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貞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
析南京市非法證券活動的特點及原因
邵貞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目前,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成為非法證券活動中的主要表現形式。從南京市近年發現和查處的案件情況來看,非法證券活動主要集中于非法代理買賣非上市公眾公司股票行為。從受害者角度進行實證分析,我們發現,這類犯罪存在著受害人成份特殊、受害行為呈現明顯的反復性、受害過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等特點,分析其原因有受害人自身的原因,也有中介公司及非上市公眾公司的精心設計,還有其他一些中介服務機構的間接因素。從受害者角度進行審視,有助于普通公民提高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避免成為非法證券活動的受害人。
非上市公眾公司;股份轉讓;非法股份轉讓行為
所謂“非法證券活動”是指未經批準從事依法應由法定部門核準或批準,應受法定監督的證券發行和證券活動。目前公安部門打擊的非法證券活動主要集中于非上市公眾公司的非法證券活動,主要表現形式有兩大類:一是非法發行股票。二是非法經營證券業務。2007年以來,南京市公安經偵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厲打擊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國辦發[2006]99號文)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整治非法證券活動有關問題的通知》(證監發[2008]1號,以下簡稱四部委[2008]1號文)精神,依法履行職責,嚴厲打擊非法證券活動,查處了一批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案件,有效地維護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從目前南京市打擊和查處的非法證券活動刑事案件來看,多集中于第二類非法證券活動,即非法經營證券業務,各類形式的中介機構非法代理買賣非上市公司(以公眾公司為主)股票逐漸成為非法證券經營活動的主要表現形式。與全國其他地區的非法證券活動一樣,南京市的非法證券活動同樣具備了此類案件的一些共性特征,如案件涉及的人數較多,涉案金額較大,資產易被轉移,證據易被銷毀,人員易潛逃,案件辦理難度大,取締后的善后工作和維穩工作難度大等。①此外,通過對南京市查處的非法證券活動刑事案件的分析,尤其是側重于從受害者的角度進行審視與研究,該市的非法證券活動還存在著如下的特點:
即一方面這些投資顧問客觀上從事了非法證券活動,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是非法證券活動的受害人。以上海H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非法經營案(以下簡稱H案)為例,有相當一部分投資顧問購買了H公司推銷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從H南京公司成立后銷售的三種非上市公司股票情況統計來看,共計有11名投資顧問購買,占到了其南京公司員工總數的55%,累計投資金額達到99萬余元。
分析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首先,從購買的時間上來分析,上述購買行為大多發生在前述人員新進入公司的時期,其購買行為有完成業績指標的壓力與考慮;其次,從購股員工的陳述中可以發現,他們本身也非常看好所購買股票的投資價值,對通過上市獲得高額回報也深信不疑;第三,有部分員工持股是H公司上海總部作為獎勵發放給業績優秀的員工或負責人的,以此激勵公司員工更好地進行股份銷售工作。
應該說,這種現象為投資顧問推銷非上市公司股票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掩護作用,對不特定的公眾投資人更具有迷惑性和說服力。從眾多受害人的陳述來看,他們正是看到了投資公司的員工本人也購買了推銷的股票,才更加相信該股票的確具有宣稱的投資回報價值從而決定購買的。
相當一部分受害人都有重復購買行為,具體又可以分為兩種情形:
(一)受害人在購買了一種非上市公司股票后,又在后期購買了其他品種的股票
以H案件為例,在H南京公司銷售的三種非上市公司股票中,購買了全部三種股票的有馬某等4人,占到了全部受害人總數的8%,所涉金額達878032元;購買其中2種股票的有任某等9人,占到了全部受害人總數的17%,所涉金額達142萬余元。再以南京G產權經紀有限公司非法經營案(以下簡稱G案)為例,在G公司主要股東武某、翟某等人銷售的6種股票產品所涉及的77名受害人中,購買了其中3種股票的有汪某1人,涉及金額為156830元;購買了其中2種股票的有張某等21人,涉及金額為183萬余元。
(二)受害人在購買了一種非上市公司股票后,短期內又在同一品種上追加投資購買
