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爾
大連民族大學,遼寧 大連 116600
?
關于刑事速裁程序發展的探究
王卓爾
大連民族大學,遼寧 大連 116600
近年來,人口流動性增大,城鄉平復差距日益凸顯,教育水平不平衡等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因此一種新型的訴訟程序因運而生,這就是刑事速裁程序,一個有助于實現進一步推動案件真正實現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大大提高訴訟效率,節約司法成本,及時有效的化解社會出現的沖突矛盾,解決當事人的法律爭議,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有效的權益,實現當事人權力最大化的程序。
刑事速裁;實體公正;訴訟效率
(一)美國的辯訴交易
以美國為例,殺人、搶劫、強奸等7種重大案件,1964年為26萬件,1984年則高達120萬件,此后雖然增長趨勢趨于平穩,但卻一直保持高立案率。通過對美國的刑事訴訟制度的研究,我們發現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是相輔相成的,程序正義的全面實現才能更好的保證實體正義的,然而逐年增加案件,增加了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法官數量和法院設施,法院只能通過放棄被告人的一些訴訟權利來維持效率和正義的平衡。例如1971年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做出的“桑托貝爾對紐約(Santo bell V.New York)”判決中,確立了辯訴交易訴訟規則。從此以后,美國便大量采用這種辯訴交易訴訟規則,不僅提高了刑事訴訟效率,也降低了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壓力。
(二)德國的簡易訴訟交易
在大陸法系的德國,也有一種特別的簡易訴訟程序。即處刑命令程序,處刑命令程序是指對于輕罪,依檢察院書面申請,法官、陪審法庭可以不通過審判,而以書面處罰令形式確定對行為的法律處分的程序。法官依檢察院的申請向被告人發出處罰令程序后,被告人在兩周內不提出異議的,判決即生效,被告人在兩周內提出異議的,則該案轉入正常程序審理,但被告人可能面臨比處罰令較重的處罰。
(三)中國臺灣地區的簡易程序
在我國臺灣地區簡易程序稱為簡易判決,臺灣《刑訴法》第449條規定了相關的制度。按照該制度,行為人犯罪“情節輕微,顯可憫恕”,認為減輕其刑仍嫌過重者(1990年后范圍有所擴大),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足以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申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徑以簡易判決處刑。
司法機關越來越多地在案件管理、案件監督、訴訟程序中引入信息化的要求,使訴訟的程序,包括辦案人員辦案的流程越來越“規范化”,而在規范化的同時整個程序也越來越煩瑣,訴訟效率也逐漸降低,公共資源也在不斷地被浪費。于是,在規范化的同時,簡化訴訟程也成為司法機關的另一迫切要求。也就是說,需要一個不僅能夠滿足法院檢察院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簡化部分刑事訴訟程序,提高審判效率的目的,還能夠減少原被告雙方參與庭審的不必要的財產、物質損失的新型的訴訟程序。
于是,司法領域“實驗性立法”應運而生,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27日召開閉幕會,表決通過了《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授權“兩高”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案件范圍包括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盜竊、詐騙、搶奪、傷害、尋釁滋事等,同時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南京、杭州、福州、廈門、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西安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
2015年11月2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情況的中期報告。報告透露,截至今年8月20日,各試點地區共適用速裁程序審結刑事案件15606件16055人,占試點法院同期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案件的30.70%,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12.82%,其中檢察機關建議適用速裁程序的占65.36%。
2016年3月,據資料顯示全國14個省(市)的18個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共確定212個基層檢察院開展刑事速裁案件試點工作。截至2016年3月底,試點地區檢察機關共辦理速裁程序案件4萬余件,起訴人數4.1萬余人,審查起訴案件占同期審結的全部刑事案件總數的16%左右,占同期審結的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案件總數的34%左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周期由過去的平均20天縮短至5天左右;法院判處緩刑16073人,占38.34%。據抽樣統計,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周期由過去的平均20天縮短至5.7天;人民法院速裁案件10日內審結的占94.28%,比簡易程序高58.40個百分點;當庭宣判率達95.16%,比簡易程序高19.97個百分點。
(一)適用范圍
刑事速裁案件的適用范圍僅限于《試點辦法》規定的兩類案件。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決定要求,《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辦法》(簡稱《試點辦法》)對速裁程序適用的案件范圍和條件作了明確。適用案件分為兩大類,一是依法可能單處罰金的案件,沒有罪名限制;二是依法可能判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僅限于《試點辦法》列舉的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盜竊、詐騙等11種犯罪。量刑以1年有期徒刑為限,采取有限列舉的方式,主要考慮這些犯罪情節輕微、常見多發,量刑規范已較明確,具備速裁條件。
