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嬌
(太原師范學院舞蹈系,山西 太原 030619)
促進心智健康的舞蹈教育新方案
張 嬌
(太原師范學院舞蹈系,山西 太原 030619)
舞蹈學博士生導師劉青弋指出,舞蹈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健康發展,其中人的心理健康發展至關重要,21世紀舞蹈教育的指南是開掘人的智力、創造力和想象力。本文從目前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舞蹈與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的關系進行分析探討,最后提出促進心智健康的舞蹈教育新方案的原則和重點。
舞蹈;心智健康
由舞蹈學博士生導師資華筠、劉青弋主編的《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中明確指出,開掘人的智力、創造力和想象力,“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共存”是舞蹈教育的指南。馮百躍在《論舞蹈訓練進化與智慧升華》中對舞蹈教育和智慧成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從舞蹈訓練進化對人的邏輯思維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在多年的舞蹈實踐中,我發現,舞蹈訓練人們關注的重點在運動系統上、在技藝上,對訓練者身體的承受狀態關注少,舞蹈專業領域存在運動過量的問題,學員到了高年級,不同程度有運動疲勞引起的問題,開發心智無法顧及。本文以北京舞蹈學院高云的《舞蹈解剖學》為主要依據,結合多年舞蹈教學實踐,從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結構以及與舞蹈的關系入手,探索促進心智健康的舞蹈教育新方案。
傳統的舞蹈教學中存在著不科學的教學方法,影響舞蹈演員的舞臺生命和身體健康。有一項統計顯示,目前國內的舞蹈演員,絕大部分的舞臺生命都只能到30歲左右,可以說,跳舞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碗“青春飯”。舞蹈家戴愛蓮臨終前發出過這樣的感嘆:為什么國外的舞蹈演員可以跳到50歲,而我們的舞蹈演員跳到30歲就渾身是傷呢?是我們年齡稍長身體素質就跟不上嗎?針對這種狀況,國內的舞蹈專家們也在努力的探索一種新的舞蹈教學體系。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馮雙白表示:21世紀必須用科學的理念和訓練方法培養舞蹈人才。北京舞蹈學院高云著有《舞蹈解剖學》,分別對人體九大系統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提出舞蹈運動應順應人體自然,按照身體結構去合理使用。綜和專家的觀點,總結多年的舞蹈實踐,在下面的章節中,我以《舞蹈解剖學》為主要依據,從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結構以及與舞蹈的關系入手,探索促進心智健康的舞蹈教育新方案。
人的心臟強弱有別,承受運動負荷的能力不同,所以運動負荷應因人而異。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掌握檢測運動量的方法,保證運動量適宜,同時了解運動過量會引起問題,懂得調整解決的方法。
(一)舞蹈運動時心血管系統的變化
舞蹈運動時,骨骼肌代謝增強,心輸出量急劇增加,血流量重新分配,心率、呼吸加快加強以滿足運動的需要。長期的舞蹈訓練,人體將不斷對心肺系統進行這樣的調節,于是心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將隨之發生適應性的變化。
(二)心臟強弱有別,舞蹈運動量的大小應因人而異
人體做同樣的運動,心血管功能好的人心率低、恢復到安靜心率的速度快;反之,心率高,恢復到安靜心率的速度慢。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通常心臟強壯的人,承受運動負荷大,心率較常人慢,肺活量也更大。在舞蹈訓練中,教師應了解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人群心血管系統的發育特點,在運動負荷的安排上要因人而異,適度,避免引起學員過度疲勞。
(三)舞蹈運動量的判斷
舞蹈運動量的判斷一般可以用客觀生理指標的測定和鍛煉者的主觀感覺來分析。客觀生理指標的測定目前常用指標包括:鍛煉前后及安靜時的脈搏、血壓、體重、肺活量等指標。測量脈搏是最簡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機體情況的一個指標。鍛煉者的主觀感覺其內容包括:自我感覺、睡眠、食欲、鍛煉欲望等。
神經系統在人體各器官系統中居于主導地位,是人體的司令部,在舞蹈訓練和表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舞蹈的教育中,我們所做的重要事情是使我們的神經系統成為為我們服務的資本,我們必須盡可能早的對其進行訓練,推動舞者心智健康成長。
(一)神經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神經系統分為中樞部與周圍部。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神經傳導通路是反射弧,包括的環節:感受器、傳入神經(感覺神經)、中樞神經、傳出神經(運動神經)效應器。
