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弋的
(成都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關于手臂在鋼琴彈奏技巧中的有效運用思考
彭弋的
(成都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在對鋼琴音樂內容以及內涵進行充分展現的過程中,需要演奏者對各種彈奏技巧進行靈活而充分的應用。手指動作是產生美妙音符的關鍵,但是手臂以及全身動作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從鋼琴彈奏技巧中手臂不同關節和部位的運用入手,對提高彈奏的準確性和克服技術難點展開了研究,旨在為鋼琴音樂練習奠定一定理論基礎。
手臂;鋼琴;彈奏技巧
鋼琴彈奏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手臂的運用??茖W的應用手臂,能夠促使準確性在彈奏的過程中得以提升,同時還能夠幫助彈奏著更好的克服技術難點。通常情況下,演奏者在實際彈奏的過程中,如果始終無法提升彈奏速度,彈奏出來的音符呈現出不清晰的現象,這都是沒有科學合理利用手臂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手臂在鋼琴彈奏技巧中的有效運用思考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臂的運用
大臂即手臂上端,是整只手臂力量的來源,力量由大臂產生,并能夠被逐漸傳遞到琴鍵之上;在連續的大臂肩關節運動中,能夠促使節奏框架得以形成。在實際練習中,手指尖同肩膀之間的整個手臂在彈奏中是一個整體的運動,能夠促使整個手臂得以揮動,因此音符下鍵的控制是由大臂來完成的。在落下大臂后,不可以對琴鍵進行下壓。
同時,在實際練習中,演奏者還必須加大聽力練習,對半音階八度等進行仔細聆聽,在日常練習中,應用看待樂句的方式來看待半音階八度,從而在實現技術的過程中,將音樂表現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1]。另外,連續的手臂動作是練習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即使在練習中發生錯音,也應當繼續彈奏下去,提升手臂運動連續性。在一定時間的慢練下,彈奏者會對肩關節和大臂在彈奏過程中的重要功能產生深刻的認知,對于更好的釋放大臂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前臂的運用
前臂即手臂的中間部位,前臂在運動過程中,能夠實現上下振動的連續性,而在創作出顆粒音的過程中,能夠同手進行有效的配合。在有效配合手部和前臂的過程中,下鍵時可以對前臂肘關節進行充分的應用,這樣一來,在對極快的八度進行彈奏的過程中,可以對連續的肘關節上下運動進行應用[2]。但是,在下鍵中,如果單純的使用肘關節,會造成過于頻繁的前臂振動。
在相互配合的手部腕關節和肘關節基礎上,當抬起肘關節時,在手腕的支配下,會彈出G音符,并在抬起肘關節時,會預備彈下音符升G。這兩次下鍵過程中對肘關節的應用,可以科學的配合一組肘部和手腕來實現。在無法合理配合手腕和肘關節的基礎上,手指需要展開每個音辰的下鍵,這種運指方式將導致手指在短時間的彈奏過程中就發生嚴重疲憊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在有效配合肘關節和手腕的過程中,應盡量放松手腕,從而在三度音辰換手位的過程中,手掌可以在手腕的支配下,更靈敏的“甩”到位。
(一)手臂在彈奏準確性中的運用
在鋼琴鍵盤中,手的運動方式有三種,分別為直線、前后以及平行運動。以手的水平運動為例,在平行運動中,鍵盤上的手,在左右方向實現水平面活動,從而實現在正確的音符位置上落鍵。而肩關節是控制手定位的主要位置,從橫跨的角度來看,手臂中所有關節中,肩關節的跨度幅度最大,要想在彈奏的過程中,促使手對整個鍵盤進行覆蓋,必須對肩關節進行充分的運用[3]。水平運動中,肘關節可以由肩關節進行帶動,而肩關節還能夠帶動的關節包括手部和腕關節,通過一系列帶動,可以促使全部的音符得以準確的定位。在對音符位置進行尋找的過程中,應杜絕應用手指指尖去夠每個位置。
(二)手臂在重復音中的運用
重復音的演奏,具有強弱起伏、清晰和節奏快的特點,因此單純的依靠手指技巧是無法達到完美的演繹的。演奏者必須科學的應用手臂,才能夠提升演奏的效果。首先,在重復音聆聽的過程中,不可以一個音一個音的進行,而是應當從整體入手,整句聆聽。這是因為在沒有整體聆聽重復音的過程中,手指需要進行多次、單獨的用力下鍵,不利于提升彈奏的連續性。此時,必須從整體上聆聽曲目,并把握音樂的整體感;其次,充分協調手指、前臂、手掌于大臂。針對重復音段來講,其重音的地方和首音,在下鍵的過程中都需要對大臂進行應用,從而促使節奏感在樂句中充分體現出來[4]。而余下音符的彈奏過程中,手指的動作應當由前臂帶動而起,肘關節在上下震動的過程中,速度較快,能夠提升重復音彈奏的速度,從而提升彈奏質量。在對重復音進行彈奏時,下鍵的過程中,不需要手指本身發出動作,手指應當是隨著前臂而落下敲擊鍵盤的,并且在大臂的帶動下,前臂才能夠實現下鍵。在整體調動手臂關節時,可以提升技術動作的完整性,在以彈奏流程中,啟動動過由大臂進行,并對前臂和手進行帶動。
綜上所述,在鋼琴彈奏過程中,科學的應用手臂,有助于更好的掌握顫音、重復音以及八度音的彈奏。新時期,鋼琴演奏者在展開彈奏練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手指技巧的訓練,還應當注重對手臂的合理利用,確保手腕、肘和肩等部位進行合理的配合,同時十指進行緊密的結合,通過完美的配合才能夠提升演奏的靈活性,更能夠將鋼琴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
[1]呂維.淺論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鋼琴教學方法——如何掌握好“放松”與“緊張”的關系[J].民族教育研究,2014,(06):119-121.
[2]但昭義.重視鋼琴演奏的基礎訓練——楊漢果鋼琴教學特色淺議[J].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15,(03):77-84.
[3]姜力.鋼琴演奏技能與人體運動科學理論相關性研究述論——以萊默爾、迦特、布魯瑟爾有關研究為例[J].音樂創作,2014,(05):166-168.
[4]肖珣.技藝之外:論K·萊默爾、W·吉澤金的鋼琴教學體系與思想[J].中國音樂,2015,(02):92-96+115.
彭弋的,成都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腦音樂與鋼琴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