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夢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
邱 夢
河南大學法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生態補償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國內外對于生態補償制度的實踐都是在探索的道路上,國外的一些關于生態補償實踐經驗是對國內的生態補償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有借鑒意義的。對此展開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實踐的對比分析研究。
生態補償;法律法規;生態保護;生態服務付費
由于體制不同,國內外關于生態補償的措施也就不盡相同。但是一些國外的生態補償制度對我國生態補償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是有借鑒意義的。
在國外的相關法律法規中對生態補償都有很明確的規定,詳盡的內容、具體的程序和精確的標準都是我國所能借鑒的。國外的相關規定的可操作性是很強的,在實施中能把法律法規的實效發揮到最大,將其落實到實際中。
與國外相比,我國還沒有與環境建設相關的法律出臺。在法律法規方面我國還是很不完善的,雖然在一些法律中生態補償制度都有體現,但是還尚未出現系統的法律。由于有所體現的法律法規還不夠系統與完整,所以分布零散、效果不強、框架不清晰,導致具體地操作中難以協調配合的現象在部門之間出現,發生利益沖突,影響法律法規的實效。
除了法律法規外部框架結構不系統外,其法律內容也是不詳盡和不完善的。對于生態補償制度來說,所涉及的內容、操作程序、補償標準、權利義務等問題都是很重要的,不只需要有一個穩固的框架,還需要相當充實具體地填充物。有些規定太過于理論、原則化,由于具體實施指導的缺乏或者規定不到位的現象,在具體實際執行中很難操作落實。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32條規定:“開采礦產資源,應當節約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礦受到破壞的,礦山企業應當因地制宜地采取復墾利用、植樹種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開采礦產資源給他人生產、生活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并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但是在財政部發布的《礦產資源補償費使用管理辦法》中在有關礦區的補償的部分并未作出相關規定,這就造成了具體實施的困難與阻礙。①
從國外的生態補償制度的實踐中不難看出,他們的經濟手段是很充分的,當然和有一部分國家以市場運作為主體模式是分不開的。
在我國的生態補償模式中,主要模式為政府補償。作為一種行政補償,政府補償屬于一種宏觀層面上的操作模式,其特征具有強制性、體系性,補償帶來的激勵作用就很難體現出來,因此關于建立此制度的目的難以實現,即生態環境資源的整體保護。相比之下,如果經濟手段在法律法規的規定范圍內使用,在生態補償中收取補償稅、費,并且建立市場交易的模式,政府補償中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彌補的。因此當前不完善的生態補償制度和其實施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濟手段的缺乏。
通過對國外補償制度的實踐的了解和學習,筆者認為,一個國家有很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系統,有很詳盡的措施程序等還是不夠的,公眾關于生態補償的意識也是很重要的。在生態補償制度中,人的意識占著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某礦泉水公司為保持水質付費給當地農民的實踐來說,如果某礦泉水公司的負責人沒有生態補償的意識,對公司對環境都沒有好處,公司會有更大的損失,環境也會遭到破壞,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在我國“生態補償”這個名詞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微乎其微,會有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個詞,對其一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法律法規規定的再明確,生態補償系統再完備,社會公眾無從知曉,那么所做的一切意義又何在。因此,對于社會公眾的有關生態補償的宣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對象也不能只是企業公司,宣傳范圍也要拓廣,加強社會公眾的生態補償意識。只有社會公眾有意識去關注、去做這件事,那么所有相關的規定措施才能發揮其作用,那么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的目的才能達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高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顯著,也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局面,同時生態補償制度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經濟學家牛文元在《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可持續戰略實施》的議案中指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針得以長期、穩定實施的關鍵是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的建立、完善和為其建立穩定的資金渠道。根據如今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的狀況與完善策略,只有國家建立完善的、統一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才能確保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投入的制度化、規范化、市場化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則下實現。②影響生態補償制度實施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經濟和法律是必不可少的兩大重要部分,在這些方面我國還是要從國外的實踐中去借鑒,取長補短,因地制宜。
也許,我國還要在完善生態補償制度的道路上一直走很長時間,但是筆者相信對于環境生態資源的保護在日益增強,我國的生態補償制度也在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 注 釋 ]
①俞海波.關于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的現狀與完善策略[J].人民論壇,2010,1(278).
②俞海波.關于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的現狀與完善策略[J].人民論壇,2010,1(278).
D
A
邱夢(1993-),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河南大學法學院,2015級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與自然資源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