(二)舞蹈與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人體的司令部,人的各種活動都受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舞蹈也是一樣。在舞蹈活動中,充分調動神經系統的參與,用意識支配身體,用腦刻苦訓練,才會找到正確的舞蹈感覺,形神兼備。
西方舞蹈思想家諾維爾明確指出:“舞蹈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機械的或者說技術性的舞蹈,第二類是情節性的舞蹈。”前者是舞蹈的物質方面。后者是舞者的靈魂,它給予前者以生命和表現力。如何才能賦予動作靈魂呢?諾維爾指出:舞蹈表演中少使些蠻勁,多用點心智,精神和身體同時并重。通過舞蹈實踐,我認為力、心、智是舞蹈表演的三個層次,光用力氣的表演是蠻力,缺乏內涵;只啟動心與情感的表演是青澀的;只有心、智、力全面啟動的表演才是成熟的表演。心智是一個舞者的內在品質和靈魂。
(三)開發神經系統為重點,大力發展利用設想進行身心訓練的課程
注重舞者心智的培養,充分開發神經系統在舞蹈中的作用,在國內外已非常受重視。西南大學曾德濤在《對美國舞蹈高等教育中運動人體科學課程設置與實踐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身心學是一門研究身體現象、探索身體智慧和強調身心合一的學問,目前已在美國舞蹈高等教育中普遍開展。身心學研究怎樣去進行科學的訓練,除了對自身身體的認識,還需要設想,需要身體與思想的交融。國外已經形成了多種在舞蹈表演、教學中運用身心學的體系,將身心學的原理緊密的運用于舞蹈教學與表演,并且貫穿于由低級到高級的舞蹈技術課中。筆者指出,在我們的課程構架上,應增加這方面的課程,讓學生、老師擁有更多系統的想象技能,去提高舞蹈訓練水平。
(一)減少蠻力,讓心智釋放光芒
在多年的舞蹈實踐中,我發現,舞蹈訓練人們關注的重點在運動系統上、在技藝上,對訓練者身體的承受狀態關注少,舞蹈專業領域存在運動過量的問題,學員到了高年級,不同程度有運動疲勞引起的問題,開發心智無法顧及。我想開發心智,教學思路從對運動系統、對技藝的關注轉移到對心智的重視,開發神經系統作為重點,減少運動量,讓舞者的身心在一種輕松、放松、暢通的狀態下進行訓練,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心態是根本
著名芭蕾舞演員吳炎說:這么多年的舞蹈生涯,舞蹈給我的感悟是,舞蹈真正的含義是什么?我覺得就是快樂的跳舞,踏實的做人,平淡的生活。真正的芭蕾精神是大愛。專家的觀點和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經驗是一致的,一個人無論做人還是從事藝術,平和質樸的心態是根本,是基本功,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心智成長作為教學的重點,注重對學生心靈的感知能力訓練、精神氣質的培養,通過舞蹈特有的方式去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心態,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世界,健全學生的人品和人格體系,把學生變成一個自信、誠實、樂于助人、熱愛生命并喜歡學習的人。
調整心態的具體訓練方法有,克服心理緊張與障礙的訓練、訓練心靈健康的體態、建立起身體的敏感,通過身體運動感覺體察自我,體察他人等方法。
(三)開發神經系統為重點,建設綜合的思維體系
美國著名學者托馬斯·R.布萊克斯利認為,人類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已經經歷過兩次思維方式上的重大改革,現在已經進入第三次革命——右腦革命。右腦革命要求在更新、更高的水平上促進兩個腦半球在結構功能上互補,充分發揮兩半球的整體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體思維的創造性。在實踐中我發現,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功,正確的思維方式是綜合的,單一、偏面的思維方式會讓人走偏,走向衰亡,綜合的思維方式才能幫助人做出正確的判斷,走上正確的道路。所以,舞蹈教育永遠不是單項好就好,而是綜合性的。
開發學生的神經系統,建設綜合的思維體系的具體方法有:培養學生對書的熱愛,多讀書,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以感覺的方式訓練身體,提升人的智能;促進創造力的培養等。
總之,促進心智健康的舞蹈教育新方案,教學思路以心智的成長成熟為重點,重視素質、重視實踐、重視智慧與靈性,培養學生成為樂觀自信,誠實,樂于助人、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活力的人,為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1] 高云.舞蹈解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資華筠,劉青弋.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
[3] 馮百躍.潛能開發與“全腦型”舞蹈訓練理念深化.2009,01.
[4] 冉春燕.淺談兩側性遷移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2009,06.
[5] 張之滄.論身體的潛能.2007.
[6] 謝年華.21世紀大學生智力開發研究.2004.
[7] 劉曉明.右腦革命與創造教育—對當代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認識, 2004.
[8] 馮百躍.論舞蹈訓練進化與智慧升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