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晨
中山大學,廣東 廣州 510275
?
淺析互聯網時代下的版權代理制度
潘晨
中山大學,廣東廣州510275
版權代理,是指作者或著作權人通過委托代理人進行版權交易。在此過程中,版權代理人承擔幫助作者尋找發表機會,與出版商談判以及相應的發行推廣等責任。本文將運用比較研究方法,通過介紹英美國家版權代理制度發展和完善的經過,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將該制度應用于中國在互聯網時代的版權交易中。并結合邏輯研究方法,從經濟、社會等角度對版權代理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分析。
互聯網時代;版權代理;比較研究法
版權代理是版權貿易蓬勃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版權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范圍內辦理版權內財產權利的轉讓或許可使用,以及其他有關版權事宜。互聯網時代下,版權交易愈發頻繁,著作權糾紛也日益凸顯,如何保護原作者的著作權已經成為有廣泛影響的社會話題。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完善版權代理制度作為解決方案。
版權代理人(Copyright Agent),也被稱為版權經紀人,出現于19世紀后期。歷史上第一家版權代理公司成立于1875年,其開創人是亞歷山大·坡洛克·瓦特(Alexander Pollock Watt)。而英國著名詩人吉卜林(Kipling)和濟慈(Yeats)都曾是該公司的委托人。版權代理人同自己的委托人即作者簽訂合同,并代表作者將其全部或部分著作權出賣或許可給各式各樣的出版商。出版商把錢直接交給代理,通常代理人會抽取部分傭金,然后將大部分付給作者。這種運作機制給作者和出版商都帶來了便利。
當今社會,版權代理人的主要職責就是從商業角度出發,為實現其委托人的利益而進行各種版權交易活動。如尋找合適的出版商出版圖書,授權允許報刊轉載文章,授權制片公司將作品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等。而相對于傳統圖書出版,影視改編權交易在版權代理人業務范圍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以美國好萊塢為例,好萊塢電影以諸如小說、游戲、漫畫等為內容來源改編的劇本越來越多。根據The Numbers網站的統計數據,1995-2014年間,好萊塢公映的12545部電影中,改編自其它來源的電影共5703部,而原創劇本只占據了不到一半的份額。奧斯卡著名影片《亂世佳人》、《阿甘正傳》、《饑餓游戲》等,均是由小說改編而成。
版權代理人在英美等國的版權交易領域中有占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不僅組成了實力雄厚、制度規范的版權代理人機構,而且還有自己的行業組織。反觀國內,版權代理制度則存在不少缺陷,不僅代理機構數量少、規模小,而且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隨著著作權相關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各種矛盾也相繼凸顯。為了降低糾紛解決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穩定社會秩序,建立完善的版權代理制度成為了我國著作權領域迫在眉睫的任務。
我國的版權代理活動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主要是出于涉外版權貿易的需要,1996年國家版權局通過了《著作權涉外代理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對涉外版權代理進行規范。此暫行辦法僅針對于涉外部分,而國內的版權交易則缺乏相關規定,主要通過《民法通則》、《合同法》及其解釋進行規范。因此總體看來我國版權代理缺少專門和系統的法律制度。
而跨媒體運作版權的經紀人,則是互聯網時代下的一個新興行業。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媒體力量不斷壯大,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網絡作品的影視改編層出不窮,也因此產生了更多更復雜的版權爭端。《羋月傳》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無獨有偶,電視劇《刀客家族的女人》也曝出未如約表明系“根據董陸明長篇小說《拉鋸地帶》改編”的丑聞。試想,如果有專業的版權代理人為作者嚴格把關合同簽約,督促出品方履行合同責任,是否可以避免一些爭端的產生?也因此,社會大眾認為版權代理人的缺位是如今版權爭端頻發的重要原因。
那么在目前網絡作品影視改編的大背景下,版權代理人在版權交易過程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呢?一般認為,版權代理人這一中介的存在比起作者與出品方直接接觸有三點好處:一是版權代理人可以挖掘作者、作品資源,為優秀的作品提供更多搬上熒幕的機會;二是負責處理作者相關的版權事務,為作者節省時間和精力進行文學創作;三是熟悉市場情況與版權交易規則的版權代理人,能為作者爭取更大的利益。
