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良
我的學術研究歷程
孫玉良
編者按:孫玉良先生是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德高望重的前輩學者,也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高句麗史、渤海史研究專家,此文是孫玉良先生為即將出版的“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專家文集”之《孫玉良文集》撰寫的自序,該文高度濃縮了孫先生的學術歷程,經先生同意,先發于我刊,以饗讀者。
1981年春,我回到吉林省社科院東北史研究所,承擔《中國東北史》隋唐及渤海章節的撰寫任務。這是我人生的最后選擇,也是僅有的一次自主抉擇。
此前,我對渤海歷史,曾有過一次點滴的啟蒙式接觸。1959年夏天,在大學一年級暑假期間,參加了吉林省博物館組織的渤海古墓清理工作,前后僅十天。回校后,寫了一篇《六頂山渤海古墓發掘記》,刊在同年8月24日的《長春日報》上。但它不是探討渤海史的學術文章,僅是與渤海史相關的瞬息活動記實。過后也就蕩然無存了。
回省社科院后第二天,佟老(即佟冬,下同)把我叫去,諄諄囑我:你雖然回來晚了點,先不要著急,要沉下心來,繼續坐住冷板凳,從掌握資料入手,循序漸進,只要努力,會有收獲的,等等。有針對性地予以鼓勵和鞭策,令我受益終身。
在佟老的督導下,我切實從掌握渤海史料作起,邊收集、邊整理,分題立目,隨手案斷,很快便集腑成裘,聚成《渤海史料類編》,近40萬字,遺憾的是,被出版社壓了數年,拖到1992年才出版,而且將《類編》改為《編》,有失本意,先期在《黑龍江文物從刊》上發表了。
1982年,我寫的第一篇文章《車書本一家——訂正一則有關唐代渤海史料的傳訛》,在《歷史研究》上發表了,第二篇、第三篇,也相繼發表在同年的《社會科學戰線》上,這對我是莫大的鼓舞,堅定了信心。嗣后,《北方文物》、《學習探索》,也相繼刊載了我的幾篇文章。至于《光明日報》、《史學史研究》等,也陸續留下了我的痕跡。在此一過程中,我深切地體會到:刊物是育人的搖籃,編輯是薦才的,衷心地感謝他(她)們。
1983年,東北史課題組遇到點麻煩,原承擔高句麗章節的同志,突然退出,一時又找不到合適人選頂替,課題無法正常運作。此刻,我根據自己對渤海史研究的入門實踐,貿然頂了上去,承擔起這一章,成為我研究高句麗史的緣起。
經過努力,草成《中國東北史》第一卷的高句麗章節,于1987年隨書出版。回過頭來,又接著承擔唐代及渤海章節。
1986年,蒙黑龍江干志耿仁兄推薦,與吉林省文物考古所李殿福兄,共同承擔下文物出版社《文物考古知識叢書·渤海國》。我寫側重文獻部分的前五章,彼寫側重考古部分的后五章,并很快草成書稿。
1987年,赴北京定稿,順利通過。同時出版社又將《高句麗簡史》課題交給我二人。回來后,我們仍按撰寫《渤海國》的辦法,分頭撰寫,各寫五章。
1988年末,《高句麗簡史》成稿后,與文物出版社溝通時,彼稱出版費用緊張,須贊助萬元左右,方能出版。結果,只好作罷,遭到唯一一次“退稿”打擊。
1989年夏天,《高句麗簡史》書稿的命運出現了轉機,殿福兄和我接到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姜仁求教授的邀請,赴該院大學院講學與交流。于是,我們將《高句麗簡史》書稿作為講稿,帶到了韓國的講臺上,有選擇地作了演講。臨歸來之際,姜教授將《高句麗簡史》書稿留下,并與其弟子金瑛洙合譯成韓文,交與韓國專門出版學術著作的三省出版社。出版時,又將中文原稿悉數影印,附于譯文后面,實屬罕見,彰顯了姜教授和出版社的求實學風和行事雅量,成為兩國學術交流的佳話。事后想想,我們都感到該書的論述還很淺顯粗疏,只因它是第一部高句麗史,填補了空白,才引起別人的關注。遺憾的是,該書未能在國內出版。
從1985年至1993年,在斷斷續續地標點整理《靜晤室日記》出版過程中,雖費力甚多,而得益卻在不知不覺中,特別是金毓黻先生為學為道精神和學術成果,可謂光芒萬丈,令人景慕,嘉惠無窮。在他誕辰百年時,寫了一篇《金毓黻先生撰寫〈渤海國志長編〉始末》文章,頌揚他用手中的筆桿子,同日寇的槍桿子搏斗,為后人樹起一座愛國、愛家鄉的豐碑。
我在吉林省社科院近16年的學術研究時間,轉瞬而逝。期間,鮮有成功之喜悅,更多的是因荒廢而遺憾,希望在退休后能有所補救。
1996年退休以后,為償在文史所學習時的夙愿,寫了一本《西漢文景盛世》,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了修訂版,納入《盛世通鑒叢書》系列。
為履行退休時對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院領導的承諾,自1997年始,幾乎同院高句麗研究中心研究室綁在了一起,在中心主任孫文范的推拉下,陸續為他主編的《東北史地》寫了幾篇稿子,試圖在高句麗史研究上能有新的突破。論證了高句麗政權在半島上,既上無傳承,又下無繼襲,是半島的外來入侵者;金富軾的三國鼎峙說,是奉王命的產物,他本人并不認同王氏高麗是對高句麗的繼承;王建是半島上高句麗情結的始作俑者,他本人是中國淮河流域的漢人后裔,從歷史根源上切斷了某些人的虛幻訴求。
1998年,《中國東北史》全6卷出版。我與趙鳴歧合著了《中國東北史》第二卷,我撰寫了隋唐部分。
2003至2008年間,在孫文范主持下,同他共同主編了《高句麗歷史知識》和《簡明高句麗史》兩本書。此后,他又推薦我撰寫了《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吉林卷》中的“渤海文化”一章。2010年,蒙程尼娜、張軍二位推薦,使我的文集《史林遺痕》,忝列《歐亞歷史文化文庫·知名專家選集》系列,在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此外,尚有六部書,將我的名字列為主編、副主編、總纂者。但我自認是抬轎之勞,與自己研究課題鮮有關聯,故不述。
以上所述,就是我學術研究歷史的概況,特別要說明的是:在每一個階段中,都得到朋友們的鼎力相助,深切感到友誼重于學問,在此一并致謝。
孫玉良
2016年3月于融創上城寓所
責任編輯:祝立業
K063
A
1009-5241(2016)06-0003-02
孫玉良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吉林 長春 13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