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寒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由心理學視角分析《華爾街之狼》白領犯罪
陳詩寒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3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白領犯罪率愈發呈上升趨勢。有犯罪心理學的視角來分析,根據薩瑟蘭的“差異接觸理論”,白領犯罪同其他犯罪一樣,也是從同環境的接觸中習得的。筆者通過影片《華爾街之狼》,來從心理學視角分析主人公犯罪成因以及此我國針對類犯罪的對策。
關鍵詞:心理學;差異接觸理論;白領犯罪;職務犯罪;犯罪防治
《華爾街之狼》這部影片,盡管性欲,毒癮,欺詐以及其他一些主人公沉淪放縱的鏡頭充斥其中,但是男主人公喬丹游走在法律邊緣、在短時間內瘋狂斂財的“聰明才智”還是震驚了我。然而,他的成功之路不過是違法犯罪的的手段粉飾出來的。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對影片中一系列不道德行為的習得和實施做一些探討。
薩瑟蘭在他的“差異接觸理論”中直接了當地提出,犯罪行為,和所有其他行為一樣,都是習得的,而不是遺傳的或者因為特定心理壓抑扭曲發展而來的,而且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在溝通的過程中習得的。雖然,這一命題過于絕對,但不置可否仍有許多可取之處(在此,我將理論中的犯罪行為擴大為不道德行為)。喬丹染上毒癮便完完全全是一種習得的行為。當他剛進入華爾街的一家大公司時,他的老板向他傳授了性和毒品對于一名股票經紀人必不可少這一理念后,這理念仿佛隨機在他腦海中萌芽,成為他的精神向導,加之后來他的合伙人多尼身體力行地向他演示吸食毒品且百般引誘,喬丹最終無法抵擋誘惑,染上毒癮。暫且不論喬丹在染上毒癮后的日子里愈來愈放縱甚至達到瘋狂玩命的程度,就他染上毒癮的原因來說是從外部環境中習得的,并不是生來就有毒癮。由此,除去他驚人的口才和智慧,他利用低價股騙取客戶的錢而快速發家的手段也是從第二個老板那兒學來的,同樣佐證了行為是從外部習得的。但是談到喬丹瘋狂的性欲,便是兩部分因素的結合,第一個老板對于性是華爾街的必須品的論斷給了他精神的指導,而他致富后的錢和權為他性欲本能的發泄提供了條件——這個性欲是本身就存在的生理屬性。筆者不太贊成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論,對于一個人,他酗酒嗜藥放縱甚至詐騙都不會生來就有,就像喬丹還是小職員時的狀況。而且他的父親除了脾氣很壞之外也無明顯缺點,因而從天生和遺傳的角度尋找原因都不太合適。
白領犯罪者大多擁有較高的社會和經濟地位,通常利用職務進行犯罪,如買空賣空、假報資產負債表、操縱股票市場、貪污、詐騙、詐取、受賄、偷漏個人所得稅、出賣經濟情報等。美國的白領犯罪非常嚴重,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遠超過藍領犯罪中搶劫、盜竊等侵犯財產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1]薩氏的白領犯罪的定義是從社會批判角度提出的,用于區別下層社會的“藍領犯罪”。因此,在他看來白領犯罪并非一種犯罪種類的標志而是行為人在社會階層上的歸屬性上的表現。[2]
對于大量習得的行為,其運行是三元交互作用的結果。個體在接受環境刺激后,經過主體作出基于固有認知的解讀,再作出行為性解讀。再拿喬丹染毒舉例,他接受了老板的“勸誡”和多尼的引誘,在他自身的腦海中做出了一個“好吧,就試一下”的決定,繼而實施了行為。觀察者通過注意選擇性地接受刺激,將其轉化為符號化認知結構,然后創造性地輸出具體行為。而且在環境影響了人對問題的看法和道德評價之后,所導致的行為模式也千變萬化,不同的人會作出相應不同的行為,自然行為人所作出的行為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也各不相同,或大或小或深或淺。行為人被環境影響又繼而影響環境,這兩方面相互聯系,密不可分。至于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可以參考薩瑟蘭“接觸差異理論”。“差異接觸理論”中提出,頻率,持續,優先,及強度這四個因子的強弱變化決定了哪一個方向的接觸影響會占據優勢。一般來說,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接觸的頻率越高,每次持續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習得對方的行為;而在某一方面最先和這個人接觸溝通的人往往有先入為主的優勢,他傳授給你的想法和行為往往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而強度這一方面,取決于你對對方的重視程度,比如對方是你喜歡的明星、你的老師、父母等,往往會特別關注他們的行為并刻意模仿,因為許多不良行為來自“親友團”內部。
