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艷紅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山東 青島 266071
?
淺析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尚艷紅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山東青島266071
摘要:合同是雙方或者多方主體之間就某一事項達成的合意。根據契約自由原則,合同可自由地通過各種形式達成并受法律保護,包括書面形式和非書面形式的、法定形式和約定形式等。合同形式自由在合同一方主體不誠信時可能對證明合同法律效力具有重大的影響從而給合同合法權益的保護帶來阻礙,因此,有必要在尊重合同形式自由的前提下對形式自由給予確定范圍的限定。
關鍵詞:形式;合同;法律效力
一、合同形式及合同形式自由原則
(一)合同形式的概念
形式,顧名思義,就是內在結構的外在表現。合同形式就是指合同內容的外在表現。合同法中的“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的合意,故合同形式就是合同權利義務約定的外在表現。從廣義角度,合同形式可以指雙方合意的所有外在表現,只要雙方關于自身的意思表示通過相應的方式表現出來被對方或者其他第三方所知悉和同意,則合同便可以成立。
(二)合同形式自由原則
關于合同形式的學說,基本在學界達成共識,即:合同形式學說經歷了形式主義-形式自由-復興形式主義的發展。第一階段(羅馬早期),合同的生效在于其具備嚴格的程序且被合同主體和合同主體以外的第三人所知悉。故這一階段,合同的要式行為是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第二階段(羅馬中期和中世紀),隨著“契約”和“契約自由”理念被廣泛接受,合同和合同形式均被認為是合同主體間的自由選擇,只要合同主體基于誠信原則予以認可并履行,合同即可成立和生效。第三階段(近現代),在享有合同形式自由帶來的便捷、低成本等優點后,合同主體一方不誠信導致的證明力不足給合同合法權益的保護帶來諸多阻礙,因此,合同形式又一次被提出和重視,確立合同形式的相對自由,對合同合法權益的確認和保護具有重大作用。
二、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關于合同形式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合同法》、《物權法》、《專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其中,《合同法》第10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從狹義角度,對合同訂立的具體方式進行了列舉性的規定。同時通過《合同法》第36、37條等內容對以合同書形式訂立的合同的成立作了進一步明確,可見我國以合同形式自由為主要原則。而從《合同法》第44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來看,合同的成立并不當然意味著合同生效。具體而言:
(一)約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為最大限度尊重“契約自由”和“合同形式自由”,根據“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的基本原則,只要合同主體關于雙方或各方權利義務的約定不違反強制性法律法規或者法律法規的禁止性條文,即可以任何形式確立合同,包括書面的和非書面的。只要合同主體各方就合同內容、合同形式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認可并履行,即可確認合同效力。但對于約定形式而言,尤其是通過非書面形式約定的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方合同主體違反誠實信用時,則在合同合法權益維護上難以找到有效證據證明合同權利義務的明確約定,違約風險過高,故在合同當事人選擇約定形式訂立合同時,為更好地得到法律保護,法律仍對書面形式合同的訂立做了一般意義上的規定,即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二)法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
法定形式,就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合同而言,以辦理批準、登記手續或者獲得相應審批許可或者完成變更為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但事實上,具體法律法規對事先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合同的生效與否并不全都表述一致,而《合同法》僅以“依照其規定”五個字來表述法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是值得進一步分析的。具體而言,法定形式對合同法律效力的影響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法定形式是合同成立的要件;第二類,法定形式是合同生效的要件,例如《專利法》對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轉讓合同的生效必須先行經過專利局登記公告;第三類,法定形式是合同的對抗要件,比如民用航空器的轉讓、船舶抵押合同的登記對抗效力。
三、結語
綜上,筆者認為,在當今交易自由的經濟環境下,在物權與債權已作出明確區分的法律環境中,為最大限度維護合法合理交易的成果,打擊不誠信行為,應當嚴格限定法定形式要件作為判斷合同生效與否的標準,確立合同相對形式自由原則。也即:大部分法定形式則不應成為合同生效與否的標準。合同,尤其是書面合同在具備明確的主體、明確且合法的權利義務關系以及真實自愿的簽署后,則根據契約自由、合同形式自由原則應當認定合同在當事人之間合法有效,關于合同產生的債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當受到法律保護。而因合同的相對性,是否對抗第三人以及是否發生物權的轉移效力則在于其是否履行了法定的登記、審批等公示性對抗要件形式。同樣,欠缺約定形式的合同的法律后果根據合同當事人間的約定內容判斷是否成立以及是否生效;而欠缺了法定形式的合同的法律后果則不應當然地被視為合同不成立或自始無效,應通過區分債的生效和物權的生效區別對待。
[參考文獻]
[1]王利明.論合同的相對性[J].中國法學,2014.4.
[2]劉晗.傳統期刊數字版權邀約的法律效力評析[J].出版發行研究,2015.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