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尚霞
海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
社科法學的傳統與挑戰
徐尚霞
海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海南海口571127
摘要:用社會科學的方法來分析法律問題就是社科法學,社科法學是包含社會科學但是又高于社會科學的一種理論。但是目前我國社科法學者受到了法教義學的挑戰,這是由于法教義學更為注重邏輯和體系的構建,但是社科法學則注重個案研究。因此社科法學看似雜亂無章、知識零碎,因此為了更好地打破社科法學的發展障礙,加強對社科法學的自我檢討來強化知識傳統的認知。
關鍵詞:社科法學;傳統;挑戰
一、社科法學的基本共識
雖然當前我國對社科法學的研究相對分散,尚未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社科法學達成了以下幾大共識:即社科法學帶有一定的實用主義色彩;社科法學主要是從后果出發去看待問題;其次社科法學解釋的是因果關系;最后社科法學更為看重“以小見大”的個案研究。
(一)實用主義
社科法學是建立在法律文本之上的,并且關注的是真實生活中的法律問題,這點與遵循法律秩序的法教義學是有所不同的。由此可見社科法學是以實用主義為主、法律條例為輔的,即其建立在法律條文的基礎之上,但是不會受到法律條文的束縛,而是在此之上為社會生活提出立法建議和政策等。
(二)從后果出發
社科法學并沒有將法律條例奉為圭臬,而是采取辯證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尤其是從法律后果的角度去看待。法官在分析案件時首先是考慮俺案件的結果將會給當事人和社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左右權衡后會找到合適的法律條例來加以論證。這一點與法教義學就有著較大的不同,同時社科法學內部不同的研究進路,其從后果進行考慮的方向也就有所不同。
(三)解釋因果關系
與社科法學有所不同的是法教義學運用法律體系來解決實際問題,而社科法學注重的是解釋因果關系,即研究法律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所產生的后果。同樣地社科法學的研究道路不同,其因果關系的解釋也是不一樣的。
(四)注重“以小見大”
我國國內的社科法學界都是以個案研究為主,研究個案則要看其是否帶有代表性,其代表性往往指的是這個案件是否能夠做到“以小見大”,這就可以看出課設法學注重“以小見大”的個案研究。未來社科法學界將會朝著更好的方向向前發展,即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合理地進行結合。
(五)重視語境論
最后需要討論的是社科法學十分重視問題的討論,雖然社科法學是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但是在社科法學的運用上還是講求在我國的語境下進行檢驗。我國通過社科法學來研究國內的實際問題,從而不斷對既有的理論和條例進行修正,這也預示著我國社科法學將會逐漸構建出屬于自身的傳統。
二、社科法學的優勢
與法教義學、政法法學等相比,社科法學有著其他學術理論所不具備的優勢,雖然學術界很多理論家對社科法學的實效性抱著很大的懷疑態度,但是從整體上來看社科法學能夠彌補法教義學的空缺;其次其能夠緊密聯系法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在不斷地時間當中社科法學能夠幫助我國形成屬于自身的法律理論等。這些都是社科法學所獨特的優勢,也是我國未來的研究方向。
(一)聯系法學與其他社會科學
很多人表示進行社科法學研究的人員多半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社會科學訓練,所以這類學術研究人員的結論是不具備說服力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不是一張證書、學歷,而是真正研究出來的成果。社科法學所創造出來的知識產品,也在驗證著社科法學確實具備一定的優勢,最為顯著的是其能夠將法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相互聯系。尤其是在社科法學部門進行工作的人員,有的是法理科班出身的,有的則是從事法學工作的。
(二)形成中國法律理論
社科法學不僅能夠幫助學者之間進行跨界交流,更加能夠促進知識的融會和交匯。社科法學更加關注經驗,即對社會的實際現象進行剖析。社科法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法律理論的形成,即對法律問題的判斷總是建立在社會現象基礎之上的,而針對這些實際問題進行剖析獲得經驗,逐漸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法律理論。
(三)彌補法教義學的空缺
除了上述的幾點優勢,社科法學還能夠彌補法教義學的空缺。我國是制定法傳統的國家,而法教義學壟斷了案例分析,但是法教義學有其不能夠延伸的缺陷,因此社科法學在此時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社科法學是將社會現狀與法律相結合,能夠發現我國法律建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即設法科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構建法治的作用。
三、結語
雖然社科法學與法教義學是相抗衡的,但是其能夠顯示出很多法教義學所不具備的優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術界將會真正認識到社科法學的科學性,不再對社科法學抱有偏見和不理解。隨著我國學術界對社科法學的認知和運用,能夠更好地發揮社科法學的作用。本文以社科法學的傳統及挑戰為主旨對社科法學進行了分析與概括,希望能夠幫助人們對社科法學樹立新認識。
[參考文獻]
[1]邵六益.社科法學的知識反思——以研究方法為核心[J].法商研究,2015,02:111-119.
[2]孫光寧,焦寶乾.法治中國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論研究——2014年中國法律方法論研究學術報告[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150-160.
[3]徐滌宇,侯猛,尤陳俊,陳柏峰,成凡,李學堯.社科法學六人談[J].法律和社會科學,2014,01:311-343.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262-01
作者簡介:徐尚霞(1992-),女,青海樂都人,海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