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191
?
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的效力研究
劉慧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北京100191
摘要: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規定于我國《合同法》第286條之中,作為維護承包人發放工人職工薪酬和勞務費用的重要保障,該優先受償權的規定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然其適用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且與其他權利,諸如抵押權等發生沖突時如何適用都是該項權利的研究重點。合同法中此項法律條文的規定對建設工程中發包人、承包人等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了明確規定。然適用過程中仍需注意其適用范圍、受償順序和受償程序等,本文將從該項權利設置之初始意愿及該項權利的效力談起,對此項優先受償權進行探索。
關鍵詞: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權利競合;抵押權;職工薪酬
一、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適用的前提條件
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的法條表現形式為:“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該條規定于《合同法》第286條之中。根據此條文的字面解釋可以得出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適用的前提條件為以下幾點。
其一,建設合同中規定的承包人義務,承包人需按合同約定履行完畢。[1]“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是該法律條文的一個組成部分,然若因承包人本身未按照合同約定按質按量的將自身義務履行完畢,諸如工程質量不達標、工期嚴重拖延等等,發包人自然可能出現不支付價款的情形。這種情形的出現的過錯方在于承包人本身,而不在于發包人,承包人還需要因為自己的違約行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故承包人沒有任何理由和前提行使此項優先受償權。另外,建設工程合同需要經過相關的驗收程序,唯有經過驗收程序方能確定最終的工程價款,承包人的如約履行也是確認發包人需要支付的價款數額的重要前提。
其二,在享有優先受償權之前,承包人必須先向發包人予以催告。并不是說只要發包人沒有按照約定支付價款,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即告成立,承包人也不能隨意就對自己所承包的工程進行折價、拍賣,而是必須履行催告義務,催告發包人支付價款。即假設建設合同約定工程竣工驗收后30日內發包人需要向承包人支付價款,而驗收后30日期限已到發包人仍未支付價款,承包人需催告發包人,給予發包人一個合理的期限支付。即在30日之外的另外合理期限內只要發包人支付價款,即不存在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的行使。實務中較為困難的是如何確定催告的合理期限,筆者認為催告后的15日到60日應當被認定成是合理期限,若催告后給予的合理期限內發包人仍不履行給付義務方可有優先受償權的行使。
其三,優先受償權的實現具有一定的限制,且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實現。根據286條之規定,此項限制主要是對建設工程標的物的限制,承包人建設的工程不應屬于“不宜折價、拍賣的“建設工程。[2]所謂不宜,一般主要指具有公益性質的工程、保密性工程、特殊工程等。比如說承包人根據與發包人的建設合同建設的軍用機場,此項工程顯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之,不適宜進行折價和拍賣。之所以有此限制,主要是在個人權利和社會公共利益之間進行一定的平衡,且此時個人權利需要讓位社會公共利益。所謂的按照法定程序主要是指,承包人可以通過兩種途徑行使此項權利:一是與發包人協議折價工程;二是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將工程拍賣。司法實務中,承包人可以在訴訟請求中明確提出優先受償的請求,此請求的提出主要集中在審判程序之中;也可以申請執行的過程中明確提出,此時的請求提出主要體現在執行程序中。顯然,法律對于有限受償權的行使進行了明確的程序性規定,并非承包人自己就可以單方主導折價、拍賣,進而優先受償的。
二、優先受償權與相關權利沖突時的效力
(一)與在建工程抵押權沖突時的效力
一般來說,開發商為了盤活資金,保證自己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資金回籠,會將在建工程向銀行抵押以獲取一定金額的融資。如果說在建工程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和優先受償權中承包人所享有的債權之和小于建設工程變現或折價的價款,那么它們之間自然不存在所謂的沖突。沖突的起因在于一般來說這兩項債權之和都要高于建設工程的變現價款。司法實踐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中明確對此兩項權利沖突時的處理方式給出了意見:即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優先于在建工程抵押權。有些學者對此項批復的內容給出了一定的質疑,認為首先這種優先合同法并未給予明確規定,且在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對此兩種權利給予先后之分不符合法律之公平精神。但筆者認為此批復的內容規定的甚為合理。首先,銀行的在建工程抵押權若想真正存在價值必須是建設工程已經完工或者基本完工是才能具有的。完工的前提是承包人對建設工程按照合同約定履行了相關建設義務,否則銀行的抵押權行使也十分困難,即使行使,價值也十分低廉。[3]其次,在建設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一般來說承包人需要對建設工程進行大量的前期投入,雖然說工程價款并不等于職工工資,但是對于承包人來說工程價款中的絕大部分是需要用于支付職工工資的,優先受償權設立之初的目的之一也就是為了保證職工工資和相關的勞務費用能夠得到保障。最后,相對于承包人來說,對于發包人銀行具有明顯的優勢地位。銀行自身具有良好的信貸審批系統,能夠高效的評判風險,而承包人在這一方面顯然要弱于銀行。對于信息不對稱的兩方,保護弱勢一方,顯然也是符合法律精神的。
