權主義的國家,即法官在訴訟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法官不僅要對法律作出專業判斷,還要對案件的事實基于自己的內心確信作出理性的判斷。這種裁判模式迫使德國為了裁判更加公正且更能被雙方當事人接受而不得不對行政訴訟證明標準采取較高的證明標準。
五、對我國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建議
筆者認為,我國行政訴訟證明標準應當區分事實部分與法律部分,分別適用不同的證明標準,并建立相關制度以保障其實施。
(一)法律部分的證明標準
筆者以為,可以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做法對事實部分和法律部分加以區分,適用不同的證明標準。其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在事實部分認定上,根據司法尊重原則,行政機關在事實部分的認定方面更有權威性,法官應當尊重行政機關關于事實部分的認定。其二,在法律部分方面,法院作為司法機關,相比行政機關更具專業性,法院對法律的決定可以代替行政機關的決定。
對于法律部分的證明標準,筆者以為,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我國采取的是職權主義,而在大陸法系國家中法律較為完善的德國,在行政訴訟證明標準上,其法律部分主要由法官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加以判斷。與職權主義相對應,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法律不作詳盡的規定,賦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權,并且其對法律作出的判斷可以排除行政機關對法律的判斷,充分發揮其專業能力,這也有利于保持法院作為司法審判機關的形象。試想如果法官對法律作出的判斷都不能夠被肯定,那么法院的判決將不被尊重,這對于我國的法治建設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應該賦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權。但為了防止權力被肆意濫用,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仍要以案件的證據、涉及的相關法律為裁量基礎,在此基礎上作出的法律判決更能被廣大人民接受。
(二)事實部分的證明標準
對于事實部分的證明標準,在普通法系國家,其有專門的陪審團對事實部分作出認定,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中,陪審團對案件事實具有較大的決定權,但在我國,法官不僅要對法律部分作出相應的判斷,還有對事實部分通過盡職的法庭調查以及取證作出認定,雖然給以了法官較大的權力,但在具體案件的司法實踐上,尤其是重大的復雜案件,法官并不是萬能,對于已經發生過的事實很難再現,因此對于事實部分應作出具體區分,將證明標準分為普通和特殊兩類情形。
在案件較為簡單且事實容易確認,如當事人對事實部分沒有爭議,只是對法律部分有不同的意見,這時候案件事實很清楚,可以直接認定,在這種情況下,以求真標準為行政訴訟的普通標準,當然該標準也適用于案件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利益糾紛。該標準應盡最大的努力尋找案件的真實情況,同時,要求案件中的證據沒有可疑情況。
在特殊的情形下,適用可靠性標準。比如在認定某一事實時,由于雙方當事人現有的證據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都不能夠證明自己所主導的事實證據充分,足以否定對方證據,那么在該種情形下,采信證據可靠性明顯較大的一方。這不僅可以減少法官追求無法達到的真實情況的壓力,同時也能定爭止紛,達到解決糾紛的效果,若案件懸而未決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性。
(三)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建立起完善的自由心證制度,我國的自由心證制度有待建立,因此建議我國盡早建立自由心證制度。
近年來,自由心證制度在我國有逐漸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民事案件中,運用自由心證審案更令人信服。在此之前,我國法學家對建立自由心證制度一直爭議不斷,擔心我國司法現狀會導致腐敗等其他的反效果,但司法實踐表明,自由心證制度的利遠大于弊,而且只要我們在制定該制度時做出相應的限制或監督機制,必然可以將其負面影響等反效果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正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一樣,將自由心證公開能夠有效杜絕腐敗。那么如何公開自由心證,最好的做法是增強判決書的說理性。尤其是在行政案件中,判決可能對社會的穩定性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應完善判決書的說理性以保障自由心證制度的建立。其中,在判決書公開說理方面,尤其是行政審判法官在公開其裁判的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上應進行充分說理,最后的裁判結果也應結合相應的情形說明理由。如果法官在制作裁判書時不說明判決理由,則規定相應的懲罰措施。此外,為徹底改變心證過程不完全公開的滯后狀態,還應保障新聞媒體和公眾等旁聽的自由,完善心證過程的公開。
[注釋]
①王曉杰.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重構[J].行政法學研究,2004(2).
②高家偉.行政訴訟證據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172.
[參考文獻]
[1]王曉杰.行政訴訟證明標準的重構[J].行政法學研究,2004(2).
[2]高家偉.行政訴訟證據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
[3]李玉華.訴訟證明標準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中圖分類號:D9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2-0105-02
作者簡介:蘇南彪(1991-),男,漢族,福建泉州人,廣西師范大學,2015級法律碩士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