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惠麗
河南物華律師事務所,河南 平頂山 467300
?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問題研究
熊惠麗
河南物華律師事務所,河南 平頂山 467300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青少年接觸不良文化的渠道逐漸增多,致使近些年,青少年犯罪案件在我國逐年遞增,并且呈現出居高不下,逐年增長的趨勢,因此研究和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青少年犯罪;預防;研究
我國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齡在10歲至25歲的人實施的、對社會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青少年犯罪多出于貪利性、享樂性、報復性、模仿性、虛榮心、好奇心或哥兒們義氣而產生犯罪動機。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一是犯罪人的年齡相對偏小,并呈現出低齡化趨勢;二是青少年犯罪多是因為貪圖享樂或者精神空虛,且結伙犯罪形式較為常見;三犯罪的預謀不足,具有比較明顯的突發性和隨意性特點;四是從性別上來看,少女犯罪率具有明顯上升趨勢;五是改造難度大,重新犯罪率高。
一是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認識能力較低,對道德、法律的認識膚淺,是非模糊,一旦接觸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就極易對社會具有強烈的抗拒性,與社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背道而馳。再者,青少年遇事不冷靜,易沖動,產生激情后難以自制。
二是家庭原因。“問題家庭出問題少年”,“養不教,父之過”,青少年的犯罪直接間接與家庭教育有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的教育方法、生活方式不當等容易誘發青少年犯罪。另外,留守兒童、留守少年逐年增多,且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也是青少年犯罪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留守少年的成長關鍵時期,家人多限于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甚至縱容寵愛,而在思想認知和價值觀念上疏于父母的引導、幫助和關愛,極易產生認識和價值上的偏離,一些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是學校原因。盡管我國現在實行了素質教育,注重在校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但現實仍然是“分分學生的命根”,學校、班級存在等級差別,“差等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傷害,自暴自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另外,義務教育階段法制教育力度不夠,對一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
四是社會原因。劣質的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容忽視。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物質的需求與精神的需求嚴重失衡,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潮充斥著年輕一代的心理,一些貧困家庭的學生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也就形成了青少年價值觀上的扭曲。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文化垃圾隨處可見,同時,社會對青少年的管理教育也不足。
一是加強青少年自身的預防能力。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青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習慣,提高自身修養,強化自我調節,加強自我完善,從自身靈魂深處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能夠用理智控制自己情緒,用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
同時,應該加強青少年自尊、自律、自強意識的培養,不斷增強青少年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在提高青少年知識水平的同時加大道德素質培養力度。通過法制教育,促使青少年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是強化家庭預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在所有國家中都是影響青少年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啟蒙老師,家庭在預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和睦、家風淳樸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需求。這就要求家長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水平,時時處處為孩子做表率,有意識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時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思想,不可亂發脾氣。有的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什么不正確的思想或是不良言行,便大罵出口,大打出手,急躁中根本不聽孩子解釋,而且還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其實這種做法就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干脆“破罐破摔”。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氣和地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的話,或許就會避免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或是人生悲劇。
一個人如果能夠從小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就可能具有高尚的情操,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益的優秀人才;否則,就可能走上歧途,違背倫理道德,危害社會。因此,為了預防青少年犯罪,學校應該首先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是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真正具備“為人師表”的各種條件,對那些素質不高、影響較差的老師,要及時進行辭退。其次,要針對青少年犯罪,開展多種形式的警示教育??梢酝ㄟ^校園內的宣傳版面,圖文并茂,宣傳法律,提供學生法律意識,同時,組織學生觀看警示教育影片,通過反面典型進行警示教育。最后,要強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實強化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識培訓。
[1]石艷芳.青少年犯罪何以頻發:我國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4(01).
[2]鄧俊.近十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研究綜述[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C
A
熊惠麗(1968-),女,河南平頂山人,本科,河南物華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法律方面的保險業務或房地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