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強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北京 101101
?
探析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之完善
孟強
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北京101101
摘要: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普及之后,人們每天都可以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海量信息,中國也在大力的提倡構建和諧的法治社會,信息公開對國家政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都有著重要意義,因而我國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也備受人們的關注。本文首先梳理了當前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現狀,其次深入剖析行政信息共開制度的存在的問題,最后為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之完善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行政信息;信息公開制度;完善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法制觀念逐步增強,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構,而長久以來的由于保密思想的影響,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一路處于尷尬境地,并且近年來有一些政府的丑聞不斷爆出,民眾對于行政信息公開的呼聲越來越高,因而國務院在2008年5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性保證信息公開條例》,建議政府透明化,加強政府監督力度,實實在在為民辦事[1]。
一、當前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現狀
行政信息公開指的是政府依據相關法律犯規除去保密文件外,主動或者被動的將所掌握到的公共信息,涉及到民眾日常生活的政策方針、財政收入、社會發展目標、人事安排等事務加以公開,滿足民眾的知情權等[2]。行政信息公開化是出現代民主國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制度,能夠積極推進我們民主政治制度有序發展。
我國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發展較晚,20世紀80年代最先推行的是在農村基層組織的村務公開制度,逐步的開始進行試點在一些地市、省級機關等部門陸續的推出,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我國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已經成為一個體系,例如:政府上網工程、檢務公開、救濟制度等相繼推廣[3]。廣州在2003年推出《廣州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頒布實施,成為中國首個進行行政信息公開立法的城市,隨后深圳、上海等城市也陸續進行行政信息公開[4]。近年來隨著政府網站留言、官方博客、微信賬號等已經成為了民眾與政府交流的多種途徑,讓官員更加的“接地氣”,感受到老百姓的真實想法,更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我國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公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服務意識不強
當前我國政府的機關中有一些公務人員的法治觀念淡薄,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將百姓當做被管理者,將行政服務看當做是一種恩賜,而不是一種為民服務的責任感,少數人對手中的權利十分看重,以權謀私的現象也十分的嚴重,貪圖享受等不良思想也使得行政信息成為了擺設,使得百姓們都避而遠之,也損害了政府的形象。
(二)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不完善,公開內容狹窄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服務行政府、透明化政府,政府應該切實貫徹落實好每一項制度,為信息公開打下良好的基礎。然后實際生活中,行政信息公開有著很強的政策性色彩,相應配套的法律制度缺乏,因而很多屬于“紙上談兵”,在所公開的內容和范圍上也是比較隨意的狹窄的,側重點在于解決民眾關心的問題而不是公開信息制度本身[5]。此外,盡管出臺了一些有關行政信息公開的規定是較為零散的,沒有完整的體系,行政機關信息公開很容易以保密為由,擴大保密范圍,侵害公民的民主權利。
(三)尚未成立專門機構,民眾獲取政府信息難以得到合理法律保障
當前國內并未有一個權威性、統一性的政府機構進行行政信息公開的管理,公眾獲取的信息難以全面時候也沒有相應的救濟手段[6]。此外,政府之間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公共信息的利用率低,浪費信息資源,也難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三、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之完善的相關建議
(一)行政公務人員強化信息公開理念,全心全意為民服務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以此來形容政府與民眾的關系是十分貼切的,在行政服務中,行政公務人員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將為民眾的行政服務當做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不斷轉變政府職能,為向服務型政府過度而不懈努力。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也是拉近民眾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的紐帶,體現出現代民主行政的理念[7],只有和民眾多接觸,放下身段,了解民眾的需求,才能全心全意為民服務。
(二)政府應確定信息公開的合理范圍
當前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關于信息公開的范圍主要是采用“列舉式”規定,列舉式會使得規定較為籠統和模糊,使得行政信息公開的責任與義務難以真正的發揮作用[8]。為了能實現政府職能的透明化,取信于民,應該逐步的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慢慢縮小不公開的范圍。時代發展中,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實踐經驗越來也成熟,趨于規范化、法制化,因而科學合理的確定及不斷擴大行政信息公開的范圍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三)構建政府信息公開的審議機構,完善相關制度體系
當前我國為實現統一的行政信息公開的審議機構,為了能確保行政機關決策的合法性、公正性,而對我們行政機關的權利加以制約,需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視,并成立獨立的審議機構及相關配套審查機制,才能加強對行政信息公開制度進行監督[9]。單一法律難以保證行政信息公開的順利實施,需要在公開范圍、公開方式、救濟等方面制定相應法律法規是極為重要的。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各個領域也在不斷進行這個改革,尤其是國家大力提倡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為構建社會主義中國特色而不懈努力。行政信息公開制度是一項推進基層民主建設的法律制度,它打破上級對下級的不平等的隔閡感,確保公民知情權得以實現,因而全社會也極為關注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然而當前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依舊凸顯出一些問題,是需要我們亟待解決的。有些行政公務人員未能深切理解此制度的內涵,單純覺得公開信息是與社會穩定相對立的,因而也不太愿意將行政信息加以公開[10]。從在行政信息公開本身來說是構建現代服務型政府為民執政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公民的監督,才能在思想上意識其重要性,防微杜漸,減少官員腐敗現象的滋生。我國的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推廣是一項需要長期為之完善的工作,因而需要行政公務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多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實事求是的貫徹落實此項制度,為民造福。
[參考文獻]
[1]車京哲.論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之完善[D].延邊大學,2005.
[2]陳書全.論我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J].東岳論叢,2011,32(12):158-162.
[3]馬松巍.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2.
[4]王星舉.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現狀及完善[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09,(10):12-13.
[5]程慧.論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以廉政建設為視角[D].中南民族大學,2008.
[6]田靜.試論建立和完善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D].山東大學,2005.
[7]孔明.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問題和建議[J].金卡工程,2009,13(5):183.
[8]李珠.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研究[D].同濟大學文法學院,2006.
[9]于佳萌.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構建與完善[J].消費導刊,2016,(1):236-237.
[10]蔡玲,曾偉.我國行政信息公開制度的前景展望[J].甘肅農業,2006,(3):16.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2-0172-02
作者簡介:孟強(1985-),男,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生,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法官,研究方向: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