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萍紅(泉州第十中,福建 泉州 362000)
二聲部歌曲的有效教學
莊萍紅
(泉州第十中,福建 泉州 362000)
歌曲教學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課程標準強調要注重合唱歌曲的演唱,課堂教學中,二聲部歌曲的教學是老師們的一個難點,通過欣賞入手激發聲部演唱的興趣,以輪唱訓練作為過渡,加強互動與合作等方法,能有效的提高二聲部歌曲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聲部歌曲;興趣;入手;輪唱過渡;加強互動
歌曲教學是中學音樂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課程標準強調要注重課堂合唱歌曲的演唱,人教版的初中音樂教材中對于二聲部合唱歌曲的教學有明確要求。課堂教學中,因學生的音樂基礎、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習慣等方面參差不齊,教學難度比較大,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二聲部歌曲教學總是要占用較多的時間,教學障礙重重。為了降低二聲部合唱的難度,有的老師只能自己直接第二聲部,再加上學生音樂素質參差不齊,演唱過程中缺少對音色、音量和諧統一的標準的判斷,互受干擾和影響等等因素,所以有的老師只是進行主旋律的單聲部教學,回避二聲部教學,日積月累,學生感受不到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力,無法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更無法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缺乏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所以,如何突破當前二聲部教學的這種現狀就變得亟待解決。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有幾點感觸,下面,談談自己是如何開展初中音樂課堂二聲部歌曲的有效教學。
合唱歌曲的表現力較齊唱歌曲要豐富得多,合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覺和樂感。從欣賞優秀合唱作品入手,培養學生對二聲部合唱的興趣,是有效完成二聲部歌曲教學的第一步。為此,我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欣賞《飛來的花瓣》、《熱帶的地方》、《葡萄園之夜》、《猜調》、《牧歌》等合唱經典作品,視聽結合,引導學生觀看各類有關合唱的比賽或者演出視頻,介紹國內外著名的合唱團體,了解當前流行的無旋律伴奏合唱團的演唱,讓學生有選擇性地欣賞和感受,在聽賞中盡情感受合唱聲部之間的效果,建立和聲概念,了解合唱歌曲較之齊唱歌曲增添了和聲要素,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借機進行積極的鼓勵引導,培養二聲部歌曲演唱的興趣。
二聲部教學可以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多聲部合唱。輪唱,也稱“卡農”,是合唱的一種特殊形式,單聲部歌曲由兩組人演唱,在第一組開始唱幾拍或一小節后,第二組加入唱同一旋律,后面的聲部按一定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各個聲部有規則的相互模仿。在課堂教學中,我在完成歌曲的演唱目標后,帶領學生對歌曲做輪唱練習,例如:七年級上冊歌曲《西風的話》教學中,學生能熟練演唱歌曲之后,為歌曲的主歌部分做了輪唱處理,在輪唱時,注重引導學生注意音高、節奏準確,節拍整齊,突出強拍,兩聲部的音量要均衡,讓學生做到正確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學會傾聽另一聲部,切忌爭相蓋過另一聲部而大聲喊叫、搶拍、超趕速度。演唱時,采用相隔一小節模仿,兩聲部此起彼伏,前后呼應,表現了的西風陣陣,連綿不斷的場景。學生在輪唱中把握自己的聲部,保持各聲部的獨立和清晰,不受另一聲部的干擾,為兩聲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礎。
剛接觸二聲部歌曲的學生還難以體會到和聲產生的美感,加之二聲部練唱花的時間相對較長,如果學唱方式過于單一,學生興趣難以持久,教學可能事倍功半。可采用師生、生生互動的多種訓練形式體驗聲部合作,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小鳥,小鳥》這課里,在教唱旋律的時候,老師用手鼓按強弱規律拍打出該曲的拍子,學生隨著老師的手鼓打擊節拍進行練唱,在旋律中找到歌曲的拍子,演唱主歌部分時,讓一部分學生唱旋律,另一部分學生隨音樂打拍子,相互合作;當教學進入副歌部分的二聲部演唱時,學生唱低聲部旋律,我輕聲演唱高聲部旋律,先是師生合作,繼而角色轉換,讓學生分組反復練習直至熟練,然后再進行合唱練習,而當學生在與老師、與同學合作過程中能順利完成二聲部歌唱的時候,良好的合唱習慣已經在慢慢養成了。
在二聲部歌曲教學過程中,在合唱歌曲教學過程中,讓人感到氣餒的往往是二聲部的音準問題,第一聲部通常是主旋律,音區曲調比較順暢,易唱好記,而第二聲部往往與此相反,學生唱著唱著會往高聲部跑而影響高聲部,從而導致兩個聲部都跑調,失去了應有的和諧與統一,也就失去了二聲部合唱的魅力,合唱教學也常常因第二聲部唱不好而失敗。所以,平時課堂上進行音準訓練與和聲意識的培養,這對進行二聲部歌曲演唱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音準訓練。采用模唱訓練,由單音開始,老師先給出一個固定音高,讓學生半聲模唱或無聲聆聽,然后單旋律樂句模唱,慢慢過渡到和聲音程模唱。同時,借鑒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柯爾文手勢,幫助學生理解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調式音級傾向,輔助進行二聲部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還注重個體差異,確保學生整體音準的穩定。其次,做和聲訓練,在課前,讓學生做三度、四度音程的接力游戲,在游戲中感受和聲之間的音程關系和和聲效果;課堂上,我再來設計一些簡單的二聲部練習曲,從簡單的音程練習到簡單的二聲部旋律,引導學生逐步探索二聲部的演唱技巧。有時候,教師唱一個聲部,全班學生唱另一聲部,或者教師唱一個聲部,某位學生唱另一個聲部。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富有興趣,教學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訓練中協調和調整和聲關系,樹立起一種穩定的和聲意識,使二部和聲演唱方面更進一步,最終達到教學的目標。
開展中小學音樂課堂二聲部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有很大幫助的,“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扎扎實實開展二聲部合唱的教學和訓練,讓學生在一次次的練習中積累與沉淀,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歌唱的愉快,在和聲中體會音樂的美妙。
[1]音樂課程標準.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2]初中《音樂》教材、教師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3]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