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珩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
治安管理處罰中取締的法律性質適用
王珩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治安管理處罰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內容,其中,治安管理處罰中的取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措施,《治安管理處罰法》明確說明治安管理處罰中的取締具有非制裁性、非處分性、附屬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我國現階段,由于缺乏對治安管理取締性質的一致認識,在實際的具體工作開展中,取締的實施往往由于缺少統一的管理和規范,因而在工作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甚至出現了一些侵害民眾權利的現象。因此,為了更加合法規范地在社會綜合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進行治安管理處罰的具體工作,本文從取締的概念及其內涵出發,分析了取締的法律性質和取締行為的特點,并結合實際情況和相關法律,提出了加強取締在治安管理處罰工作中的具體適用對策。
治安管理處罰;取締;法律性質
隨著近年來我國司法社會環境的建設和完善,取締這一概念在司法制度不斷地實踐中發展出來,成為多種行政法規法律設定的行政措施,涉及到我國社會各行各業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各項生產實踐活動。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具體工作中,取締已經成為執法機關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行政手段之一。在實際的執法過程中,執法機關嚴格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結合具體的執行手段,使取締這一行政措施更加切實可行,并符合法律要求。然而,在實施取締行政手段時,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由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個部門對于取締這一法律概念的認知不一致,常常導致各種矛盾和沖突的發生,以至于降低了政府執法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建立法制社會、和諧社會的進程。因此,正確且全面的認識取締的法律性質,并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創新發揮取締的有效作用,保障民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是新時期治安管理處罰工作的重要內容。
從語義上來看,取締屬于官方或政府對某一事物采取的禁止或取消的措施。但從法律的視角來看,對取締這一概念還缺少一個統一的解釋和辨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在具體實施取締這一行政行為時出現一些社會問題。目前,不同的學者們對于取締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在各種學術著作和研究論文中,專家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和側重點進行取締概念的論述,但大體上都圍繞著取締的三個基本要素展開論述,表明取締這一行政概念具有一定的法律屬性。具體來說,這三個基本要素分別表現在:取締的主體是行政機關和行政主體;取締的對象為非法機構、組織或非法行為;取締屬于具體的行政行為。從上述專家學者的論述和公安執法機關的實際執法經驗來看,取締在治安管理處罰中的概念可以描述為公安執法機關依照相關法定程序,取消、禁止或終止對社會秩序產生威脅的相關非法機構、組織或非法行為,并使其從法律的意義上或事實上失去權利,保障其他機構或組織的合法權益,以良好地進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開展治安管理的工作,預防、制止和處理有害于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方式[1]。
在進行了取締這一行政措施概念的辨析之后,還應當明確取締的法律性質。為了在治安處理處罰中正確實施取締行政行為,必須首先科學合理地界定取締的法律性質,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取締行為的有效性。在我國現階段,法學界對取締的法律性質存有兩種界定方式。第一種界定方式認為,取締是一種行政性質的強制措施,各級執法機關通過禁止或限制非法機構、組織或非法行為的發生和存在而并不制裁相對人的手段,對非法機構、非法組織或非法行為采取強制并具有約束性的行政行為,以實現政府執法機關的行政目的,維護行政管理的秩序。第二種界定方式則認為,取締是一種行政處罰手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取締是一種罰種,然而《行政處罰法》對其他未列罰種做出了明確的兜底規定,取締作為其中的一種,應當屬于行政處罰的行為。但從長期的治安管理具體工作的實踐過程來看,取締與《行政處罰法》中規定的罰款、警告以及行政拘留等罰種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在實際的治安管理處罰中,由于主體資格違法,進而引起其所從事的活動違法,實行取締行為是取消和終止這一違法行為,這在本質上與在行政處罰有極大的不同,取締行為限制了主體的權利而不是處分其權利,比如說,行政處罰是對相對人權利的最終處分,而行政強制措施則是對行政相對人的臨時性限制,而不屬于最終的處分。并且,取締是一種中間行政行為而不是最終行為,由于行政處罰是一種最終的處分,這一行政行為表明某一行政違法的案件已經處于處理完畢的階段,而行政強制措施作為一種臨時性的措施,為保障最終行政行為的合理合法作出,通過這種對權利的臨時性限制,達到取消和禁止違法行為的目的,以維護合法秩序,在這一過程中,行政違法案件尚未到達處理完畢的階段。同時,取締的非制裁性也表明取締是一種行政行為而不是處罰行為[2]。
在進行了治安管理處罰中取締的概念和法律性質的分析之后,應當結合社會形勢的新變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內容,統一規定取締這一行政強制措施的實行方式,促進執法機關依照法律規范,正確形式取締行為,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為在治安管理處罰中良好開展取締行政措施,加強取締在治安管理處罰工作的適用性,首先應當明確取締的適用范圍、適用程序,并明確正確開展法律救濟工作,使得取締在治安管理處罰中的應用更加正確、合理、合法,發揮好取締的行政作用。
