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悅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瓦格納創作中的整體性與悲劇性
代 悅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作為一代大師的瓦格納生前留下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的一生不僅僅局限于歌劇的創作,還在文學、哲學、戲曲、美術、建筑等方面有大量的專著。本篇文章筆者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作者的生平,瓦格納整體藝術觀的提出和作品中所體現的悲劇性。
瓦格納;悲劇性;整體;藝術觀
1813年,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出生于德國萊比錫,十八歲時考入了萊比錫大學學習作曲,并開始致力于畢生為音樂而獻身。瓦格納為自己的歌劇撰寫腳本,他的文字是晦澀的與他的音樂創作風格大不相同,他是視自己為哲學家家、戲曲家、劇作家、作曲家為一體。他認為戲劇的創作和發展離不開詩和音樂,它們必須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彼此聯系、共同發展。
1842年,他被任命為德累斯頓歌劇院的宮廷樂長,從此便進入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創作時期。他繼續推行著歌劇的改革,并創新了歌劇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整體藝術觀、無終旋律、獨創樂劇的形成、在歌劇中加入樂池,刪減華麗的舞臺布景,避免了憑借布景浮華的效果來取悅觀眾的劇目。
瓦格納深受哲學家叔本華的影響。叔本華所倡導的唯意志主義哲學是這樣的: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意志(生存的意志), 世界是意志的表象。意志是萬物的根源,是人和事物發展的基礎,人則具有最清晰的意志表象。藝術和美是對意志的忘懷,是主客體同一的理念而產生的。在叔本華看來人生即痛苦,人生注定是一個悲劇。他還認為悲劇是文藝的高峰,因為悲劇是以表現出人生可怕的一面為目的,揭示人性的丑惡,更加深層的洗滌人的內心。瓦格納深受叔本華的影響,他沖破了傳統思想的禁錮,并貫穿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的后期創作中拋棄了他之前以神話作為題材的手段,取而代之的是以史詩題材創作的現實主義的生活歌劇,如《紐倫堡的名歌手》。突出強調人文主義。
“整體藝術觀”是瓦格納在受到古希臘戲劇、文學等藝術表現形式而提出的。他認為一切藝術的門類,包括繪畫、建筑、雕刻、詩歌、戲劇、舞蹈等都是一種綜合體,它們的交融都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在他生活的時代,社會局勢的動蕩,人民的窮困潦倒,政治的不穩定打破了這一上層建筑之前一體化的局面。瓦格納開始主張改變現有的浮華而不注重其內在的文學性的歌劇。他認為:“舞臺演出的所有因素、動作和設計都應該服從于這樣一個大局,即個別的藝術只能在藝術的整體中才得以實現。”這些要素之間是不能被割裂的,音樂、詩歌、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之間都是一種自然的結合。要求作曲家不僅僅是要完成對樂劇的創作,還要參與戲劇創作的全過程,為樂劇撰寫腳本,舞臺布景的設計,服裝、動作的設計等方面。使得劇情的發展更加具有連貫性,增強戲劇發展的流動性。另外,必須建立專門表演樂劇的劇院,在他的指導下拜洛伊特歌劇院在拜洛伊特建成并至今還在使用。劇院的建成成為了他樂劇演出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整體藝術”表現的一種重要載體。《尼伯龍根的指環》這部樂劇從創作到成功上演都充分體現了瓦格納的“整體藝術觀”的這種思想。
整體藝術原則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全面深刻的把戲劇內容、文學內容等方面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整體藝術觀”的提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又一重大創舉,德國歌劇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瓦格納的改革不僅把歌劇推向了一個高峰,更是影響了整個歐洲的音樂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瓦格納作為一位藝術家來說,他是一位思想敏銳,具有較高洞察力和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的人。他生活在歐洲動蕩的大時代里,他試圖用藝術來反映現實生活。瓦格納作為一名激進的藝術家積極投身與民主運動中,并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如《漂泊的荷蘭人》、《特里斯坦于伊索爾德》、《唐豪塞》等歌劇作品。
《漂泊的荷蘭人》這部作品,不論是在音樂方面還是戲劇方面都獲得了較高的成就。這部作品取材與北歐的神話故事。這首作品的悲劇性從開始就已經注定,荷蘭人承諾了自己不可能完成的諾言,而后受到魔鬼的懲罰,在未找到真愛之前荷蘭人要不斷承受著煎熬。直到他遇見了森塔,在第一次見面時森塔就深深的愛上了這個荷蘭人,并下定決心拯救他,荷蘭人也是真心愛她,但在眾人知道荷蘭人的身份后,他們二人的感情遭到了阻攔,最后森塔掙脫了阻攔與荷蘭人一起投向大海雙雙殉情。
這部作品體現出假象和現實是不能融合的,是無法改變的。這也說明瓦格納的內心世界與現實生活的道德、人倫是相悖的,所以這首作品注定是一個悲劇。
《特里斯坦于伊索爾德》這部作品同樣也具有較強的悲劇性,與上部作品一樣都是描寫愛情的,不同之處是這部作品更加側重于人性,它主要表現的是個人道德與傳統道德之間的矛盾沖突。特里斯坦于伊索爾德他們之間的戀愛在中世紀是堅決不能允許的。伊索爾德不顧自己的婚約與特里斯坦相愛,本就有著婚約的伊索爾德準備與特里斯坦服毒殉情時,毒藥被侍女偷偷換成了迷藥,倆人的愛意一發不可收拾,最終被馬爾克王得知,宣判他們死刑。
瓦格納的創作在道德上的質疑非常之多,尤其是在兩性上。有學者認為這部作品是他自己感情生活中的寫照,自己陷入了備受爭議的三角戀情。但是對于感情的判斷是最難接近現實道德的,這種事情并不是三言兩語便可道的清,說的明的。誰對誰錯也不是壞人能夠分辨的,這可能是瓦格納對自己感情生活隱私的一種維護。
瓦格納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創作風格,他的作品在對神話追求的同時,也沒有脫離當時的社會現狀。他的創作思路復雜多變,很難用去劃分他的派別,也很難去界定他的風格。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是出于好奇還是求知欲,瓦格納都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