在H南京公司非法證券活動的52名受害人中,短期內追加投資的共有魏某等7人,占到了全部受害人總數的13%,追加投資金額累計達到近70萬元。而在G案件中,短期內,受害人又在同一品種股票上追加投資的有陸某等2人,追加投資金額也近6萬元。
綜上,從重復購買的人數來看,H案件中共計有20人(次)發生了重復購買行為,占全部受害人總數的38%,G案件中共計有24人(次),占全部受害人總數的31%;從重復購買的金額來看,H案件中受害人重復購買金額累計達到了近300萬元,占H南京公司全部非法經營數額的78%,而G案件中也累計達到了205萬余元,超過了涉案資金總額的1/3。
通過前述分析,我們發現,在不同的案件中都有相當大比例的受害人重復購買、反復上當的情形。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有這樣幾個因素造成:其一,受害人在發生第一次購買行為并成功地從中介公司處獲得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憑證,甚至是產權交易所(中心)提供的股權托管憑證(托管卡及密碼),因此,更加確信中介公司所言非假,在后期投資顧問再次向其推銷時,也就打消了顧慮,放心地再次購買;其二,中介公司宣稱某些投資項目僅對老客戶銷售,激發老客戶產生近似于中獎般的心理感覺,以促使其再次購買,或對再次購買的老客戶有諸如調低非上市公司股票的轉讓價格或免、減收咨詢費、手續費等的優惠措施,利用受害人愛貪小便宜的心理,誘使投資者重復購買;其三,中介公司的精心設計和高超的推銷技巧更是讓受害人一錯再錯的重要原因。這部分內容將在下文中詳述,此處不贅。
以H案件為例,眾多的受害人在被偵查人員問及非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時,多表示不甚了解,對購買股票的原因,也無一例外地表示是沖著其海外上市的高額回報去的,而被問及如何海外上市時,均表示不了解,甚至許多受害人對上市國家、境外上市安排等均一無所知;而在G案件中,眾多受害人對地處四川、內蒙古等地的非上市公司的情況更是知之甚少,對非上市公司的零星認識也多來源于中介公司投資顧問的描述。與此同時,也有一部分投資者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以H案件中的RY項目為例,H公司在銷售RY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RY公司)的股份時是以增資投產所謂“一次性自毀式注射器”為名的,而受害者中就有數名系醫務工作人員,本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項目投資的產品前景能夠作出較專業的判斷,也認為“這種產品確實有發展前景”,才決定投資的;有些投資者則通過電話咨詢相關醫療主管部門的方式,證實了RY公司的真實存在,有些甚至還親赴RY公司進行實地考查,在了解公司的運營狀況后才決定投資的。
納米氧化鈣(Nano-CaO,簡稱Ca)、納米氧化硅(Nano-SiO2,簡稱Si)和膨潤土(Bentonite,簡稱Be)的混合比為Ca∶Si∶Be=4∶6∶100(質量比)。為了便于對比分析,也制備了其他不同摻入比例的壓實樣,即Ca∶Si∶Be=0∶0∶100、Ca∶Si∶Be=4∶0∶100和Ca∶Si∶Be=0∶6∶100。
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這么幾點影響因素:
(一)投資者對非上市公司情況了解不多,除了因為大部分非上市公司地處中西部地區,路途遙遠,考察不便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絕大部分的投資者并非沖著非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潛力去的,而是更多沖著所謂非上市公司或其關聯公司的境外上市計劃去的,即中介公司在銷售時所宣稱的“原始股”,他們希望的是從所謂“原始股”上市后套現中獲得高額回報,即成功地做一名“股民”,而非真正成為非上市公司的“股東”。
以H案件的RY項目為例,眾多投資人在與非上市公司簽訂《增資合同》的同時,還會與其簽署《換股協議書》、《承諾書》等,即投資者以一定的價格認購RY公司的股份,待其控股母公司QMCC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后,投資者即可根據前述兩合同,將RY公司的股份置換成等額的QMCC公司股票。④應該說,正是這個換股方案吸引了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實際上,這從相關公司出具給投資者的股權款收據的名目上也能窺見一斑。根據《增資合同》的約定,投資者明明購買的是RY的股份,可是收據上的項目名稱卻是“QMCC投資款”。而中介公司投資顧問的說法則更是赤裸裸,“客戶買RY股份的時候我們就告訴客戶,他投資的公司是一家境外公司叫QMCC,它是RY公司的境外控股公司,QMCC準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境內個人目前無法直接購買QMCC的股票,所以才以RY增資擴股為名,再置換成QMCC股份”。從案件情況來看,所有投資人均無一例外地與公司簽訂了《換股協議書》。既然是這樣,又有多少投資者會去關注非上市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呢?
