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遜
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
刑法任務的進化之刑法修正案(九)
楊遜
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刑法的任務從根本上決定了刑法的立法、司法、執法的方向。自我國刑法頒布實施以來,雖然刑法的任務在法律條文中并未變化,但隨著司法實踐的發展,在刑法修正案不斷出臺的背景下,刑法任務之內涵及其體現在不斷發生著調整。2015年頒布的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簡稱修(九))又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什么變化呢?本文予以簡單探討。
關鍵詞:刑法的任務;刑法修正案(九);法律
一、引言
刑法的目的是刑法法律條文的本源。刑法第一條將立法目的闡述為“懲罰犯罪,保護人民”,刑法第二條關于刑法任務的表述更加印證了這一點,只是操作上更為具體。可以說,刑法的任務與目的具有本質上的等價性,刑法任務是刑罰目的的具體化。
二、刑法任務的來源
我國刑法誕生于1997年,刑法任務的立法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從立法本源上來說,堅持以社會為本位;第二,從功能上來說,保護社會的功能尤為突出。當然,這也與社會本位的立法出發點相呼應;第三,從打擊犯罪的手段上來說,打擊犯罪的方法具有單一性,僅僅單獨規定刑罰方法,沒有明確規定非刑罰方法。
從以上特點中我們也能夠發現當時刑法任務立法中具有一些不足之處:刑法任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社會,這本身就與以人為本相違背,自然在立法中對于人權的保障體現就會很少。對于人權保障的忽視在打擊犯罪的方法之中最能體現——缺少關于非刑罰方法打擊犯罪的規定。
三、刑法任務的漸變
自97刑法頒布以來,我國先后共進行了九次修正,都未曾對刑法第二條進行任何修改。不可否認的是,刑法任務應當具有相當強的穩定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刑法的任務即使是保持法律條文上的穩定性,在其他條款中的體現應當有所變化。
其實在97刑法制定之初和多次修正案對刑法的修改之后,雖然非刑罰方法并未明確進入刑法第二條之中,但在具體的犯罪中卻早已存在通過非刑罰方法懲治犯罪的規定。例如在97刑法制定之時考慮免除處罰的情節,在具體適用中對于刑罰的范圍進行了實質上的限制,只是關于免除刑罰并沒有進行體系化的規定;刑法修正案(八)在為第三十八條增加了的第二款關于禁止令之規定。從刑法修正案(八)中,非刑罰處罰方法由隱含到明確的具體規定,這種體現不僅僅表明了刑罰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是對于犯罪分子人權的保障,很大程度上是社會本位到人本位的巨大轉變。
四、修(九)刑法任務新體現
雖然修(九)同前八次修正案一樣,未對刑法第二條的表述進行更改,但是在刑法的其他條文中對刑法任務的體現卻又有了新的變化與發展。
首先,關于法律后果的完善——刑罰與非刑罰。世界各國的非刑罰化改革,主要通過限制刑罰的方式來進行,其主要途徑有:其一,通過對免除刑罰和免除處罰的制度及適用情形加以規定,進而限制刑罰的適用范圍;其二,以非刑事制裁措施來限制刑罰范圍,例如英國以社會服務命令來代替監禁刑,美國的緩刑監督制度等;其三,通過保安處分包括矯治、感化、醫療、禁戒等手段來完善刑罰的功能,限制刑罰的適用范圍。可以說,非刑罰處罰化是當今刑法改革與發展的一個方向。而修(九)的最大亮點,就在于對保安處分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雖然我國并未在刑法中使用保安處分這一概念,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實質意義。
修(九)的第一條就是在刑法第三十七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七條之一,可以稱之為“職業禁止”。此處的“職業禁止”本身就是一種非刑罰的處罰方法。將“職業禁止”作為刑法中的一種非刑罰處罰手段,是對保安處分內容的進一步完善,其處分范圍是對刑罰適用范圍的一種限制。具體而言,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犯罪違背職業要求,那么,職業明顯包含了職務,若是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則受賄者在遭受刑罰處罰之時完全可能得保安處分。然而,“職業禁止”中的職業亦不能將其范圍無限擴大,否則會導致受處罰人刑罰結束之后無法工作,獲得生活來源,不僅沒有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反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刑法修正案(八)到修正案(九),保安處分的措施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是我國刑法非刑罰化的一大進步,更有利于完成刑法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目的,并且在人權的保障上更加深入。
刑法修正案(九)的另一關于刑法任務的亮點:法益保護的提前。犯罪之所以受處罰,原因就在于其法益侵犯性,毫無疑問,保護法益是刑法任務的應有之義,盡管并未明文規定在刑法第二條之中,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一般而言,只有違法行為對法益造成了實害,或者有緊迫危險的時候,該行為才被規定為犯罪,只有預備犯和抽象的危險犯是例外。而現在刑法保護的提前,將這兩種例外的處罰變成了常態,規定出了獨立的預備罪。最主要的體現就在于修(九)在第一百二十條后增加五條,僅以第一百二十條之二為例,其將恐怖活動的預備行為,規定了獨立的法定刑,這是我國刑法前所未有的。這種法益保護的提前,是對犯罪的界定范圍的擴大化,更早地對法益進行保護,更利于完成刑法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任務。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刑法修正案(九)雖沒有對刑法第二條的條文進行改動,但是對于懲罰犯罪的手段和保護人民的起點進行了新的改動,也是刑法任務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劉遠.刑法任務的司法邏輯解讀[J].中外法學,2012(4):706-720.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279-01
作者簡介:楊遜(1984-),女,貴州遵義人,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