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萌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081
?
知識產權善意取得的合理性分析
邵萌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北京100081
在我國社會中知識產權中的物權客體形態在實質上有著相似的地方,由此可見,知識產權中的客體形態以及其無形性的影響,都比較適用于善意取得制度之中。因此,在這其中能夠看出,知識產權的制度,體積善意取得制度之中的物權制度的兼容性的存在都是比較客觀的,這也是我國知識產權不斷發展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善意取得制度在知識產權中的使用原則。
知識產權;善意取得;合理性分析
在傳統的思想理念之上,民法中的善意取得主要就是為了物權的制度而重點存在的,在這其中指的也是物權對于不動產或者是動產的合理轉讓,但是這其中需要價格的合理性,并且使用善意取得的制度把不動產或者是動產轉讓給第三人。現階段,我國很多科學界已經提出了和善意取得制度有關的知識產權的紛爭。因此本文針對知識產權中的形態以及善意取得制度的使用范圍等功能著手,以期能夠了解到知識產權中善意取得制度使用的合理性。
(一)知識產權和物權客體差異
在古羅馬中一般把知識產權劃分成有形和無形兩種,因此知識產權也被稱為物體物,但是這一點會嚴重限制社會的發展,但是在我國對于知識產權的劃分能夠看出,權利中的客體屬于五行的產物,這也是一種物理屬性的形態,是知識產權的重點劃分和依據。知識產權所占有的物質空間,以及其權利的主體不同,所以不會出現有形的損耗。知識產權和物權在客體的形態上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但是客體的差異僅僅是兩種權利中不同的特點,所以知識產權和物權還應該是兩種比較密切的財產權利,還需要以物權法中的制度和原則進行劃分,雖然其中存在著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也不妨礙兩者存在中的特殊性質[1]。
(二)知識產權客體的無形性和善意取得制度的關系
善意取得制度最早起源于古日耳曼法中的以手護手的原則,按照這種原則,把財產轉讓給其他人,并且職能按照其占有人對其物品進行返還。一旦占有人把財產轉讓給第三個人,權利人就需要要求第三人進行返還,同時也僅僅能夠向占有人進行賠償的請求。但是這一點對于知識產權來講,客體的形狀和無形性也一種被人們認為是阻隔在物權和知識產權中的隔膜。但是知識產權和物權之間還有這實質性的差距,根據這樣的情況,還有不少人認為,物權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不能夠用在知識產權之中,但是在實際上看,知識產權的客體特點以及其無形性不會成為使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障礙[2]。
知識產權的絕對性的屬性最終決定了產權中,在轉讓的過程上,還需要遵循知識產權中的公示和公信的原則,這種原則同時也適用于善意取得的制度之中。在知識產權的利益平衡功能中,其相關的制度和善意取得的制度有著相關的性質[3]。并且在這一過程之中還需要進行公示,一般善意取得的第三人可以獲取自己目標物品的所有權,而原所有權的人不能夠請求善意求得第三人進行原物的返還。傳統內容中,民法并沒有把知識產權當做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對象。按照善意取得的理論來說,其中第三人就是在無處分權利中的授權人,這也是針對原權利的人,以及沒有權利的人來說,第三人主要指的就是針對權利公式的重要新來,還有無處分權的登記和交付制度[4]。傳統的物權法之中,之所以會選擇使用善意取得進行權利的保護,但是卻不是真正的權利人,這一點也代表著其潛在的交易對象,是按照正常的交易要求以及行為水平的特點[5]。
根據以上內容能夠看出,在知識產權和物權中的財產體系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權力的主要類型,二者之間雖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其在權力的基本屬性之上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在權力轉讓的過程之中,知識產權以及物權都沒有分權的可能性,同時第三人都可以善意的轉讓權力。同時物權制度以及知識產權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和兼容性。當然在物權制度以及知識產權中,善意取得制度在這其中的使用情況讓人們了解到知識產權具有兼容性,但是也不代表著其可以照搬物權制度。因此知識產權和物權都是客觀存在的,在使用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善意取得制度的調整。
[1]王麗美.股權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及適用性分析[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03:62-68+159.
[2]孟勤國,蔣光輝.論不動產善意取得的善意標準及善意認定[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03:85-94.
[3]戴文珺.專利權轉讓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13:41-42.
[4]吳澤勇.論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證明[J].中國法學,2012,04:149-164.
[5]王越,沈欣.善意取得制度在商業秘密領域的擴展適用研究[J].文化學刊,2013,06:164-171.
D923.4
A
2095-4379-(2016)28-0217-01
邵萌(1980-),男,漢族,北京人,碩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專利審查員,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民商經濟法、知識產權相關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