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宇 于 航
1.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2.遼寧洪域律師事務所,遼寧 大連 110011
?
網絡金融犯罪問題研究*
韓宇1于航2
1.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110034;2.遼寧洪域律師事務所,遼寧大連110011
摘要:網絡金融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金融活動的結合。這種運行模式本身存在的漏洞,讓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利用網絡進行非法牟利,大大地破壞了現行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因此,本文將分析該情況的成因,并且從建立健全市場監督制度和完善現行立法、司法制度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網絡金融犯罪;社會監督;法律完善
一、網絡金融犯罪的現狀
目前,網絡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我國金融網絡犯罪的總量也逐年增加。金融網絡犯罪的動輒幾十萬。比如,演員湯某2014年1月11日在上海被電信詐騙21萬元,李某某也在2014年9月12日登陸網站后被轉走了100萬元人民幣。此類現象在平常人家也是層出不窮,對受害者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負擔。而現行網絡金融犯罪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建立釣魚網站,假冒是某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手段是用戶注冊登陸。通過注冊的方式獲取用戶的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從而進行提現的操作。第二,通過網絡技術設立木馬等病毒,再利用黑客程序侵入金融機構的電腦,從而對防火墻進行破壞,自動獲取用戶資料并進行資金竊取。第三,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作案,此類犯罪,單位內部人員一般利用本人職權,他們利用他們享有的本單位信息,試出單位工作機的密碼,從而進行不法行為。第四,直接利用黑客技術入侵他人計算機。此類犯罪的犯罪人一般具有高超的網絡技術,利用其本人技能,“黑掉”他人電腦,入侵其計算機,利用被害人的計算機登陸其網上銀行,進行轉賬操作。
二、網絡金融犯罪的成因
(一)法律存在滯后性
法律作為調整社會秩序的一種手段,有其作用,也必然存在其缺陷。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新興犯罪應運而生,滯后性的弊端便顯現出來。
網絡金融犯罪作為一種新興的犯罪,還不能充分地被立法所調整。計算機犯罪的種類非常多,從現已發生的計算機犯罪案件來看,已不僅僅是貪污、盜竊等犯罪,有的已發展到利用高級技術手段加大案件的偵破難度,其中有些犯罪無法從現行的《刑法》中找到相應的條文,以至于有些單位發生案件后,僅給予作案者違章、違紀之類的處分。這有待于實踐的發展以及立法水平的提高。正因為如此,一些不法分子就借此機會,利用法律的漏洞,牟取自己的不正當利益。
(二)網絡固有特點
網絡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特點,比如:犯罪成本低,作案工具簡單,并且犯罪的隱蔽性高,持續時間短,地理跨度大,隱蔽性強。商品買賣雙方不必面對面交易,財務轉賬支付免去銀行手續更加方便快捷等等。但是這也為網絡金融犯罪的產生提供了可能。不必面對面交易使一些網絡詐騙更加猖獗,而財務轉賬的方便快捷在一些“網絡高手”的眼中,便成了有利可圖。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給現行的司法實踐和偵查造成了許多麻煩。并且,由于現在科技發展及其快速,一些網絡安全監管系統并不能讓我們“高枕無憂”,因為一個安全系統的破解看在網絡高手的眼里并非難事。因而技術防范不能成為唯一的防范手段。網絡發展的快速性特點也為黑客們的犯罪提供了契機。
三、網絡金融犯罪解決方法
(一)完善法律法規
對于網絡金融犯罪的事前監督在于完善法律法規,給予犯罪分子以警示。比如擴大網絡金融犯罪的適用范圍和調整對象,把新興的、更為復雜的網絡金融犯罪行為囊括在內??梢耘c世界其他國家在和平發展的前提下加強立法合作,當然也可以根據現行的司法實踐,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來有效地調整網絡金融犯罪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立法技術的提高是解決網絡金融犯罪的根本問題。法律是促進網絡健康有序發展的準繩,我國已制定了《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計算機病毒控制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來保護現行的網絡金融秩序,但是因為網絡發展變化日新月異,而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隱蔽化,我們更需要對法律加以完善,對待網絡犯罪,把犯罪前的未雨綢繆和之后的亡羊補牢完美結合,來更好地保護健康的網絡金融秩序。
(二)建立社會監督體系
建立健全良好的網絡金融秩序,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網絡消費環境,僅靠有關機關的努力是不夠的,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完善公民的法制意識,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項舉措。現在部分人群在被網絡詐騙后基于金額小、“丟面子”等原因,不愿報警,而有些人也基于事不關己的觀念并不舉報,這使得一些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并且這也助長了他們的歪風邪氣,從此變本加厲地實施犯罪。不僅如此,現行社會上也存在一些日常的安全隱患,比如,有些“黑網吧”屢禁不止,上網根本無需身份證,這就為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作案場所,并且及其隱蔽,難以被追查。這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大眾對網絡金融犯罪的一種事不關己的漠然,但這并不是正確的觀念。因此建立良好的社會監督體系,完善公民權利義務觀念也是重要的、打擊網絡金融犯罪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武向朋.網絡犯罪的成因及其防治[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1).
[2]王東.網絡金融犯罪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040-02
作者簡介:韓宇(1993-),女,漢族,遼寧義縣人,沈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于航(1969-),女,漢族,河北河市人,遼寧洪域律師事務所,律師。
*本文屬于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遼寧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農民新市民權利保障研究》l13afx005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