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樂
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
對我國商事代理現狀的法律思考
陳曉樂
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摘要:隨著商事交易活動的發展,我國商事代理在理論上與實踐上產生諸多問題,故而有必要統一商事代理立法理論并且在實務中嚴格區分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從而促進商事代理活動的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商事代理;困境;完善
一、我國商事代理的現狀
商事代理,是指代理商以營利為目的,接受被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義或者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為法律行為,其行為后果由被代理人直接或間接承擔的法律制度。[1]由概念可知商事代理注重行為的營利性、迅捷性與高效性,也從一定層面反映出商事活動的復雜、易變等特性。也因此導致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商事代理人即商輔助人逐漸轉變為現代意義上的商事代理人即商人,且需具備相應的能力與資格。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對商事代理行為的規制也愈加具體,而我國并未對此給與足夠的重視,對商事代理行為的處理大多是以民法為基礎,將商事代理簡單地看作是從事營利性的民事代理行為;同時,未明確區分商事代理與民事代理所產生的差異,忽視商事代理的特殊性及其作用,導致其相關的理論研究停滯不前,不能很好的保護商事代理人的合法利益;最后,我國沒有系統的商事理論,有關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矛盾,致使我國商事代理的立法舉步維艱、司法實踐更是問題百出。
二、我國商事代理制度的病癥所在
(一)理論困境
在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兩種模式取舍的選擇上,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從制度發展的動機出發,認為民商分立具有必要性與可能性,而英美法系的大多數學者較為認同民商合一的模式。對此,有必要對以下爭論做以梳理:1.商法的獨立性思考。商法的獨立性,指的是商法本身作為一種規范體系與其他法律的有效區分,以及在可區分性基礎上的獨特性和不可代替性。[2]根據上文筆者對民商事代理區別的論述,我們知道商法因為其調整的法律關系的特殊性而有明顯的特殊價值,它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專屬于商人的特有法,但在實際上,商法和商行為的經濟要求緊密關聯,它追求交易的簡捷、安全以及公平,奉行公示主義等原則,其調整的法律關系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獨立存在。2.商法效力位階的界定。在商事行為基本貫穿到我們日常生活的今天,商事法律關系必然隨之成為基礎性法律關系,故而商法作為調整商事法律關系、規制商事行為的基本法律必然要求將其置于基本法的范疇,使其效力平行于民法。從國家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獨立于民法的商法勢在必行,只有建設性地設計商事相關法律,才能解決不斷出現的社會矛盾。因此,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更適宜我國的商事制度發展。
(二)實踐困境
1.代理困境
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商事代理人作為市場經濟主體之一所擁有的優勢地位,比如說信息不對稱、掌握的資源豐富等,致使代理雙方權利義務出現傾斜,更多的情況下會出現由于道德困境所產生的欺詐、弄虛作假等問題。同時,商事代理人能力的欠缺也會造成代理目的落空、影響被代理人利益的實現。所以,民事代理已經不能解決商事代理的諸多問題。
2.司法困境
一方面,我國是民商合一的國家,商事代理統一適用民事代理的相關法律,導致其可操作性不強,這很容易出現“同案不同判”等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因為商事案件沒有獨立的審判方式造成了審判結果的合理性缺失,不但使司法權威受到損害,也致使公平、公正、誠信等原則得不到有效體現。[3]
三、完善我國商事代理制度的建議
縱觀世界各國立法模式,無論是民商合一還是民商分立,其商事立法模式的設計涉及歷史、經濟、文化、國家的治理狀況等方面,由于我國經濟差距比較大,因此,要在深刻認識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差異的基礎上明確民商分立的可行性。
(一)統一商事代理制度的理論基礎
1.堅持民商分立
要承認商法的獨立性即實質商法主義的獨立,駁斥商法民法化或者民法商法化的這種觀點,主要是因為:第一,商法與民法屬于兩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各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兩者的調整對象與保護的側重點。
第二,形式商法主義的獨立是沒有意義的,并且從現有實踐來看制定商法典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由于我國已經制訂了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法律,因此承認民商分立并不是分別制定民法典與商法典,而是要用商法的思維設置商事規則,突出商法的獨立性特征。
2.制定統一的商事代理法
以公平公正為原則,以維護交易安全、快捷有效為目標,保證商事代理活動順利進行。民法典具有穩定性,但是由于現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商事代理法可以彌補民法典的這一不足并進行完善與補足。商事代理法的制定采用單行法形式,并且要做到與現行代理法律的協調合作,內容主要是對民事代理的特殊性作出具體規定。
(二)在代理實務中嚴格區分商事代理和民事代理
1.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區分的必要性
雖然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存在一定的聯系,但兩者也有很大的差異性。首先,從立法體例上看,我國實行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商事代理案件大多參照民法典進行裁判,這種裁判方式基本上是以民事代理的社會道德及裁判經驗為價值尺度,但是裁判結果卻與實際中商事活動所追求的目標大相徑庭。其次,從價值追求來看,民事代理是以追求個人權利的公平為導向,具有保護的被動性特征,而商事代理是以追求商人價值的效益為目標,具有積極營利的主動性特征。最后,從歷史沿革來看,由于我國重農抑商的傳統思想的深入,民事代理的發展較商事代理已經相當完善,但商事代理是較多的由商事習慣衍生而來,外加我國的市場經濟起步較晚,故而商事代理制度的構架和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因此,我國就很有必要在實務中將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區分開來。
2.民事代理與商事代理區分的可行性
第一,在代理雙方當事人的各自選擇上,嚴格區分民事代理與商事有利于提高法律糾紛的解決效率。糾紛出現時,被代理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去選擇民事代理還是商事代理,從而減少自己的代理支出、增加委托代理給自己帶來的收益。代理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長業務代理案件,以實現其業務專長、提高律師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在司法裁判時,法院應該在對法律關系定性清楚的前提下,將商事案件分配給擅長解決此類糾紛的專業法官、而將民事案件分配給一般的法官進行裁判。商事案件由專業的商事代理人代理、由專業法官依據商事相關立法裁判,對民事案件由民事代理人代理、由民事法官以民事立法為依據進行裁判,這樣商事案件走商事處理程序、民事案件走民事處理程序的選擇將會極大的提高案件的解決速度,也將消除由于商事因素所帶來的專業性太強所導致的民事案件處理難度增大、法官能力不夠等擔憂。
[參考文獻]
[1]陳運雄.我國商事代理的理論基礎及其相關規則的完善—基于比較法的考察[J].法學研究,2006(6):207.
[2]蔣勱君.論我國商法的獨立性—實質商法的相對獨立[J].學習與實踐,2008(4):101-105.
[3]趙萬一.商法的獨立性與商事審判的獨立化[J].法律科學,2012(1):63.
中圖分類號:D92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2-0217-03
作者簡介:陳曉樂(1991-),女,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法學專業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