(二)中介公司及非上市公司的精心設計和高超的推銷技巧使得即使部分投資者經過較認真的考察和咨詢也難免上當受騙。
1.首先,從中介公司選擇的項目投資方案來看,無論是“一次性自毀式注射器”項目,還是“LED”等,都極具迷惑性,以至于許多業內人士都認為“項目極具投資潛力和價值”,因而上當受騙,包括中介公司的員工也大量購買了非上市公司的股份。
2.其次,中介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均向投資者提供了大量的合同及股權證明等書面材料,讓投資者“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心中有底、深信不疑。從案件材料來看,中介公司、非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簽訂了諸如《委托書》、《增資合同》、《股權轉讓協議書》、《委托代理股權過戶協議書》、《換股協議書》等書面合同,中介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也向投資人出具了《現金增資繳款憑證》、《股權憑證》等股權憑證,有些還提供了由專業機構或人員出具的文書,包括由信托投資機構出具的《股權信托合同》、由產權交易所(中心)出具的《股權托管卡》(含密碼)、由律師事務所律師出具的監證書和律師函等。大量的書面材料使得此次投資行為看上去有序而正規,投資者對其投資行為的高額回報更深信不疑。
3.再次,中介公司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也具有迷惑性。從查處的案件情況來看,涉案的中介公司多辦理了正規的工商登記手續,經工商部門核發的公司營業執照上均有“產權經紀”、“投資咨詢”等營業內容,投資公司這種混淆產權經紀業務與證券經紀業務、工商登記注冊與證券業務核準的界限的做法不僅令普通群眾難分真假,而且即使是公安及證監工作人員也要費一番工夫才能對其行為作出準確的認定,因此極具欺騙性。
(1)從作案手法上來看,中介公司及非上市公司推銷股票的手法在形式上花樣不斷翻新,但究其實質,均是炒作上市概念,以“原始股”的高額回報為誘餌,編造公司即將上市的相關信息,誘使投資者產生“一夜暴富”的神話憧憬,繼而購買公司股票。從查處的案件材料來看,中介公司或通過電話隨機撥號方式以提供理財服務為名邀請投資者來中介公司面談并推薦投資項目;或以境外機構的代理人形象出現,介紹我國不允許境外企業直接在境內發行股票的現行規定,并以規避該規定為由,推薦投資者購買境內關聯企業股票,并與投資者簽訂《換股協議書》,聲稱將來境外企業一旦成功上市,即可以境內關聯企業的股票置換境外企業的“原始股”;或與投資者簽訂《優先買回協議書》,承諾一旦不能成功上市,將以原價數倍的價格回購該股票等等。上述種種手法雖然形式上不盡相同,但究其本質最終促使投資者作出購買決定的均是所謂“上市”計劃下的“原始股”誘惑。從眾多受害人的陳述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是沖著海外上市后“原始股”7-8倍的收益才下定決心購買了非上市公司股份的,而有些非上市公司做出的“在規定期限內不能上市,則按銀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數倍支付利息”的承諾,更讓投資者相信此次投資是高收益零風險的。
(2)為讓投資者徹底相信投資價值,中介公司及其員工還經常舉一些在境外市場上非常搶眼的公司如百度、網易、搜狐等,故意混淆概念,進行類比,使一些不熟悉境外市場結構、境外上市程序和法律規定的投資人信以為真,不但自己投資,還拉一些親戚朋友一起來投資。
(3)投資顧問往往強調相關項目的股權轉讓是有人數限制的,一旦達到上限人數,即不再發售,以此造成供小于求、銷售緊俏的假象,督促相關投資人快速下定決心購買。此外,前文提及的中介公司員工自己也購買股票的“示范”行為也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通觀前述種種推銷手法和技巧,不可謂不高超,部分投資者即使經過較認真的考察和咨詢也難免上當受騙。綜上,受害人或者受上市回報蠱惑對非上市公司情況毫不關注,或者被中介公司及非上市公司的這一番精心設計和高超的推銷技巧所迷惑,導致從受害人的投資過程來看,受害人或盲目投資,或即使審慎考慮也終因“一念之差”未能幸免。
