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卓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
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制度管窺
呂文卓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21世紀以來,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便開始逐漸被重視。但是在當前的大環境背景下,我國的知識產權托管制度還并不完善。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無論是在資金方面還是人才方面都十分不足,根本無法合理地經營知識產權。由此,如何完成知識產權的托管便成了目前市場的當務之急。
知識產權;中小企業;托管制度
隨著知識產權的潮流席卷整個市場,知識產權的運用程度便成了衡量一個國家或企業的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但我國的知識產權意識啟蒙較晚,國民也不具有維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然而,中小企業因其各方面條件均較薄弱,便無法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來保護自己。所以,研究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托管制度刻不容緩。
(一)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制度的概念
關于知識產權托管,有學者指出“知識產權托管,是指將企業對知識產權管理的需求與中介機構專業化的服務相結合,在嚴格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前提下,接受企業的委托,代辦所有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業務,諸如:咨詢、申請、維護、維權、經營等。”但至今為止,我國并沒有統一的,規范的知識產權的定義。不過,雖然關于知識產權托管的具體定義眾說紛紜,但是,其核心內容卻是一致的。“企業”、“服務機構”、“托管”便是知識產權托管形成的最重要的三個節點。企業將其涉及的知識產權托管給服務機構,然后由該服務機構代辦相關業務。此間種種,也應當是受到法律保護的,而不僅僅是大眾眼中的一種企業運營方式。
(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制度的特點
首先,從字面上可以理解出的是,知識產權托管只是企業將知識產權交托予服務機構,然而該知識產權的所有權則仍屬于企業所有。其次,知識產權的托管應當是雙方基于合同產生的,受托方應當是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業務的服務機構。再者,受托方也就是服務機構應當具有知識產權事務管理的權利,即可通過知識產權的管理進行價值的轉化。總而言之,一切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業務均可由服務機構提供幫助。
(一)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制度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但國民的基本素養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在維護知識產權方面,國民并沒有建立基本的意識。偶爾有認識到應該保護知識產權的,也只是處在意識萌芽階段,對于如何去維護與利用知識產權仍然處于手足無措的狀態。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環境中,知識產權的地位尤為重要。然而我國并沒有關于知識產權托管的相關的法律。目前的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托管所依據的法律只是相關法律中所涉及的一部分。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我國的知識產權托管實踐遠遠領先于理論與法律,其發展的路程充滿荊棘。
(二)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制度面臨的挑戰
如上文所言,我國對于知識產權托管這一方面并沒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所以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不免有許多投機分子會鉆法律的漏洞,使知識產權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平性。如何完善相關的法律也許應當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再者,民眾與企業并沒有意識到知識產權托管的作用與意義,無法自發地去接觸并了解這一行為的好處。近年來,由國家和政府鼓勵,在一些企業做了知識產權托管的試點。但是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觀望狀態,知識產權的托管還沒有形成一種潮流。知識產權托管在企業中蔚然成風的未來還比較遙遠。
知識產權托管毫無疑問是一個新興產業,盡管政府極力鼓勵其發展,但難以避免的,這一行業存在一定的風險。無論是在法律,經濟還是管理方面。
在法律方面,風險主要出現在受托知識產權上。由于法律知識的欠缺,作為委托方的企業可能不是是受托知識產權的合法擁有人,或是無法證明自己是合法的擁有人。這樣一來,委托雙方便可能出現利益沖突,并且后期難以處理。并且,所有的知識產權都是具有年限的,只有在知識產權的年限內,這種知識產權托管的關系才是合法存在的。知識產權一旦失效,這種關系便不存在了,在期滿之后的這一段時間內當事雙方也極易產生糾紛。再者,知識產權并不具有穩定性,若有第三方舉報,知識產權就很容易被注銷。
經濟方面:因知識產權是無形的資產,不易控制。而且申請的過程相對漫長,很有可能等到申請到這一產權時它已不再具有當初的價值,或是價值已經大打折扣,導致企業損失大部分的收益。
管理方面:因市場機制的不完善,無法保證服務機構對企業所托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否到位。極易發生商業機密泄露的可能。
我國的知識產權托管制度還仍處于萌芽階段,目前的知識產權托管市場主要由政府引導,并且政府還承擔了監督、決策與管理的作用。其間暗含了許多的弊端,如此一來,知識產權托管制度的發展便受到了局限,并且規模也無法做大。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政府機構應逐漸將知識產權托管引導向市場主導的方向,并做好宏觀調控。使市場實現資源的流動性,平等性。政府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監督市場主體,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宏觀調控。
在整個知識產權的托管中,企業與服務機構應當是處于核心地位的。因為在整個知識產權的托管過程中,服務機構的作用是貫穿始終的。不僅僅是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管理,其間還包括了許多知識產權相關事務與利益的轉化。而對于企業而言,則會對自己的發展與自身知識產權進行衡量,分析托管知識產權及其相關事務是否會對自身企業具有進步意義,或是直白地講,企業進行了知識產權托管之后,究竟能否為自身謀取福利。在研究了這些之后,企業才會決定是否將知識產權托管于服務機構。并且,這一托管的過程究竟是指僅僅托管知識產權本身,還是托管知識產權的所有相關事宜,亦或是只托管知識產權事務當中的一部分均應由企業自己決定。
為了保證知識產權托管雙方在交易過程公正,公開,并保護企業的利益不受侵害。還應需要第三方的加入。一般情況下,我們將這種第三方稱為中介機構。這些中介機構一般是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律師事務所應在知識產權托管過程中面臨到與律法相關的問題時,提供咨詢與處理建議的服務。而會計師事務所也應為企業提供價值評估服務,在企業做出一些未來規劃時提供專業性的意見。有了第三方的介入,市場的公平性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會更加的透明,積極與規范。市場的運營機制也會隨之日趨完善。
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托管惠及各方,各個企業充分利用這一時代優勢,積極地為自身的發展謀福利。誠然,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存在著許多的風險與不確定的因素。但隨著政府的宏觀調控,各企業試點的不斷成功,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的優勢正在不斷顯現。為使知識產權托管制度更加完善,仍然需要各方的努力,在不斷地實踐當中創造出新的局面。
[1]林香香,唐崛,賈引獅等.廣西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服務若干問題思考[J].法制與經濟(上半月),2015(4):82-83.
[2]鄒琳.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改革創新研究[J].經貿實踐,2016(3):265-266.
[3]邢東兵,沈聯海.新疆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托管評價與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成果,2016(8):9-13.
D923.4;D
A
呂文卓(1983-),女,北京人,本科,中國政法大學,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