(二)適用條件
《試點辦法》規定,被告人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沒有異議,人民法院審查認為量刑建議不當的,不適用速裁程序。
該刑事案件是一起危險駕駛案件。被告人袁某于2015年3月12日22時許,醉酒后駕駛夏利牌小轎車行駛至北京市懷柔區懷柔鎮大屯村西鐵路橋西側停車醒酒時,被巡邏民警查獲。經北京市公安交通司法鑒定中心檢驗:袁某體內血液酒精含量為190.7mg/100ml。庭審中,李庭長充分發揮嫻熟的控庭技巧,案件審理過程平穩迅速,上午9時30分準時開庭,用時僅五分鐘,于9時35分結束了庭審,并當庭進行了宣判,判處被告人袁某拘役三個月,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看到:第一,刑事速裁程序的庭審程序簡易。在被告人認罪和對罪行建議無異議的情況下,庭審過程中不再進行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在公訴人宣讀起訴書后即可進行被告人的最后陳述,庭審過程縮短。第二、刑事速裁程序的審限較短。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案件,公訴機關一般在受案后八日內提請公訴,審判機關一般在受案后七日內審結。第三、刑事速裁程序的公正性。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一)速裁程序適用過程中的執法差異
在我國刑事速裁程序試點過程中,速裁程序在不同的地區存在執法上的差異。北京海淀法院進行了一些列有針對性的深入研究,主要包括挑選相關聯的案例,分析個案在公檢法三機關的流轉情況,總結北京市政法機關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的經驗,以快速辦理在押人員輕微刑事案件為首選方向,從案件的源頭就簡化,中間階段多部門無縫對接提高效率,加快六轉速斷審前羈押,使一些案件從庭審到最終懸案只用了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整個案件流程也縮短到十天左右。由此可見,面對多如牛毛的案件,不僅僅拘泥于細則規定的11類輕微刑事案件,大膽創新,作出更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裁決。
(二)存在審判不公正的現象
由于《決定》沒有具體明確規定不公開審理的事由,使得裁判的法官擁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的擴大,一般是導致審判不公的誘導因素之一。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強調“以公開審判為原則,不公開審判為例外”,即除了有些關于公民個人的隱私、涉及一些國家秘密的、有關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以及涉及到一些商業秘密,而且有關當事人向法院申請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外,其他一審案件必須一律由法院依法按照一審程序進行公開審理,否則會構成程序違法。
《決定》還增加了被告人以信息安全、名譽保護等作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事由來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處分權以及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另外,有一個明顯不足就是刑事案件有一些不公開審理的事由被任意擴大,這個規定對我國現有法律規定的,有關這一類刑事案件的現有審判方式形成一定的打擊。此外,由于《決定》并沒有明確“信息安全”、“名譽保護”的含義和延伸意義,也沒有具體的條文對此作過相關解釋,在不能依靠法律的情形下,法官在司法實踐中極有可能作出任意性解釋,因此,我們的審判原則中的“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這個原則就非常有可能會名不副實。由于缺少相關司法解釋,一些具有一定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當事人就有了鉆法律的空子的機會。
(三)訴訟效率與實體公正的不平衡
司法資源的合理化,案件審理質量的效率雙重提高是速裁程序改革的主要目標。但是只注重訴訟效率就可能會弱化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致使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不到充分行使。同時,很多辦案人員為了提高效率,盡快結案,而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刑訊逼供、誘惑逼供、貪污受賄、徇私枉法、偽造假證、毀滅罪證等行為,讓無罪的人蒙受不白之冤,讓權利受到侵害的人再次受到傷害,讓無罪的人妥協,讓有罪的人逍遙法外,讓與案件有關的當事人逃脫法律的制裁,讓整個社會變得不公平、不平等甚至破壞整個社會的公序良俗。這些行為與刑法所規定的“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的原則、“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原則以及“兼顧公正與效率”的原則相背離,過分的追求效率,會直接導致實體的不公正,更會導致錯案冤案的發生。
(四)速裁的文書不規范
速裁程序裁判格式文本在法律上并未制定統一規范的標準,使我國在不同地域的法院所制作出的裁判文書在格式上也是千奇百怪的。速裁程序追求的效率來自于程序的簡化,一個案件在文書中省略被告人的信息以及查明的事實還有在案的證據,這都會使得案件出現不公正的現象。因此,規范的文書不僅能夠保障當事人的權利,也能夠提升法院的裁判公正力。
[1]潘金貴,李冉毅.規則與實效:刑事速裁程序運行的初步檢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
[2]蔡長春.北京全流程簡化刑事速裁機制成效凸顯[N].法制日報,2015.6.
D
A
王卓爾(1995-),女,漢族,遼寧人,大連民族大學,2017屆法學專業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