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江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
我國網絡安全監控的幾點法律對策
馬江
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例如,運用“服務器—網絡”的網絡模式,很難遏制網絡病毒的傳播與泛濫;程序性法律規范未受重視,重點在實體法律規范的“懲治性”。而缺乏程序性法律規范的預防性和調控性。又對網絡安全評估、網絡安全立法的價值取向、應急法律對策、責任與互聯網的環境進行了系統研究。
關鍵詞:網絡安全;監控;法律對策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網絡安全問題也愈發凸顯,網絡病毒的傳播與泛濫,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網絡安全監控方面的法律并不健全,沒有收到重視和形成體系。然而,偏重實體性法律規范無法應對今天復雜的網絡安全環境,沒有認識到網絡安全的潛在威脅。本文對網絡安全監控提出一些法律對策,通過對網絡安全評估法律對策、責任法律對策、應急法律對策及通過宣傳網絡安全知識,改善網絡運行環境,減少或避免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讓網絡運行更加安全、有效。從而達到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展、保障人們的合法權益的目的。
一、正確認識網絡安全監控的立法價值
我國的信息化還處于不成熟、不健全階段,網絡安全問題關系到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把網絡安全立法問題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加強立法研究和出臺網絡安全立法。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第一條規定:“國家保護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和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電子信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公民個人個人電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電子信息。”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決定,第二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網絡立法為經濟發展、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提供堅實的保障基礎。
二、建立網絡安全程序性法律規范是維護網絡安全的必然選擇
網絡安全程序性法律規范就其主要目的而言,是為了發現網絡安全漏洞,完善具體的應急法律對策,加強網絡安全等級監督,完善具體的互聯網檢測和評價活動,為了給互聯網營造一個安全的運行環境,增強網絡安全責任意識,充分完善這些對策,為網絡運行構建起有效的法律對策保障措施。
(一)網絡安全評估法律對策
網絡安全評估是指評估機構按照特定的網絡安全標準和技術規范,對各行各業及廣大用戶的網絡進行監督、檢測、和評價。安全評估是為了確保安全有效的網絡安全運行環境,提高國家的網絡安全監控技術水平,加大評估機制的鉆研,確保網絡運行基礎設施更加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在我國,網絡安全評估主要是采取等級保護制度。等級保護制度指國家相關部門對網絡敏感程序、部門的重要程序和業務性質進行分析和辨別,依此確定網絡安全保護能力的級別。完善網絡評估法律制度,有助于國家相關監管部門掌握和分析國家整體信息安全狀況,針對監管的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措施擬定應急預案,維護網絡安全運行。
(二)網絡安全責任法律制度
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安全形勢,網絡安全意識正逐漸深入人心,各國政府和企業越來越重視網絡時代的跨區域性和跨國性,面對當今社會強烈競爭態勢,都意識到了網絡安全“文化觀”的重要性,努力倡導和建立一種“網絡安全文化”,這就要求企業和個人嚴格遵守網絡安全法律法規,明確網絡安全責任,提高網絡安全知識水平,及時防范網絡安全有害事件,及時處理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我國網絡安全立法有明確規定,要求廣大用戶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抵制有害信息。
(三)網絡安全應急法律對策
面對網絡安全犯罪、病毒入侵等一系列非法行為的泛濫,國家相關部門不加以控制,將會損害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安全,然而,我國沒有網絡安全應急立法,當面對一些網絡突發事件,相關部門將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因此,應加強網絡安全應急立法的研究與制定。其具體的法律應對策略應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確定相關國家職能部門及其具體職責,因為它是具有最高信息安全決策權的機構,負責起草和制定國家信息
安全應急法律法規政策;負責技術攻關與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授權終止、執行命令。第二,行業管理及其職責,主要是由國家最高決策機構授予其具體職權,依據具體規范進行網絡應急事件的處理,確保網絡安全有效運行。
三、改善互聯網的法律環境
(一)增強全民的網絡安全意識
網絡安全事關社會穩定、國家安全、事關網民的切身利益。我國現在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網民網絡安全意識缺乏、技能短缺。在我國,網絡進入千家萬戶,已成為網絡大國。但是,我國的網絡技術還不夠過硬,網絡信息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網絡人才隊伍也還不夠強大,面對網絡犯罪日益猖獗的安全形勢,廣大網民難以抵制網絡威脅、防范網絡風險,提高全民的網絡安全技能,尤其是增強網民依法、安全、文明上網意識,共同維護互聯網安全,切實維護網民的利益已成為全社會的重大課題。建設文明、誠信、安全、法治的網絡空間,需要各方同心共智、同力共舉,國家要依法管網,維護網絡秩序,加強立法設計,推動立法;廣大企業要依法辦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勇于發揮技術優勢,共同承擔起維護網絡安全的責任;公民要依法上網,切實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技能,建設有序和諧的網絡環境。
(二)加強網絡安全知識的宣傳
目前,由于網絡用戶缺乏網絡安全知識,還存在許多不偏見,而網絡的安全有效運行又離不開廣大用戶具備扎實的網絡安全知識,擁有網絡安全知識為網絡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一方面,針對一接觸網絡就盲目地進行學習、娛樂、經商等嚴重缺乏安全意識的現象,這不利于提高廣大用戶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用戶和網絡管理者存在被動、僥幸的心理,通常只注重經營效益,只追求經濟效益,對安全方面的投入和管理嚴重不足,沒有形成主動進攻、嚴格防范的安全意識。面對這些,雖然政府做出了很大努力,但還遠遠不能夠應對這些嚴重問題。因此,要通過宣傳教育來增強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應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既要在高等教育中加大力度宣傳教育,也要在社會中加強網絡安全知識的宣傳,更要放眼未來,在小學、中學中也開展相應的網絡安全知識教育。使網絡安全知識觀念深入人心,確保我國網絡安全、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劉慶.論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現狀及防范措施[J].數字化用戶,2013.
[2]倪澎濤.計算機網絡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
[3]Julian.真正的網絡安全需要法律來保護[J].信息系統工程,2008(07).
[4]劉永皎.淺析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J].商場現代化,2008(21).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2-0183-03
作者簡介:馬江(1990-),男,回族,貴州威寧人,貴州民族大學法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