(二)與購房者的權利發生沖突時的效力
《批復》中第二條規定了在特定條件下,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不得對抗房屋的買受人。此特定條件是指購房人交付了房屋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項,所謂的“大部分“是指大于等于約定房款的百分之五十。由此批復可見,其對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更為傾斜,著重于保護消費者的生存權利。其實與上文關于抵押權和優先受償權沖突的法律傾斜分析一樣,相對于房屋買受人而言,建設工程的承包人是優勢一方,其信息的享有和分析能力要遠遠高于房屋買受人本身。反而思之,若在此兩種權利中將天平偏向于承包人,就等于用開發商從消費者處獲得的購房資金來清償發包人的債務,顯然這是不合理的,違背了保護消費者的基本法律精神,當然也就違背了優先受償權設立之處的立法宗旨。[4]
當然,《批復》并非對所有的房屋買受人都進行傾斜。其規定了非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商品房的購買者的權利不得對抗優先受償權。雖然在實踐中究竟如何把握何為為生活消費需要存在一定困難,且無統一認定標準,但是此規定表明了《批復》所保護的是消費者的生存權。如果購房者購買房屋并非出于生活需要,而是用于炒房升值、房屋出租等等商業性目的,就不具備對抗優先受償權的效力了。
三、承諾放棄優先受償權的效力
在房地產實務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形:銀行為了規避自己在建工程抵押權的風險,要求房地產商出具一份承包人自己主動放棄依據《合同法》286條獲得的優先受償權的合同。由于房地產商為了獲取銀行貸款,承包人為了獲取發包人的建設合同,承包人便會主動簽署此份放棄協議。可是這份放棄優先受償權的協議的效力是否存在值得探討。司法實務中對其效力存在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此項權利可以自愿放棄,主要是由于意思自治;一種觀點認為當施工企業的工人和勞動者同意時此項權利可以放棄,主要是由于優先受償權主要是為了保護這部分勞動者權利;第三種觀點認為,即使承包人簽署了放棄協議,此項權利也不得放棄,主要是由于此項權利是一種法定權利。筆者對于上述三種觀點,支持第三種,即法定的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不得放棄,理由如下。
其一,此項權利設置之初的立法目的就在于解決實際施工者(主要指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希望通過此項權利來保障他們按時獲得自己的工資,進而保障他們基本的生存權。如果允許承包人放棄此項權利,那么將有違此立法本意,社會的和諧穩定也不易于得到維護。有學者指出,在或者這些工人的同意后有條件的放棄并不違背立法本意。[5]但是讓我們回到社會現實清醒的認識一下這個問題。農民工本就文化水平低下,甚至很多人根本就大字不識,外出打工基本完全聽從老板的意思,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工資。當老板將承諾書拿到他們面前時,他們在根本就不清楚放棄優先受償權為何物的情況下就會貿然簽下自己的大名。可是筆者相信如果告訴他們簽下自己的名字就可能拿不到工資,他們是不會出于自愿放棄的。
其二,此項承諾書,表面上為自愿放棄,其實是被迫放棄,并非所謂意思自治。在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承包人顯然出于弱勢地位。為了獲取相應的建筑項目,承包人不得不配合發包人的要求,甚至是無理的要求。如果承認這種放棄合法,無異于是對弱勢群體的一種漠視。
其三,基于此項權利的法定性和訴權性質,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不得放棄。權利人并不能夠基于意思自治的原理放棄所有的法定權利。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具有法定性,是一種涉及保護最為弱勢、最為底層的群體的生存權的權利。另外該種權利的保護具有一種具有公法保護的司法救濟的性質。可以說,如果在審判程序或者執行程序中,承包人提出了行使優先受償權之后才存在放棄的說法,而不存在事先直接放棄的可能。
四、結語
綜上,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的立法目的在于保障農民工工資,保護民生權利、維護社會穩定。基于其立法目的,此項權利是不可以預先“承諾“放棄的,且其行使需要嚴格的遵循法律設定的條件和程序,在與相關權利發生沖突時需嚴格按照《批復》之規定執行。雖然批復的內容在某些地方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批判,但是現實司法實踐中目前仍需按其執行。
[參考文獻]
[1]林镥海,酈煜超,袁曉波,洪玉霞.放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效力[J].中國律師,2015,02:72-74.
[2]陳廣華,王逸萍.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預先放棄之效力研究[J].西部法學評論,2015,04:46-53.
[3]張鵬.論建設工程優先受償權[D].山西大學,2012.
[4]王麗.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探討[D].華東政法大學,2011.
[5]葉燕芳.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與相關權利的沖突處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1,20:207-209.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108-02
作者簡介:劉慧超(1992-)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在讀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