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軒 敖紅斌 謝佳杏 廖承愷 鄧細華
1.新余市氣象局,江西 新余 338004;2.江西省氣象局,江西 南昌 330046
?
防雷服務市場監管現狀及對策*
楊軒1敖紅斌1謝佳杏2廖承愷1鄧細華1
1.新余市氣象局,江西新余338004;2.江西省氣象局,江西南昌330046
分析了防雷服務市場監督管理現狀,列舉了浙江、廣東、重慶防雷服務市場監管開展情況,總結了我國在開放防雷檢測資質、減少建設工程防雷重復監管、制定了防雷檢測標準所做的成就,分析了防雷服務市場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開放防雷減災服務市場、健全防雷服務監管體系、加強氣象行政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對策。
防雷;服務;市場;監管;對策
當前氣象部門正加快推進防雷服務體制改革,在積極培育防雷服務市場的同時,努力提升防雷服務市場監管能力,建立防雷服務市場運行規則,依法規范防雷服務市場主體行為,建立誠信體系,完善監管措施,促進防雷服務市場依法有序發展。目前防雷服務市場前景廣闊,但市場監管體系并不完善,所以針對放寬防雷市場準入、強化防雷市場行為監管、改進防雷市場監管執法、改革防雷監管執法體制等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對我省乃至全國防雷服務市場發展尤為重要。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布署,廣東省進行了防雷技術服務改革試點,浙江進行了防雷裝置檢測改革試點,重慶進行了全面改革試點。
(一)浙江、廣東、重慶防雷服務市場監管開展情況
浙江推進新建項目“零審批”改革試點,完善防雷裝置檢測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積極培育社會機構,實施登記、備案管理,健全監管體系,制定了《防雷安全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紹興和衢州率先成立執法監察中心[1]。廣東省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強化雷電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加大防雷減災公共安全監管的力度,將防雷減災工作納入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安全責任制考核范疇。重慶市完善防雷減災公共服務體系,加強雷電災害鑒定與防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建立防雷減災聯席會議制度、防雷技術監管平臺,強化防雷減災服務市場監管。三個試點地區通過建立防雷安全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行業自律制度、防雷安全行政執法來加強防雷市場監管職能。
(二)出臺了防雷檢測資質管理辦法
2015年1月9日,國務院汪洋副總理提出:氣象部門防雷檢測資質要加快對社會開放,開放后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向國務院提出來。為加強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規范防雷裝置檢測行為,中國氣象局制定了《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辦法》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2]。《辦法》制定的基本原則是:健全雷電防護裝置檢測的制度措施,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健全市場準入條件、市場監管機制、信息公開和誠信評價制度,完善相關標準,依法規范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市場,確保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市場開放有序、運行規范[3]。
(三)減少建設工程防雷重復監管
2016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決定》,《決定》指出將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防雷許可統一由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監管,取消防雷專業設計、施工單位資質許可,降低防雷檢測單位準入門檻,全面開放防雷檢測市場,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防雷技術服務,強化建設工程防雷安全監管[4]。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要求要修訂有關部門規章,降低防雷檢測準入條件,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防雷檢測活動,取消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施工單位資質許可,切實履行防雷減災安全監管職責[5]。
(四)制定了防雷檢測標準,規范防雷檢測
2016年5月中國氣象局發布了《防雷裝置檢測質量考核通則》、《防雷裝置檢測機構信用評價規范》、《防雷裝置檢測文件歸檔整理規范》等3項氣象行業標準。《防雷裝置檢測質量考核通則》規定了質量考核的基本規定、程序、機構、方式等內容,該標準有利于加強社會監管規范企業行為。《防雷裝置檢測機構信用評價規范》規定了信用評價的流程、方法、信用管理等內容。防雷檢測機構的信用等級分為AAA、AA、A、B、C三等五級,依次表示信用很好、信用良好、信用較好、信用一般、信用差。該標準為監督管理提供直觀的數據支撐。《防雷裝置檢測文件歸檔整理規范》規定了歸檔文件的形式、范圍、質量和立卷等要求,為防雷檢測機構規范管理提供參考依據[6]。
(一)防雷服務市場開放力度不夠
政府限定了一些特定領域或地區的防雷機構數量,絕對壟斷領域的防雷服務機構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從體制方面看,市場主體是氣象部門,防雷技術服務由氣象部門獨家經營,沒有向社會開放,因而沒有競爭。2016年10月1日防雷檢測資質才正式放開,《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等級分為甲、乙兩級,甲級資質可從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建(構)筑物的防雷裝置的檢測,乙級資質單位可從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三類建(構)筑物的防雷裝置的檢測[7]。資質范圍劃分不合理,從技術角度出發,第二類和第三類建(構)筑物防雷技術手段基本相同,只是參數要求不一樣[8]。
(二)監管責任不到位
防雷減災服務還存在政、事、企不分,存在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的現象。防雷管理與防雷技術服務界限不分,以技術服務代替行政管理,把行政管理作為開展技術服務的手段。限制競爭,屬地化管理,防雷收費與行政許可捆綁,壟斷現象比較突出,存在不公平競爭。將防雷服務作為科技服務的主要創收手段,而氣象部門之所以會去創收主要原因是彌補事業經費不足,過分看重創收的結果導致防雷服務出現了錯位。2015年5月26日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下發《關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通知》,取消“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等4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9]。2016年底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防雷許可統一將由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監管,氣象部門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三)執法隊伍薄弱
