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徐林 李歡利
1.浙江大學法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8;2.廣西大學法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
無居民海島立法的生態保護優先原則與制度設計
李徐林1李歡利2
1.浙江大學法學院,浙江杭州310008;2.廣西大學法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生態文明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各項生態文明法律保障體系也在逐漸完善。目前我國《海島保護法》確立了“保護優先”原則,然而“保護優先”原則并不能良好解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完整原則,因此需要發揚生態保護優先觀,以生態系統作為規范人們行為和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無居民海島立法的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并針對生態保護優先下海島保護法基本制度構建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無居民海島;生態保護優原則;生態系統管理
無居民海島屬于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其面積雖然狹小,但蘊含著各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通過對無居民海島的開發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的增長。然而由于我國對海島的無序開發利用,導致海島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利于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國家應當主張以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原則進行《海島保護法》的制度設計,即以生態保護優先原則作為生態保護法的最高準則,明確規范人類對海島的開發行為,維護生態環境平衡,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無居民海島立法的生態保護優先原則
(一)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基本范疇
無居民海島的生態保護優先原則是以生態系統作為基本范疇,因此生態系統是產生一切利益的基本。生態系統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一旦系統內某一組成部分出現改變,則將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生態系統動態平衡能夠容納一定的干擾,但如果干擾超過限值,則會導致生態系統結構失調,最終帶來嚴重的危害。
(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
地球生態系統作為人類、動物、植物及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系統,其為人類提供生態功能和生態服務,以維持人類的生命。生態系統中包含各種不同的個體,但為了保障生態系統的平衡性和穩定性,不同的個體必須通過相互合作,為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做出貢獻。無居民海島生態系統包含草地、森林、礦藏等自然資源,如果對其中一種個體的破壞過于嚴重,則無居民海島生態系統平衡性將無法保持,繼而對生態環境生產巨大的影響。
(三)生態系統監測評估的優先性
任何自然資源和個體都是構成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人類對任何一種個體資源采取活動,均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為了避免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超過限值,人們需要提前對各種資源進行監測和評估,從而推算出能夠合理利用的資源數量。另外當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時,人們需要做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
(四)生態保護優先的全面性
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應當從環境的預防、治理和救濟等方向進行,如禁止現存環境受到更惡劣破壞,對環境損害進行治理和救濟。《海島保護法》應當明確在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原則。而且一些生態環境保護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的增長,表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并非一直處在矛盾之中。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并非僅僅是為了生態保護,而是為了整體、全面的保護,讓資源均得以可持續利用。
二、無居民海島立法生態保護優先原則的評析
(一)生態學評析
從生態學角度來講,要保障生態系統的平衡,首先需要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及內部個體生存的必要性。人們生活在生態環境中,人類的發展也應當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因此自然的經濟體系平衡要高于社會經濟體系。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人們善用科技的力量操縱大自然,但是往往難以起到預想的效果,甚至加速環境的惡化,因此人類需要注重利用自然的力量,維護生態系統中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生態系統具有復雜性、合理性和完美性等特征,其雖然限制了個體的生存,但也促進了個體的發展,因此人類需要做好
生態保護工作,在不破壞生態固定資本的情況獲取生態利益。
(二)法學評析
很多學者認為生態保護優先與生態利益需求存在競爭關系,他們一般主張可持續發展思想,即生態保護優先的優先地位。部分學者提出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屬于《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人類經濟活動名應當體現為生態生態規律優先。生態保護優先原則主要通過對環境的保護和合理的索取,讓自然環境處于為人類提供可持續資源的狀態中,不會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從法學角度將,當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出現矛盾時,應當優先考慮生態保護,而且人類的經濟活動需要以生態規律為基礎,因此從另一方面看生態保護優先正面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三、生態保護優先下海島保護法基本制度構建
(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屬于常見的環境保護措施,通過構建該種制度,能夠有效避免海島出現盲目的工程建設,繼而保護海島生態環境。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在某項活動之前,針對該活動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評價,并針對影響提出防治對策和措施。項目建設者在開發海島之前,需要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通過提交評價報告書且通過審批后,才能夠繼續開發海島。
(二)海島開發許可制度
對于海島的開發必須先由開發者提出開發申請,再由相關部門審核批準后,開發者才能夠對海島進行開發,即海島開發許可制度。幾乎所有的國家海島管理均采用了海島開發許可制度,其主要是在經濟開發的基礎上實現海島環境保護的目的,協調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存在的矛盾。海島開發制度可以將影響海島環境的開發、建設、排污等活動均納入到法律管轄內,從而提高環境資源管理效益。
(三)功能區劃制度
我國海島眾多,針對無居民海島的保護與利用規范,應當以無居民海島的功能為主,并保護海島生態系統不會受到破壞。相關部門需要依據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海洋功能對全國無居民海島進行保護規劃。同時對于不同管理部門管理的職責權限需要作出明確的規定,針對不同管理部門存在的糾紛問題,需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作出統一的處理。
(四)公眾參與制度
無居民海島是與公眾關聯非常密切的資源,因此對于海島法的制度設計應當也汲取公眾的意見,特別是與海島聯系比較緊密、利益相關比較大的公眾,即海島規劃管理應當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實施。然而目前海島法草案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公眾參與制度,對于公眾參與的范圍、程序、實施等均沒有做出完善的規定。我國應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針對公眾花逆境意識不強、生態知識缺乏問題進行改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我國海島保護法對生態補償和生態評估均比較重視,但存在不夠細化的問題,即海島的生態安全難以得到妥善的保障。為了改善當前我國海島保護問題,國家應當通過確定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完善《海島保護法》,促進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嵩譽.生態保護優先觀再思考——以無居民海島生態保護為視角[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47-51.
[2]陳晟.法治視角下無居民海島生態環境安全保障機制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01:18-21.
[3]陳承洲,林云.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的立法保護——以海南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管理立法為視角[J].法學雜志,2013,03:134-140.
[4]劉素芳,唐俐.海南無居民海島的利用與保護——從完善立法的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3,31:165-166.
中圖分類號:D92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2-0222-03
作者簡介:李徐林(1990-),男,漢族,浙江嘉興人,浙江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資源法;李歡利(1988-),女,漢族,安徽阜陽人,廣西大學法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