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大卉
?
新形勢下師范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肖大卉
[摘 要]新形勢下對師范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動用政府,高校,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力量來完成。通過結合教學改革實踐,探討師范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式。
[關鍵詞]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新常態;師范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題之一。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問題的核心最終指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
1、新常態下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優化與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一直是社會研究熱點。當前隨著我國大學生人數增多,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根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路,具有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新型人才成為市場急需。各高校也積極采取措施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為學生的未來打基礎,相關實踐和研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從國家教育政策來看。“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成為急需破解的熱點難點問題之一。袁仁貴在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當前,教育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還不足,辦學活力還不夠,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還不緊,國際競爭能力還不強等。”根據《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要求“共建大學生校外科研實踐基地”“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等。“落實和完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共同推進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在開發就業崗位、健全基層就業保障機制、激勵自主創業、加強職業培訓等方面出臺更多有利措施。……提升就業指導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校園市場主渠道作用,……完善就業與招生、人才培養的聯動機制。”
2、新形勢下師范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首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它對參與創業創新的全國人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科學素質上的要求,師范院校大學生將在未來成為國民教育的主力軍,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國家經濟的戰略性轉型與升級,將關停并轉生產方式落后的企業,同時,包括“新能源”,“互聯網+”,“工業4.0”,“新金融”等新經濟概念紛紛涌現,客觀上要求一批既有創新精神,又有符合時代高科技素質的人才來實施國家經濟的戰略性轉型的偉大歷史使命。這對處于科學教育最前沿的師范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建一流師范大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承擔著大學教育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對其發展提出了科學性、指導性意見,指明了發展方向。教學質量是高等師范院校的生命線,隨著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教育對象由精英變為大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形勢下,高校的教學質量問題頓顯突出。“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新能力的研究和實踐”,主要是通過構建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強調將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貫穿到整個大學教育過程。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是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再次,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大學生從業與一般勞動者和建設者的核心區別正是其所接受過的高級職業技能培訓和其所具備的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師范院校大學生作為這一群體的特殊部分肩負著對國家未來教育事業的重大責任,既光榮又艱巨。師范院校大學生要想成為一位未來合格的人民教師,要想成為一位稱職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必須在教育教學技能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優化和提高這兩方面狠下功夫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1、構建適應新常態的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教學體系,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當前,師范院校教育工作還存在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不足;辦學活力不夠;在校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不夠緊密;畢業生國際競爭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加大教育改革,適時推進構建適應新常的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教學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構建這個體系,必須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的重要性,以滿足學生和新常態經濟產業的需要為出發點,提升學生自身科學文化素質。
2、轉變觀念,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新能力的研究及實踐。
時下普遍存在一種錯誤觀念,往往把大學生的在校教育簡單地看成一種學歷教育,以取得畢業文憑為目的。這容易造成大學生對學識的重接受輕創新,重記憶輕發揮,對于師范院校則更容易出現重文憑而輕實踐的問題。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認真貫徹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和“質量工程”相關精神,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切實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實行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教學改革和教育教學管理,著重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3、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
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普通高校的基本任務之一。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突出特色,在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一是依托學校和學院的教育資源,依托其教師優勢與設備優勢,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學有所成;二是將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貫穿在整個教育環節,考慮到本學院學生的自身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在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上,加強實踐性教學,重視大學生素養訓練,注重專業學習的同時,加強英語、計算機應用能力等實踐能力培養;三是通過入學教育、學術沙龍以及學校“四位一體文化素質教育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建設”為契機,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舉辦大學生創新實驗論壇,參加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組織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等,激發大學生實踐創新思維,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在系列活動中認真做到學以致用,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4、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推進學研結合、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思考
針對師范院校大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而言,實踐性教學環節成為重中之重。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師范院校大學生將課堂所學學科知識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紐帶,是他們未來職業之路的起點。如何使他們充滿創造力地邁出這關鍵的第一步,并始終保持這種創造活力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推進學研結合、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工作重點。必須圍繞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創新研究,以學生為本,通過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將知識傳授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積極參加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類創新實踐教學活動,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建設,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在教學理念、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樣化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環。加強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為師范院校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創造性發揮提供廣闊的天地。
1、通過政府主導,如出臺激勵性政策和措施鼓勵和促進師范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注重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綜合性任務,單靠一所學校,一個學院是無法獨立完成的。必須從政策的高度出發重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增強就業創業能力方面的專項培育,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才。此時,政府以適應新常態的全局觀出臺的激勵性政策和鼓勵措施及時為師范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明確方向,鋪平道路。為高等師范院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和政策保障。
2、通過加強與中小學校教師以及企業的合作,進一步對接校企供求,堅持多層次、多形式與特色化的培養方式。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要求師范院校盡量改變單一性和模式化的教育方式,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制定要求,開展相關專題調研工作,針對不同需求展開多元化和特色化教育。進一步深化教學教研教改,全面提高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在措施上制訂有特點的教學計劃,加以實施。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大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能力,培養品學兼優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只有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為社會輸出更多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3、通過發掘順應時代發展的新的市場需求,開創和培育新市場的方式加強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必將產生大量具有時代特征的新生事物,引導和鼓勵大學生以創新的眼光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把握機會利用好新技術,發現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積極開創和培育新市場。大學生本身處于較高階的知識層面,又處于年輕樂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年齡階段,師范院校大學生本身具有教育教學的專業技能,積極鼓勵師范院校大學生利用最新信息以及其他科技手段如建立新的教育平臺,運用新的技術層面建立新的碎片化學習教育平臺等,開創和培育新市場,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其自身的實踐創新能力。
4、通過多方扶持降低大學生創業成本,給予大學生多次嘗試和允許失敗的機會。創新創業本身需要運行成本,并且承擔失敗的風險,大學生本身不具有社會財富和經驗的積累所以其承擔風險的能力很低。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業園或孵化器可以由政府,學校,企業甚至引進風投資金對大學生創業的可行性項目進行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鼓勵和扶持師范院校大學生創業,充分發揮師范院校大學生知識結構新,拼勁足的特點激勵他們進行自主創業,并且能夠接受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的失敗,給予他們多次嘗試的機會。只有如此才能在師范院校中形成一股勇于突破傳統擇業觀,積極投身自主創業的良好大環境。
[參考文獻]
[1]程鋼.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與大學生的文化成人[J].大學科普, 2013.33-36.
[2]趙任憑.淺議師范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 2012 (35):169-171.
[3]曾紅元.淺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 2011 (6):31-33.
[4]李揚.欠發達地區地方性師范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研究[D].南昌大學, 2012.
[5]曹新華, 孫康, 高愛萍.地方師范院校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廣州化工, 2014 (5):161-162.
(責任編輯:瀟紅)
[作者簡介]肖大卉,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53(2016)01-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