以G案件為例,在全部77名受害人中,50歲以上人士共有57人,占全部受害人的74%,其中年齡最大的投資者為88歲,而35歲以下的青年受害人也有7人,占全部受害人的9%,其中最年輕的受害人為81年出生。而通過分析受害人的職業,我們發現,除了有承受損失能力較弱的普通工薪階層,還有相當一部分受害人是受過較高程度的教育、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產階層,包括醫生、護士、水利所技術人員、招投標中心工作人員、退休教師、高級工程師及電視臺工作人員等。
通過前述研究,我們發現,從受害者的角度審視與研究非法證券活動,更加有助于普通公民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識。盡管這些受害者的受害過程看似“防不勝防”,其處境也值得同情,但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現行規定,由于非法證券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依據《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中“因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的規定,相關損失只能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眾多受害人挽回經濟損失的主要訴求難以通過刑事途徑予以實現,受害人情緒激動,上訪不斷,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因素,這也是為何在眾多的文件和文章中提及非法證券活動具有“取締后的善后工作和維穩工作難度大”⑤這一特點的重要原因。盡管在四部委[2008]1號文中提及,“如果非法證券活動構成犯罪,被害人應當通過公安、司法機關刑事追贓程序追償;如果非法證券活動僅是一般違法行為而沒有構成犯罪,當事人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請求賠償”,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出臺具體的操作細則,因此,如何保障受害人的經濟利益、積極探索建立投資者民事訴訟保障機制也是目前證監會、最高院、最高檢、公安部等各相關單位的工作重點和努力目標。
[注釋]
①相關觀點可參見中國證監會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辦公室副主任魏學春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及各省發布的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專項報告[EB/OL].http://www.gov.cn,http://www.jz.ga.
②這類公司多以“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產權經紀公司”、“外國某資本公司駐華辦事處”等命名,在這里筆者為行文的方便,將之統稱為“中介公司”.
③這類人員在公司中的職位往往為投資顧問、業務經理、理財顧問、銷售代表等,以下統稱為投資顧問或中介公司員工.
④投資者購買RY股份的價格在人民幣4-5元左右,而中介公司宣稱,QMCC一旦在納斯達克上市,股價至少為4-5美元,投資者收益率達到7-8倍.
⑤相關觀點可參見中國證監會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辦公室副主任魏學春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及各省發布的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專項報告[EB/OL].http://www.gov.cn,http://www.jz.ga.
D922.291.91
A
2095-4379-(2016)28-0008-03
邵貞(1979-),女,江蘇鹽城人,法學碩士,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偵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刑事案件偵查、經濟犯罪案件偵查,工作以來,在《中國版權》、《政法論叢》、《西南農業大學學報》、《成都行政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