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燁
煙臺大學法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
論當代中國的法治進步中執法比司法更重要
李海燁
煙臺大學法學院,山東煙臺264005
對于當代中國的法治狀況進行分析,司法具有公信力、權威性、等作用,執法則具有普遍性,主動性等優勢,考慮到執法的更普遍性和司法的個案針對性等特點,當前中國法治建設進步在司法大力推動的前提下,還需要更加突出執法的重要性。
法治現狀;司法;行政執法
中國法治進步的方向在于樹立法律權威,形成法律信仰,是法律在全社會得到普遍的服從和尊重。這個過程與立法、執法、司法三方面密不可分。在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立法背景下,司法和執法孰輕孰重?
首先,司法具有公信力。三大訴訟程序以嚴格的程序為司法提供保證,專業的法律團體,豐富的法律知識和經驗為司法裁決的做出提供依托。公信力不僅意味著社會公眾相信司法的過程及最后結論的公正性,并且接受這種裁判;進而自覺執行或協助執行裁判。
其次,司法結果具有終局性、權威性。這種權威性來源于法律的權威、司法的公正、實體的公眾以及程序的公正①。同時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執行、不得擅自修改和違抗,這種形式能夠使參與人和公眾對法律形成穩定認識,保證法律的預測性。
再者,司法對執法具有限制作用,面對執法范圍廣泛、執法矛盾激化的現實如城管打人、毀攤位等不合理執法行為、釣魚執法等不合法行為,司法對其具有最終的裁判、限制作用。
執法通過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法律解釋、實施行政處理、進行行政監督檢查、實施行政強制和科處行政處罰等途徑將法律文本轉化為人們的實際行為規范②。相較于司法,執法的作用范圍就更加廣泛了,從經濟到政治、從衛生到教育,從公民的出生到死亡,執法的作用無處不在。
行政執法的目的即在于保護人權,又在于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和自由,同時也在維護秩序,執法隊秩序的建構和維護通過如審批、許可行為、行政強制行為、行政處罰行為等執法行為直接實現。在諸多的執法行為中無不體現出一種“積極作為”的主動性性質,通過主動操縱管控,在問題源頭杜絕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在法治建設的大環境中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
我國法律賦予了行政機關廣泛的自由裁量權,隨意執法、選擇性執法、借助自由裁量權謀取私利的案例比比皆是,造成了對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導致再嚴密的法律規范也形同虛設,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讓民眾失去對執法的信任。
同時,執法主體之間的關系,導致執法自身不能發揮實際的監督、制約作用,主體之間的上下級、管理與被管理的父子關系,難免導致偏袒、官員之間的勾結、機構之間的妥協,更使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公平性及合理性都無法凸顯。
再者執法以管理為基本職能,兼具判斷和執行的功能,然而現今很多執法人員的不專業,準入的不規范性,導致其判斷結果、執法行為失去合法性,城管打人、攤主打城管的鬧劇還在上演,民眾對依法執政失去信賴。在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說:“有了法律而不能有效實施,再多的法律也是一紙空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③。”
以上三點說明執法行為由司法規制的重要性,只有將執法行為約束在法律的框架下,司法作為其最終底線,才能更好的保障公民權益。
在這種情況下,本文認為當前中國的法治建設執法比司法更重要。這并不是說司法不重要,而是在二者都非常重要的前提下相比較。對于這個問題的分析,應當立足于當前的中國社會而不是當前的中國司法界,建設法治社會是要求全中國的民眾參與其中,讓法治意識深入每個人心中,這需要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單純的司法并不能面面俱到,就好比人們通過媒體會知曉某個案件,但仍無法切身體會司法程序,畢竟真正打一場官司參加一次庭審的人還是少之又少。執法的廣泛作用使得法治意識能夠在民眾日常工作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吸收,逐步形成一種全社會性的法治局面,起到公眾整體法治意識提高的效用。
[注釋]
①陳光中,肖沛權.關于司法權威問題之探討[J].政法論壇,2011,29(1).
②姜明安.行政執法的功能與作用[J].湖南社會科學,2004(1).
③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當前實施依法治國的關鍵[N].人民日報,2014-10-21.
[1]陳光中,肖沛權.關于司法權威問題之探討[J].政法論壇,2011.
[2]姜明安.依法行政重要課題:行政執法的功能與作用[J].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2004(00).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的決定(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z].新華社,2014-10-28.
[4]周春燕.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方略的探索、歷程及其基本經驗[J].紅廣角,2015(1):52-56.
D926
A
2095-4379-(2016)28-0118-01
李海燁(1993-),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煙臺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