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琳潔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 保定 071028
?
青少年網絡失范原因及對策分析
賀琳潔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河北保定071028
網絡社會雖然是一個虛擬社區,但它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并且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沒有統一明確的規范與標準,網絡失范現象常常發生,作為網民群體主力軍的青少年,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因此要刻不容緩地做好防范青少年網絡道德失范工作。
青少年;網絡失范;原因;對策
“失范”由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提出,他認為,在社會變遷時期,傳統的規范和標準遭到破壞,而新的規范和標準還未形成,人們的行為缺少規范和標準的指導,從而容易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中。美國社會學家默頓發展并完善了失范理論,他指出,失范就是個人的制度化手段與整個社會文化目標之間的不一致。
網絡失范行為是一種特殊的失范行為,它指的是網絡行為主體違背了一定的社會規范和所應遵循的特定行為準則要求,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背離現實社會規范、網絡社會規范以及其他客觀上導致社會秩序、社會心態失衡的行為與現象,網絡失范歸根結底指向對社會團結的破壞。
(一)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是產生網絡失范行為的內部原因,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在這個階段自我意識增強,生理心理都有明顯的變化。青少年自控能力較差,易沖動,判斷能力較弱,從而受網絡的誘惑和誤導產生失范行為。據我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5.1%,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9.9%,10-19歲網民占比21.4%,青少年仍是上網的主力軍。
(二)網絡的特性
網絡的特性也是造成青少年網絡失范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網絡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特性:超時空性、匿名性、開放性和多元性。網絡的這四個特性使得人們可以借助網絡實現跨地域的互動,為各種觀念、各種軟件與病毒的傳播解除了地域的束縛,青少年上網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垃圾信息,在網絡社區,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觀點、宣泄自我,也會導致一些語言暴力、網絡謠言的滋生。
(三)法制的不完善
我國網絡安全立法主要是存在以下幾個缺陷:一些立法質量不高,難以執行,或者難以適應網絡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實;網絡安全執法部門職責權限邊界不明確,簡單照抄照搬現實社會管理方法,違法行為難以得到及時遏制,執法有效性與公信力均不足。因此要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開端,家庭社會化的結果將對個人的一生發生影響。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許多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部分孩子從小受到溺愛,自我意識較強,忽視他人感受。還有一些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孩子交流較少。由于父母角色的缺位,這些青少年轉向網絡尋求寄托,會受到網絡許多不良信息的影響。
(一)規范青少年網絡行為
可以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規范青少年網絡行為。父母應加強對青少年的關心和教育,注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培養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生活的獨立性。學校更要強化校園網絡建設,過濾不良信息,吸引青少年網上學習,引導他們合理上網。在社會教育方面,可以通過公益廣告、動畫片、娛樂節目或者其他節目中,宣傳網絡道德規范和網絡法律知識,支持媒體制作的積極、健康的節目和游戲。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教育,讓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抵制網絡上的種種誘惑,讓他們逐漸形成其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二)健全網絡法律體系
我國網絡立法工作存在的一個短板,即我們在立法保護青少年方面,長期存在重視力度不夠、投入時間精力嚴重不足、青少年網絡保護乏善可陳的境況。國外早就有不同層面的網絡立法,有專門針對兒童、青少年的網絡法規,甚至還設有專門負責青少年網絡安全的機構,我國應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制定針對青少年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青少年在心智和判斷能力上的欠缺,使得他們更容易成為各種不良信息侵害的對象,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專門保護青少年網絡權益的法律。因此,需要認真重視并投入到青少年網絡權益保護的立法工作,用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條文來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關注對青少年網絡權益的保護。
(三)加強技術防范,建立網絡監督機制
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同時,各種網絡病毒也隨之而來。目前網絡安全技術主要有網絡防火墻技術、殺毒軟件技術、文件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可以通過對這些技術的運用,保護個人信息、金融資金以及國家和公司的機密安全等。此外,還要建立網絡監督機制,確定網絡行為與其責任主體的對應關系,比如規定每個上網者都有自己的IP地址和密碼,可以隨時查清這些“垃圾信息”是何人所發,失范行為是何人所為,從而消除網絡匿名性的消極影響。
在了解網絡特征、青少年自身特殊性、相關網絡立法的基礎上,加強對青少年的引導和教育,通過健全網絡法律體系,加速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建立網絡監督機制等方法,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
[1]姜利.青少年網絡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J].魅力中國,2009.
[2]季平.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J].民主,2005.
[3]李一.網絡行為失范的生成機制與應對策略[J].浙江社會科學,2007.
[4]張薇.青少年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及對策探究[J].西南石油大學,2013.
D432.62
A
2095-4379-(2016)28-0202-01
賀琳潔(1992-),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