(一)明確治安管理處罰中取締的適用范圍
為了在治安管理處罰中正確使用取締,應當首先明確取締的使用范圍,以合理地實施取締這一行政強制措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中,取締適用的對象是未經有關部門許可、擅自經營原本需要按照國家規定由公安機關發布許可證的行業的主體,包括典當業、旅館業、公章刻制業等多種行業。然而在我國現階段,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實踐過程來看,我國公安部規定的上述行業并不全面,結合社會綜合情況,營業性的射擊場以及爆破作業單位等行業,也應當包括在需要由公安機關許可經營的行業范圍內,對于未經過公安部門的許可,擅自經營這兩種行業的相關組織,應當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及時采取取締強制措施。在具體實施取締措施時,一定要首先明確取締在治安管理處罰中的適用范圍,才能有效發揮取締的作用和功能,保證治安管理處罰工作的質量,提高治安管理處罰的工作的效率,良好維護社會治安的秩序,保護各個行業的良性競爭發展。
(二)規范治安管理處罰中取締的適用程序
在明確了取締在治安管理處罰中的適用范圍之后,還應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準則,規范好治安管理處罰中取締的適用程序,重視取締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合理形式政府的行政權力[3]。
程序是非人情化的各項管理和決定,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取締行為的行使具有一定的規范性,但是取締的程序卻缺少有效的規范,尤其缺少有關的法律規范。為了在行使政府行政權力時保障相對人的有關合法權益,應當首先嚴格規范取締的程序,對其做出具體可行的規定,促使公安機關在實施取締手段時,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合理進行取締,既能有效禁止或消除非法組織、非法行為,又能保障相對人的合法權利。
在具體行使取締手段時,必須履行公安執法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的一般程序:一是受理,執法部門在日常巡視中發現或由群眾舉報等途徑中發現違法機構或違法行為,首先需要盡快立案,進行受理程序;二是調查取證,公安執法機關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進行調查取證的程序,同時參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傳喚相關主體,制作詳細準確和全面的詢問筆錄,并向案件有關人員溝通了解相關情況,對相關機構和場所進行全面的檢查,必要時扣押、查封與無照經營相關的合同、工具設備、產品等,并及時調查主體違法經營的時間長度、經營的規模等情況;三是告知,公安機關應當通過書面告知的方式,明確通知對行政相對人擬作的治安管理處罰內容和取締措施,并將其作為事實和法律依據,同時應當尊重行政相對人陳述和申辯的權利;四是審批,公安機關在進行了受理、調查取證等取締程序之后,向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主體所在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報批,等待相關負責人的批準,并做出治安管理處罰和取締的相關規定,進而執行取締;五是送達與執行,在得到批準之后,公安機關應當盡快送達治安管理處罰決定書,依法執行取締行為。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公安執法機關可以通過在經營機構和場所張貼公告等方式,對行對人予以公告,責令其停止非法經營行為,公安機關還應當依法沒收和追繳被取締者的非法所得。對于拒絕停止非法經營活動的相對人,公安機關可以依法沒收和追繳其經營場所中的設備等。對于已經取得營業執照的被取締人,則應當盡快告知工商管理部門撤銷其營業執照。
(三)完善取締的法律救濟工作
在實施取締的強制措施之后,還應當結合相對人情況開展取締的法律救濟工作,并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完善救濟[4]。
法律救濟的手段主要有三種:一是行政復議,即可以向做出取締決定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構申請行政復議;二是行政訴訟權,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行使行政訴訟權;三是國家賠償權,這一權利表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相關組織可以向國家要求一定的賠償,行使取締相對人的財產救濟權。不過,這三種權利都是在公安執法機關做出取締決定之后才能行使的權利,因此,在進行違法行為的取締工作中,首先必須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進行取締,及時有效地解決違法經營行為,提高治安管理處罰中取締的質量和效率,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在治安管理處罰中實施取締這一行政強制措施,首先應當明確取締的法律適用范圍,并嚴格規范取締的程序。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則需要遵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并尊重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允許并采納相對人的合理陳述和申辯,從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從公民切實需求出發,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1]郭慶珠.當代中國行政取締的法律治理[J].現代法學,2015,06:14-27.
[2]高長永.治安管理處罰程序中告知制度研究[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5,04:21-26.
[3]李春華,李文燕.治安管理處罰與刑罰協調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14-19.
[4]岳光輝,楊紀恩.取締的法律性質及其在治安管理處罰中的適用[J].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4:111-113.
D922.14
A
2095-4379-(2016)28-0096-02
王珩(1980-),女,甘肅張掖人,碩士,甘肅政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治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