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菲
(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鋼琴伴唱的鋼琴伴奏探討
——以《紅燈記》為例
戴 菲
(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八個現代革命京劇中,《紅燈記》似乎是大家最了解的一部,其中很多橋段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比如“都有一顆紅亮的心”[1]。這次本文中著重論述的并不是這些著名的唱段,而是《紅燈記》曾有一個很經典又獨特的版本——鋼琴伴唱《紅燈記》。
鋼琴伴唱;鋼琴伴奏探討;《紅燈記》
鋼琴伴唱的《紅燈記》始于20世紀60年代,帶著很濃重的時代氣息和烙印。《紅燈記》講的是發生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通過鋼琴伴唱來表演這部戲劇作品,使當時我國面臨困境的鋼琴藝術有了新的思路。鋼琴藝術和戲劇音樂的結合也成為了一種經典的模式。這部鋼琴唱的戲劇作品中體現了很多專業的鋼琴伴奏技巧。
能夠想到用西方演奏樂器之王——鋼琴來伴奏中國的國粹——京劇,是一種壯舉。用鋼琴伴唱中國傳統戲劇,不僅能夠保留傳統京劇的那種擊打樂器的渾厚風格,而且也可以把鋼琴自身的優點發揮到最大。這部作品涵蓋了開闊雄壯的音域特征和那種極富細膩感覺的托腔,這些都是賦予了作品的歌唱性。鋼琴伴唱《紅燈記》在1968年出現,到1968年7月1日,這部作品曾作為建黨四十七周年的特別獻禮向全國廣播,后來也被搬上了大銀幕,拍成了電影[2]。
本文選用的是《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這個唱段,針對這里面所涉及到的鋼琴伴奏技巧,會進行系統化的分析,以下就是這個詳細的分析過程。唱段主要講述的是李鐵梅知道自己父親被抓走,又聽到了李奶奶給她講述了抗日故事,她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震撼。從此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風順。但是在李奶奶和父親的關心下,她順利的長大,因此她不會忘記這份情誼,也會繼續完成沒有完成的歷史使命。根據這個故事情節,我們能明白,這樣的情節必然是需要一種奮進、向上、激昂的情緒。在所選用的伴奏音樂上,傳統的京劇伴奏樂選用的是二黃原板——垛板——反二黃快板的京劇伴奏模式。前兩個階段基本上是用右手高聲部跟腔,左手則是分解和弦琵音作為伴奏,最后的反二黃快板則是以柱式和弦和八度來作為伴奏的。
而此段唱腔的鋼琴伴奏則是選擇的是A微調七聲雅樂音階,在這中間所運用到的是不同的節拍模式。包含1/4 、1/4 、4/4、還有散板,相互配合。整體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就是起伏變化大,情緒的波動也是十分明顯的。具體的伴奏分析如下:
(一)唱段前奏
這邊所提到的唱段前奏,又被稱作是唱段過門。在這個唱段中,鋼琴是最先進入的,當打擊樂進入的時候就已經過了四拍。剛開始的節奏是比較委婉緩慢,然后再隨著劇情的深入發展,跟隨著情緒的變化,節奏變得越來越鮮明。比如在剛開始的時候是李鐵梅逐漸轉變成一位意志堅定的革命戰士,所選用的伴奏是左手則是柱式和旋伴奏織體開始,右手則是在高音區帶旋律和旋,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聲音的強度。這樣的伴奏足以能夠表現出主人公那種激情澎湃的高漲情緒。隨后在聽到李奶奶的回憶時,之前的那種高漲情緒就會變成了低沉和悲傷,所以在伴奏上選擇了與之前不同的風格。立刻用單音來削弱聲音強度,不再繼續使用和弦作為連接。音色一定有扎實、堅定、充滿了張力。
(二)二黃原板
二黃原板的進入是從七小節開始的,也延續了之前一直使用的模式,節奏幾乎是保持平穩狀態的。到了第三十一小節,速度開始變得稍微快些,節奏是處于適中的狀態。用右手來彈奏唱腔旋律。左手則是以比較均勻流暢的琵音來襯托一種靜謐的氛圍,烘托出人物當時情況下的心情。
(三)垛板
垛板的進入是從第三十二小節開始的,拍子也改成了1/4,從這時候開始音樂的節奏逐漸的緊湊起來,李鐵梅堅定不移的進行革命事業的決心則是通過柱式和弦來表現出來的,還有對未來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念。隨著故事情節的推動,到第六十三小節的時候,通過和弦震音來表達那種越發高漲的情緒,此時所用到的節奏都是更加的剛勁有力,以此來把人物的高漲的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震音的彈奏又是要求十分高的,因為它有很高的技巧性,需要做到彈奏的均勻,又不能過于的生硬,更不能導致演唱的聲音與伴奏出現不和諧的現象,這樣觀眾必然不會喜歡。
(四)反二黃快板
到了第一百三十二小節里面,最后一句唱詞就是從低音到高音進行的。稠密快速的上行琵音就是在這時被用到的。這種速度的琵音可以將人物的情緒快速的推向高潮。當然在這一小節里面,還需要和一小部分的鼓點相配合,所以對于任何的伴奏來說都不是絕對的自由,而是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和別的樂器做好配合工作的。
在譜例十里,就緊接著進入到最后一句的唱詞了,這里也就到了全劇的高潮了。“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再結合著快速密集的上行琵音,再一次把情緒推向了更高的位置。而且也體現出李鐵梅愿意投身于革命的事業之中,通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她各方面的思想都變得更加的成熟。人物的性格也不斷的發生改變和得到完善。
最后就是在譜例十一里面,顫音被最后一次用到,而且是在人物的情緒到頂峰時,再加以相應的強力度打擊樂相互配合。而到最后的自由延長音在伴奏中則是需要配合著演員的亮相來使用的。打擊樂結尾的時候會起到強化情緒感染力的作用,讓人物的情緒顯得更加的飽滿。
作為一部在特殊歷史背景下所產生的作品,鋼琴伴唱的《紅燈記》從一出現就被人們所喜歡和追捧,甚至對于現代中國的鋼琴藝術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部被稱作經典的作品中更是運用了大量的鋼琴伴奏技巧,這些技巧對于我們以后的學習都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的,因此我們很有必要認真詳細的分析這部作品里的鋼琴伴奏技巧。
[1]吳佳.鋼琴伴唱《紅燈記》的鋼琴伴奏研究[D].上海大學,2013.
[2]石瑩.以李鐵梅經典樂段為例探析《鋼琴伴唱紅燈記》的音樂特點[D].河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