2011年我省在設區市成立了法規科和氣象行政執法支隊,2016年全省除贛州市氣象局還保留了法規科、執法支隊外,其他設區市只設置了法規科,法規科人員配置較少,小地市2人,大地市6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規模也會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安全隱患日益凸顯。政事企不分、防雷技術機構職能不匹配。
(一)開放防雷減災服務市場
放開市場,適當降低準入條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防雷技術服務,破除市場壟斷,加強制度建設和市場監管,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防雷減災服務市場規則,規范防雷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執業行為[10]。建議修改為乙級資質單位可從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二類、第三類建(構)筑物的防雷裝置的檢測[9]。培育和發展防雷減災服務市場主體,依法規范防雷減災服務市場準入管理,在全面開放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市場的同時,健全市場準入條件、市場監管機制、信息公開和誠信評價制度,完善相關標準,依法規范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市場,確保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市場開放有序、運行規范。要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競爭有序的防雷減災服務新格局,提升防雷減災服務供給能力[11]。加強防雷檢測服務行業自律。建立防雷行業協會。
(二)健全防雷服務監管體系
健全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市場隨機抽查和過程監管制度,依法規范雷電防護裝置檢測服務市場秩序。制定防雷技術服務地方標準,制定統一開放的防雷服務市場運行規則。建立防雷服務市場主體失信“黑名單”制度和退出機制。建立完善防雷服務機構信用評價體系、誠信檔案和考核評價機制,相關信用狀況和考評結果定期向社會公示,實施信用機構評定制度等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完善防雷檢測服務第三方機構監督機制,健全監督投訴渠道。防雷檢測機構信息納入防雷服務機構信息平臺,建立完善防雷裝置檢測違法違規行為處罰機制。
(三)加強防雷減災服務市場監管
要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防雷減災服務市場規則,優化防雷減災服務市場的政策環境,依法履行防雷減災安全監管職能[11]。按照政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完善防雷減災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防雷安全監督管理,強化防雷行政管理職能。組建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主要承擔氣象災害調查鑒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氣象災害隱患整治督查、防雷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技術服務等職能,不再從事營利性防雷檢測活動。以設區市為單位成立防雷檢測公司,參與防雷檢測市場競爭,防雷檢測機構或防雷工程企業人員不從事防雷行政管理工作。發揮雷電防護管理局在開展雷電防護科普宣傳、行政審批、安全檢查、執法監督、服務管理和主持行政調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強氣象行政執法隊伍建設
加快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積極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健全監管制度,增強信用監管、協調監管和社會共治能力。組建省市級執法隊伍,加強防雷服務市場監管,加強執法的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充實氣象行政執法隊伍,完善綜合執法機制,落實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規范執法行為,提高氣象行政執法監管效能,維護防雷減災服務市場秩序。探索將氣象執法納入地方政府綜合執法體系,建立氣象、建設、安監等多部門開展防雷安全生產聯合執法檢查行動,規范執法程序、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健全“雙隨機”檢查、暗查暗訪和重點執法制度。加強防雷減災服務市場抽查和過程監管,維護防雷減災服務市場秩序。
[1]浙江:以防雷改革試點為契機 加強防雷管理服務[EB/OL].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6zt/20160119/201601/t20160119_302247.html.
[2]中國氣象局第31號令<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EB/OL].http://www.fzqx.gov.cn/Article/2137.
[3]安全為先開放有序—于新文解讀<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N].中國氣象報,2016-5-26.
[4]國務院關于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的決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8/content_5086435.htm.
[5]張明祿.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要求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優化建設工程防雷許可決定精神[N].中國氣象報,2016-07-13(1).
[6]張明祿.防雷裝置檢測三項氣象行業標準發布[N].中國氣象報,2016-05-05(1).
[7]雷電防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令第31號)[EB/OL].http://zwgk.cma.gov.cn/web/showsendinfo.jsp?id=15705.
[8]王春.防雷檢測資質許可被指設準入壁壘[N].法制日報,2015-07-02(6)
[9]張明祿.中國氣象局取消“雷評”等4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N].中國氣象報,2015-05-27(1)
[10]中共中國氣象局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EB/OL].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604/t20160427_310002.html.
[11]防雷減災體制改革推進會召開[EB/OL].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603/t20160307_305876.html.
P429
A
2095-4379-(2016)29-0040-02
楊軒(1988-),男,江西樟樹人,本科,新余市氣象局,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服務與應用氣象研究。
*江西省氣象局2016年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氣象服務市場監管有關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