不得不提的是,人們實施不道德的行為時,總能找到一些“正當”的理由來維持對自己道德的肯定評價。[3]因為實施這些行為的人也具有社會普遍公認的價值觀,實施不法行為時也會感到懺悔,但是心理上又有實施行為的欲望,為擺脫這一障礙,他們常常利用“中和技巧”企圖粉飾其不法性。電影中一句臺詞令我印象深刻,喬丹說,“我賣給別人的都是垃圾,但在我看來,他們的錢在我口袋里更好,我更懂得怎么花錢。”這充分展示了五種中和技巧之一,認為是受害者不懂花錢的原因,而不是他的錯,實際就是找借口為自己開脫。當人們一開始實施不法行為時,總會產生猶豫、后悔等情緒,這是因為自己想要的行為和普世價值產生沖突,形成一種認知失調。此時一種解決方法是加入一種“調和認知”將自己的行為自行納入社會所允許的“例外”之中,便與傳統道德又達成了協調。也有些類似于“亞文化”理論中提出的,當人們在主流社會中無法實現自我價值時,往往會尋找加入另一可以獲得一定地位的小團體。主角喬丹在自己非法集資的公司里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地位和追捧,他沉浸于此,享受于此,甚至冒著牢獄之災的風險也不愿離開自己的公司,還一再強調自己的公司做的都是合法買賣。可見增加新的認知和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都能為不良行為實施者掃清障礙。
經以上分析,關于白領犯罪的防治,結合我國國情,從犯罪心理學角度來說,有以下措施:
(一)掌握法制和輿論工具,前移預防白領犯罪的端口。個體接受環境刺激后,經過主體作出基于固有認知的解讀,再作出行為性解讀。讓外部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對個體產生影響。要普及和提高社會大眾對白領犯罪的認知能力,自覺抵制該類犯罪的發生。在教材中增設白領犯罪的基本內容,使學生提早意識到白領犯罪的形式和危害,增強其今后的識別判斷能力。同時,要及時報道典型的白領犯罪案例,使該類犯罪受更廣泛的認知、了解和譴責,培養普通公民守法的自覺性,及時制止和震懾白領犯罪者。
(二)進行軟件和硬件升級,優化打擊白領犯罪的平臺。摧毀其自我道德安慰的“正當理由”。要充分利用局域網絡優勢,在公安經偵部門與金融、工商、稅收、證券監督等行政執法部門之間建立白領違法、犯罪者的信息資料庫,以實現資源共享,有針對性地預防和及時查緝白領犯罪者。有關執法部門應逐步開發和使用白領違法、犯罪者的信息系統,每一起案件應及時錄入系統中,并且定期對這些案件進行分析總結,摸索其規律、特征,便于有關部門查詢調用。這是防治白領犯罪所必需的基礎工作。
(三)以合理的懸賞和舉報機制激活告發白領犯罪的民心。普通民眾的漠然態度是導致白領犯罪的一個外部因素,因此,有必要喚醒民眾,激起民眾的輿論,營造良好打擊犯罪的氛圍,消除助長犯罪的環境。激發知情人員告發白領犯罪者,協助公安機關早日將犯罪嫌疑人緝拿歸案,盡量減少犯罪所造成的損失。在我國雖然尚無獎勵機制方面的立法,但在實踐中卻是存在的,比如懸賞提供犯罪線索、舉報有獎、競標破案等做法與獎勵機制實際是同出一轍,實踐中的運用也說明了該機制運行的可行性。[4]
當今的白領犯罪固然依靠大量科技和智慧的支撐,但是常規的犯罪心理理論對于他們也依舊使用。由《華爾街值狼》這部影片便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1]張云中.美利堅:白領犯罪的逍遙國[J].銀行家,2002(7):134-136.
[2]左德起.職務犯罪偵查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
[3]王婉冰.薩瑟蘭的不同交往理論及其啟示[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公共安全研究,2005,19(3):10-12.
[4]論我國白領犯罪的特征及其防治[EB/OL].江蘇法院網,2013-10-11.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197-02
作者簡介:陳詩寒(1995-),女,江蘇常州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2013級本科生,主要從事刑事訴訟程序理論,物證技術和偵查基礎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