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規章制度未經公示,被處罰員工有權說“不”
吳律師:
我所在公司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員工擅自離崗,無論時間長短,均屬嚴重違紀,公司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但該規章制度既沒有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也沒有公示過。一周前,因我上班前未吃早點,一個多小時后,感到非常饑餓,遂悄悄外出購買一些點心,準備回到機臺食用。誰知,恰恰被前來巡查的副總“人贓俱獲”。于是,公司依據上述規章制度,決定將我解聘,雖然我以自己從未見到相應規定、公司也沒有向我做出過說明或告知為由辯解,甚至哀求公司手下留情,可公司在無法證明我是明知故犯的情況下,就是固執己見。請問:公司的做法對嗎?
讀者:回欣茹
回欣茹讀者:
公司的做法是錯誤的。
一方面,公司的規章制度對你沒有法律約束力。《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勞動合同法》第四條同樣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九條也指出:“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并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即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建立,必須同時滿足“通過民主程序產生”、“內容合法”、“已向勞動者公示”三個條件,才能對員工產生法律約束力。正因為公司的對應規章制度,既沒有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也沒有向員工公示過,即明顯與之相違,決定了其從一開始起,便對全體員工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你自然也就有權說“不”。另一方面,公司必須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責任。《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在公司固執己見的情況下,你可以要求公司按照你的工作年限,以你的月工資為標準,支付兩倍的賠償金。
吳律師
(本欄目稿件由李倩、顏東岳、周玉文、顏梅生、廖春梅、李德勇等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