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菁
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
西藏高校黨員干部法律素質現狀及對策*
蘇雪菁
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西藏拉薩850000
本文從當前西藏高校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現狀出發,分析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西藏高校黨員干部法律素質提高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進而分析制約西藏高校黨員干部法律素質提高的原因,探討提高西藏高校黨員干部法律素質的有效措施和途徑。
依法治校;傳統法律文化;法律素質;高校黨員
2014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依法治國即國家和社會的一切活動納入法律的軌道。對于承擔著教育重任的學校來說,實現學校管理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是法治理念和精神在教育領域的體現。在高等院校實現依法治校,需要依照國家憲法和法律治理學校,依靠法律制度的保證,在學校貫徹執行高等教育的方針路線[1]。2003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大力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通知》[2]。2012年教育部印發《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提出依法治校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進一步強調依法治校的緊迫性和重要性[3]。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文件精神,我國的各級各類學校加強依法治校工作,大力開展各種活動以推動學校的依法管理,并在實踐活動中總結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不少關于依法治校的研究成果。
全面實施依法治校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建設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內在要求;是適應教育發展新形勢,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條件;也是科教興國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各國發展學校教育事業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才能實現依法治教[4]。依法治國要求全體社會成員普遍形成對法律的忠誠與信仰。高校黨員領導干部是學校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對依法治校能否順利實施起著決定性作用。
法律素質[5],是一個人知法、守法、依法辦事能力與水平的綜臺體現。目前,西藏的反分裂斗爭形勢依然復雜嚴峻,西藏高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有其特殊性,少數黨員干部政治立場不堅定,同時因西藏高校黨員干部面對的是少數民族學生和內地過來的漢族學生,其思想的不端正,勢必會在工作中將不良思想傳授給學生,因此加強西藏高校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是極端重要的。從目前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不高以及畢業學生對母校的感情淡薄現象來看,側面反映了學校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一起起高校管理訴訟案的發生,更是對教育改革及高校管理的法治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依法治校中,提高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是重點。因為黨員干部是高校管理的主要力量。學校的依法管理,必須通過黨員干部的決策、組織、實施才能得以實現。高校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如何,決定著依法治校能否順利實施,決定著依法治校的進程和效果。因此,依法治校中必須提高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
西藏地區的學校普遍重視學校章程和制度建設,加強學校黨員干部和教師的法制培訓,使學校黨員干部依法辦學和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但是,與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相比,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體現在法律素質方面主要是:一是一些高校黨員干部對推進依法治校認識還不到位,依法管理學校的理念還很薄弱,造成在管理中出現問題;二是部分黨員干部依法對學生實施教育與管理的能力還亟待提高;三是部分領導個人主觀意識較強,獨斷專行。在處理具體事物中,忽視了“以人為本”。四是高校里的市場運作,經營活動等滋生貪污腐化,行賄受賄現象。比如學校招投標、校辦產業等,容易滋生貪污腐化、行賄受賄的現象,同時如果過多地考慮市場運作,忽視了大學本身的根本任務,必然會偏離國家法律所規定的辦學方向和辦學目標,實現依法治校的初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6]。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影響到教育科學發展與深化改革的進程,也影響到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與和諧校園建設。
遵守法律法規,依法辦事是依法治校對學校黨員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制約黨員干部法律素質提高的因素
由于人治意識尚未根除以及歷史上與現實社會的種種原因,高校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的現狀不容樂觀。對于西藏高校黨員干部法律素質不高的原因,我們初步認為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歷史原因主要是傳統觀念如人治思想、權力本位及官本位思想阻礙了現代法制觀念和法律信仰的形成;現實原因主要有法律工具主義認識觀以及現階段普法教育工作還存在不足。傳統的法律工具主義認識觀認為,法律主要是推行統治者政策的手段,是治理國家的工具,而忽略了法律本身有崇高的內在價值。法律工具主義觀必然形成權大于法的認識,我國社會中以權壓法,權大于法的現象屢見不鮮,正是受法律工具主義觀的影響。普法教育工作的不足,如法律教育活動方法單一、流于形式,內容不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等。
(二)建立法律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高校黨員干部作為高校的管理人員與決策人員,其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有著特定的要求,必須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以保障科學、規范的制訂學校的規章制度。同時,高校黨員干部需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障和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運用法律來處理學校管理中的具體事務。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在全面實行依法治校的實踐活動中,對于高校黨員干部來說,必須建立起與自身職位與身份相對應的法律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概括為公平正義、黨的領導、服務大局、依法治國、執法為民五個方面。高校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和推動日常的工作實踐活動[7]。
(三)確立正確的權力觀,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變革傳統觀念,摒棄法律工具主義法律觀和人治思想,確立正確的權力觀;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形成現代法治理念,逐步形成對法律的信仰。在提高黨員領導干部法律素質的途徑上要進一步改革創新法律教育培訓工作。盧梭曾經說過:“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公民的法律意識不能夠自發形成,需要進行有目的的培養。要培養高校黨員干部對法律的感情,需要我們探索普法活動和法律教育培訓活動的方法方式,從各個方面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對法律的認同感,歸屬感,崇尚感,提高黨員干部運用法律管理學校各項事務的能力。目前,我校開展了“三聯三進一交友”活動,提高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將有助于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使黨員干部真正投入到此項活動當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在依法治國的新形勢下,學校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校,要突破傳統的教育管理體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就必須提高學校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在西藏地區,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過硬,自然能順利推進依法治校的進程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高校黨員干部法律素質不高,必然使得依法治校的目標難以實現。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社會成員的法律素質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離依法治國要求的形成對法律的信仰還有很大差距,高校的黨員干部也不例外。
通過多年在西藏的工作經歷,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西藏作為我國邊疆民族地區所具有的特殊性,西藏高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的法治化,不僅關系到西藏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涉及到西藏地區的和諧與穩定問題。總之,大力提高西藏高校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提高黨員干部的法律責任感以及自律品質,有助于黨員干部政治素質的提升。對西藏的教育事業及西藏的民主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黨員干部法律素質的提高,也是落實群眾路線的保障。提高黨員干部的法律素質,也是保證黨員干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維護西藏穩定的重要要求。
[1]甄峰,曾伏秋,黃靜,甄翌.論高等院校的依法治校[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0(3).
[2]陳映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法制的完善[J].青春歲月,2012(24).
[3]王宏宇,焦玲.論我國高校依法治校的現實障礙及實施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5(17).
[4]唐紫芳.論學校如何依法治校[J].西部大開發(中旬刊),2009(10).
[5]苗連營.公民法律素質研究[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
[6]范靜靜.淺淡依法治校與高校干部的法律素質[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3).
[7]林昕.學習十八大精神,推進高校法治文化大發展[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5).
D920.0
A
2095-4379-(2016)28-0036-02
蘇雪菁(1978-),女,漢族,陜西澄城人,碩士,西藏大學政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傳統文化及法治理論研究。
*2015年西藏大學專項研究任務項目“依法治校中提高西藏高校黨員干部法律素質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