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娟
(贛縣江口中學,江西 贛州 341100)
淺議農村中學音樂課堂之器樂教學
黃 娟
(贛縣江口中學,江西 贛州 341100)
眾所周知,農村中學的音樂教學一直比城市慢半拍,至今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彈唱學生跟唱。這樣枯燥乏味的音樂教學使得校園內幾乎聽不到學生們的歌聲,更看不到學生彈奏器樂。如今農村,學校音樂教育是農村藝術教育的唯一途徑,初中學生的音樂天賦只有在學校的音樂課堂才能得以發(fā)展。然而,器樂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需要音樂教育者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將器樂教育引進音樂教學課堂。
音樂課堂;器樂教育;教育教學
受應試教育影響,初中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繁重,每天的學習時間都是滿滿當當。初中學生除了要學習五門文化課以外還要學習實驗操作、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練習體育項目。初中學生不僅學習科目多,而且學習任務重,作業(yè)量大使得學生對音樂教育的熱情不飽滿,不會主動學習音樂。如果老師沒有特別要求的話,學生幾乎不會主動去學習一種樂器,同時也缺乏時間和精力。因此,農村中學的器樂教育必須要通過音樂課堂來實施。那么農村中學要如何在音樂課堂中進行高效的器樂教學呢?關于此事,我有一些拙略的看法。
中小學器樂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學習器樂演奏,不僅是為了掌握一兩件器樂的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器樂演奏更好地感受、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音樂。前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智慧的源泉。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只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器樂教學的興趣,才能更好地使學生去感受音樂、體現(xiàn)音樂、為音樂創(chuàng)造奠定基礎。由于豎笛具有簡潔的解構、科學的排孔、低廉的價格以及方便攜帶等的特點,相對來說易教易學。因此,我便選擇了豎琴作為音樂課堂器樂來完成器樂教學。通過豎琴教學實踐,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對豎琴的興趣,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
比如,播放本班同學上臺演奏豎笛的視頻,學生對自身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比較感興趣,這樣既聆聽了動聽的音樂又激起了學生對豎琴的學習興趣以及其他同學想上臺表演的欲望 ,而且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豎琴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練習多樣化的曲目,使得練習具有趣味性
在學習了豎琴演奏的基本技法之后,讓學生練習多樣化的歌曲,可以是影視金曲、流行歌曲。通過選擇旋律優(yōu)美、貼近學生生活的歌曲作為練習曲目,增加聯(lián)系的樂趣,使得練習不再枯燥乏味,以培養(yǎng)學生對豎琴學習的濃厚興趣。
3.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學習合奏曲目,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在具有一定的豎琴演奏基礎之時,可以找一些合奏的曲目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的合作精神,而且還能讓大家在演奏中體驗音樂快感、理解樂曲的感受,體驗到參與之趣、思維之愉、成就之樂。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前人云,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保障。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要潛心研究教學方法,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精心設計課堂的程序。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情緒。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得課堂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熱烈愉快,這樣才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在豎琴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跟學生分享學習豎琴的趣事兒,講一些有趣的豎琴故事。
以往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堂課上,老師們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決識譜問題,在師生都筋疲力盡后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不但沒有使學生體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反而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尤其在教五線譜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讓學生在五線譜上標出唱名,結果使得學生到初中畢業(yè)也不識五線譜,成了名副其實的“音盲”。在器樂教學中,這樣的問題更是突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以及為了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在器樂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jié)奏練習 --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后學認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模仿力很強,只要多聽幾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鐘就學會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jié)奏都不攻自破。有關這些節(jié)奏的概念,我盡量講得通俗易懂,以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強化概念。趣味的教法不僅降低了課堂難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同時也體驗到了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力。對于學生出現(xiàn)差錯,教師要寬容以待,用幽默的語言指導教學。幽默地點撥與糾錯更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影響,使得學生更加揮灑自如。有利于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最終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作用。
音樂課外活動是提高音樂課堂質量、拓寬音樂空間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它是音樂課堂的延伸。因此,它在器樂教學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我們可以成立器樂小組,通過演奏樂器,使學生感受到我國音樂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更加熱愛音樂、熱愛演奏,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可以成立器樂研究小組,讓學生自己去了解感興趣的器樂,了解其結構及其歷史。在活動中互相討論、互相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對器樂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的最活躍成分,是學生產生求知欲的根本要素,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想要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須使勁渾身解數(sh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