首先是挖掘作者、作品資源。發掘優秀作品資源是版權經紀人最基本的業務。許多優秀的作者被版權經紀人發現于網絡文學網站。如盛大文學網,即是跨媒體版權運作的成功案例。版權代理人可以主動與優秀作品聯系,與作者建立代理關系,對作品進行包裝并向市場推銷,從而進一步推動版權流通,給予優質作品更多的發展機會。其次是幫助作者處理相關版權事務。根據社會分工理論,作者與版權代理人應屬于不同的分工,從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版權代理人根據合同,幫助作者處理好如尋找出版商、合同談判、作品推廣等業務。從而保證作者不再為冗雜的版權事務而浪費心力,專心創作。另外,版權代理人能幫助作者爭取最大的利益。西方國家的案例證明,通過版權代理人實行其專業的代理活動,文學作品的版稅價格可以高達幾百萬美元。版權代理人憑借其對市場的專業了解和談判知識,往往能最大限度的保證作者的利益得到實現,從出版商手中為委托人爭取到最佳條件。同時,經由版權代理人把關,作者或著作權人不會盲目簽訂版權交易合同,從而盡可能的避免糾紛產生。
由此可見,完善版權代理制度在我國具有迫切性,是穩定著作權相關社會、法律秩序的需要。且考慮到版權代理人的在版權交易中發揮的優勢,其已成為維護原作者利益,提高交易效率,推動版權交易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聯網時代下,版權代理人需要具備新素質、開拓新業務、適應新需求。因此如何完善互聯網時代下的版權代理制度將成為本文討論的重點。
互聯網時代,版權代理制度面臨新的挑戰。“全版權運營”,是互聯網時代跨媒體版權經紀的核心理念。與傳統的版權運營方式不同,如今一部小說,不僅可以作為圖書出版,還可以通過授權改編,將其變成電影、游戲、電視劇。目前中國的跨媒體版權經紀尚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然而我們可以借鑒西方版權代理發展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找出完善我國互聯網時代下版權代理制度的可行性方法。
當前,互聯網中豐富的作品資源是版權經紀活動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當前中國跨媒體版權代理中,僅捧紅《步步驚心》等小說的盛大文學網,每天就有6000萬字的更新量,更不必說其他資源來源。由此可見,整個互聯網環境下等待發掘的作品資源非常可觀。另一方面,我國網絡文學受眾廣泛,優秀的作品往往擁有雄厚的讀者群。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2.85億,占網民總體的42.6%,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2.49億,較去年底增加了2282萬,占手機網民的42%。如果說百花齊放的網絡文學是我國版權代理制度發展的沃土,那么廣泛的讀者群則是網絡作品的跨媒體版權交易的動力所在。這些為我國版權代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當然,要完善版權代理制度,除了大環境之外,還需要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培養職業技能。我國目前也有一些機構從事于培訓版權代理人。如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就曾經舉辦過版權經紀人專業實務培訓班,累積培訓人數達400人次。當前,我國許多版權經紀的從業者都處在時代過渡的關鍵時刻,從單純的圖書出版領域發展到全版權運營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培養出新時代的優秀版權代理人,是相關機構必須考慮的問題。
此外,在完善版權代理制度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嚴格的行業規范,制定版權代理人從業資格制度。由行業協會制定并完善相應的行業規范是眼下的一個解決方法。另外,針對從業資格問題,國家版權局應組織權威性考試,通過考試的人員才可以從事版權經營活動。嚴格控制版權代理資格,是出于對版權所有人負責的態度,也是為行業整體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最后,國家應加強相關立法,從法律層面規范版權代理制度。合同法及其解釋關于代理的條款是版權代理制度的基本性規定。此外,應加大立法力度,對版權代理進行專門化、系統化的規范。使版權代理行為有法可依,同時由法律推動和促進版權代理制度的發展。
[1]孫玉蕓.作品演繹權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
[2]張志林,孫鐵軍,包韞慧.我國版權代理市場特點及發展[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8,16(3):18.
[3]劉玲香.英美國家的版權代理人[J].國外出版瞭望,2002,22:27.
[4]孟治剛.涉外版權代理制與文化國際影響力提升[J].中國出版,2014,14:49.
[5]丁培衛.新時期中國圖書版權代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1,4:39.
[6]彭侃.好萊塢電影劇本開發體系[J].當代電影,2014,7:11.
[7]李修文.營銷故事:作家的經紀人[N].民營經濟報,2002-6-28.
[8]楊旭,王適文.跨媒體版權運營:版權經紀人讓作品“無處不在”[N].人民日報,2011-09-19.
D923.49
A
2095-4379-(2016)28-0074-02
潘晨(1995-),女,漢族,山東高密人,中山大學,法學本科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