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然
鄭州大學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
簡論當代國際法上的不干涉內政原則
韓天然
鄭州大學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不干涉內政原則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普遍認為它源自于國家主權平等原則,20世紀以來特別是聯合國成立后,不干涉內政原則更為眾多雙邊以及多邊條約和國際法律文件所承認。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世界各國對人權問題的高度關注,不干涉內政原則正面對這新的挑戰。
不干涉內政原則;主權;全球化
不干涉這個概念在國際法學說上的起源和成熟相對較晚,通常認為最先提出不干涉原則的是德國學者沃爾夫。但是,早期自然法學者,例如格老秀斯、霍布斯和普芬道夫等人,被認為在法理淵源上對不干涉做出了有益的鋪墊,包括自然法、主權平等理念。最早規定不干涉內政原則的法律文件中是1793年的法國憲法,法國的1793年憲法第119條規定:法國人民不干涉其他國家政府事務,也不允許其他國家民族干涉法國的事務。在此之后,不干涉內政原則為世界各國所承認,并越來越多出現在世界諸多國家的國內法律文件和國際法律文件之中。1965年12月21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于各國內政不容干涉及其獨立和主權之保護宣言》,這是聯合國第一次對不干涉原則進行系統的編纂與發展。此后的1970年,聯合國通過了特設委員會提交了《關于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這再一次明確了不干涉內政原則在一般國際法上的實在法性質和地位。
不干涉內政原則具有了兩個性質。首先不干涉內政原則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其具有以下以下兩方面內涵。第一、不干涉內政原則作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不但《關于各國內政不容干涉及其獨立和主權之保護宣言》確認了不干涉內政原則的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地位,同時不干涉內政原則也體現在各種區域性和全球性條約和文件之中。其次,不干涉內政原則是源于當今國際社會基本結構而產生的國際法基本原則。不干涉內政原則反映了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是擁有主權的國家這一基本政治現實。其次,不干涉內政原則具有習慣國際法性質。這體現在一方面不干涉內政原則是世界各國公認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另一方面在實踐中不干涉內政原則又遭到以大國為首的違反。
(一)“內政”概念的分歧化
不干涉內政原則面臨的第一個重大挑戰就“內政”概念的分歧化。究竟何為“內政”或者“國內管轄事項”,這個問題在國際法學界一直存在分歧。一般而言,內政“是國家可以不受依國際法而產生的哪些義務的限制而能自由處理的那些事項,如一個國家的政體,內部組織,同其國民的關系等”應當指出的是,內政的內涵與外延是隨著國際關系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某一事項是否純屬于國內管轄這是一個相對問題。需要明確的是,《聯合國憲章》第二條第七項規定“本憲章不得認為授權聯合國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且并不要求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依本憲章提請解決;但此項原則不妨礙第七章內執行辦法之適用?!边@在事實上將依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而采取的執行辦法排除在了干涉內政的行為之列。因此總體上來說,內政的內涵與外延隨著國際關系和國際組織化的加強呈現不斷縮小的趨勢。正是在此背景下,以人道主義干涉為內核的有別于傳統干涉主義的新干涉主義產生了。新干涉主義鼓吹人道主義秩序,認為保護種族、宗教和少數民主免遭沖突的危害和不受懷有敵意的的政府的排斥,是國際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即弱化主權觀念,以人權否定主權。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在1992年的《和平綱領》中提出的“絕對和專屬的主權時代已經過去,這種主權理論也從來不符合事實。當今國家領導人的任務是了解這一點,設法平衡兼顧國內良好的政治需要與日益相互儲存的世界的需要”就是有關國家主權的國際思潮中主權觀念弱化的集中體現。當主權的合理正當行使存在一定限制時,那么為了使他國人民免遭超過必要限度的暴政、虐待和歧視而進行的人道主義干涉就變成的存在合理依據的強制行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往往打著“人權高于主權”大旗,以人權否定主權,實施人權外交。無論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還是當前的敘利亞危機,都是新干涉主義背景下,美國打著“人道主義干涉”的旗幟進行的服務于其全球戰略的人權外交。這對作為國際法基本原則的不干涉內政原則構成了巨大的沖擊。
(二)全球化進程的沖擊
不干涉內政原則面臨的第二個重大挑戰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尤其是“冷戰”結束之后的全球化進程。全球化有別于“國際化”其以“非國家化“為首要特征。但是,不干涉原則有效實施的前提是國家間權力和利益的明確分配,在此基礎之上,國家間彼此胡互不涉??墒悄壳皣H社會上出現的如環境問題、恐怖主義、經濟危機等新問題愈來愈具有全球性,其影響與危害已不僅僅局限于一國領土范圍之內。因此,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傳統的以領土邊界為管轄邊界的國際法體制的有效性和正當性也越來越多的受到質疑。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國際分工更加深化,國際社會相互依賴,主權國家尤其是小的主權國家越來越多的受到國際組織和其他大國政策的影響,在此背景之下,干涉和正常的國際影響也越來越難以準確區分,而大國也開始更多的借正常商業行為和國際影響之名行干涉他國內政之實,而如何對這些新的干涉形式進行規制就成了成了不干涉內政原則面對的新課題。
眾所周知,新中國自成立之初就奉行以不干涉內政原則為核心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對外交往的基本原則。歷史的實踐告訴我們:不干涉內政原則作為我國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有力法律武器在外交實踐中為我國融入國際社會、獲得國際社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認可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作用。堅持和繼續推行不干涉內政原則既是我國對戰后國際法發展的重要貢獻,它是中國所倡導的“和諧世界”的法律支柱,承載著中國對于后雅爾塔時代的世界體系的基本構思。可以說,秉持不干涉內政的基本外交政策在目前階段依然符合我國的基本國家利益,有利于我們繼續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當然,作為調整國際關系,特別是調整國家間關系國際法,它的繼續存在必須符合時代的現實性。作為國際法基本原則之一的不干涉內政原則也應如此。隨著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和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為切實維護國家利益,政策的制定者們完全有必要反思和重新定位不干涉內政原則。當然了,這也為國內的國際法學者提出了新的課題與挑戰。
[1]梁西.國際組織法.第六版[M].楊澤偉修訂.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2]高凜.論國際法上不干涉內政原則的新挑戰[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9).
[3]劉蕊.論國際法上的不干涉內政原則[J].法制與社會,2009(1).
D
A
韓天然(1988-),男,漢族,河南信陽人,鄭州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