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明(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從聲樂作品《孟姜女》中分析聲樂演唱的情感表現
曹明明
(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作曲家王志信和詞作家劉麟對江蘇民歌《孟姜女》進行改編再創作,形成新的聲樂作品《孟姜女》。二者之間的差異不僅表現在音樂形式上,還表現在情感表現方面。聲樂作品通過聲音表達情感。一個失去情感的聲樂作品,即便演唱者聲音再優秀,也只是傳遞聲音的“發聲器”而已。為使演唱的聲樂作品更加動聽、更加感人,對作品進行恰當的情感處理是很有必要的。
《孟姜女》;聲樂作品;情感表現
“情動于中,故形于聲。”“樂者發于聲,聲者發于情。”一部優秀的聲樂作品,要能夠“以聲傳情”,既通過演奏者的聲音表現作品中的故事情節,又要表現出情感變化,這也是聲樂作品魅力的體現。但在歌唱中,往往更加注重聲音外在質量,并以此作為衡量歌唱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而忽視了內在情感在聲音表現及聲樂作品中的重要性。聲樂是通過聲音表現情感的一門藝術,而沒有情感的歌唱,也不能將其稱為聲樂。因此,在聲樂作品中,恰當的表現情感內涵是非常重要的。
(一)《孟姜女》的曲式
民歌《孟姜女》是以啟、承、轉、合四個結構的單樂段進行呈現的,每段中均有四句歌詞,曲調流暢而華麗,委婉而細膩,表現出深切的情感。
(二)演唱者的情感表現
1.表情。在對《孟姜女》的時代背景和情感意境了解的基礎上,將自己融入到作品當中,并通過聲音及表情進行表現。在演唱過程中,氣和聲均需要根據表情的需要隨時轉化。“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喜盈盈”,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處于團員的熱鬧中,而孟姜女卻獨自一人在家中思念丈夫,這種無奈的情感通過哀怨卻委婉的情緒充分表現出來。“人家夫妻團圓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長城”,這種惆悵、思念卻又憤怒的情緒延伸到“孟姜女望長空淚眼霧蒙蒙,我與杞良何日能重逢”中,通過眼淚表現出孟姜女對丈夫的相思之情,而在最后一句“哭倒長城八百里,只見白骨滿清山”時,歌曲達到高潮,此時要表現出孟姜女見到“白骨滿青山”時悲痛欲絕的情感。
2.氣息。表現任何情感時,演唱的支持部位都應該通暢,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避免出現無力或僵化的情況。在《孟姜女》的演唱過程中要保持氣息通道的順暢,氣息的吸入和呼要適中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要讓呼吸過程放松又自然,在歌唱時能夠根據感情色彩發出相對應的聲音,根據。例如在第一段第一句中,“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喜盈盈”雖然無奈且哀怨,但只是在訴說,并不需要強烈感情的表達,因此保持氣息平緩就可以。
3.聲音。《孟姜女》演唱時,在保證最佳發生效果的前提下,聲音不能太靠后。要通過聲音將整首歌曲的已經和孟姜女悲慘命運表現出來。例如在第一段中,為表現出新春期間孟姜女卻孤身一人的孤獨,需要通過暗淡的聲音進行表現這種凄涼的情緒。
作曲家王志信和詞作家劉麟根據原民歌《孟姜女》的旋律風格,改編再創作出新的大型聲樂作品《孟姜女》。整個作品采用多段體曲式結構進行呈現,四段通過2/4、3/4、4/4的節拍表現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情感變化。曲調變化多,節奏適中。旋律經過委婉、凄涼、漸慢、快板、激烈、漸慢的變化,將凄涼、哀愁、怨恨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春
此段基本保留原民歌的結構,在旋律上僅做細微的潤飾。主要敘述了孟姜女和其丈夫分離的場景。整段音樂速度較慢,演唱者要用飽含哀怨的情緒委婉的訴說。節奏平穩、曲調舒緩而柔和,色彩較為暗淡。“人家夫妻團圓聚,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長城”,在這一句中要充分表現出新春佳節時,孟姜女不能與丈夫團聚的苦楚、寂寥和惆悵。
(二)夏
根據第一段的框架,在原民歌的基礎,重新進行加工,形成第二段。較之第一段,節奏加快,旋律增強;但結構、色彩、落音仍與第一段的韻律相似。但為了表現孟姜女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想見與無法想見的悲憤與怨恨,在段落結尾增加了帶有哭腔的長托腔。演唱者的感情需要慢慢深入,把握好長拖腔的表現。
(三)秋
第三段中哀怨之情更近一步,樂曲也從大調G微調轉為小調F羽調。色彩更為悠遠,感情更加深切。隨著孟姜女內心情感的不斷變化,情緒不斷被推進,當走向最低潮時,樂曲從D徵調轉為D羽調。“落葉飄,秋風涼”“線是相思,針是情”,演唱者要注意分句、停頓以及氣息的流動變化;“絮進寒衣伴君行”,唱出孟姜女的情深意切,唱出孟姜女的哀怨憂愁,并為下一段千里尋夫做情感鋪墊。
(四)冬
第四段是在原民歌的基礎上,結合戲曲音樂表現手法加工而來,整段以G羽調開始,F宮調結束。前段快板中運用緊打慢唱的搖板和由慢漸快的垛板,伴奏中采用16分音符,表現出孟姜女在寒風刺骨、寸步難行的天氣下千里尋夫,雖歷經艱辛卻始終堅強不屈,渴望與丈夫團聚。歌聲高亢拖腔,而伴奏與演唱者在節奏、曲調上的差異,進一步烘托出緊張、悲憤的氣氛。“哭倒長城八百里,只見白骨滿”的血淚控訴時,旋律開始向輕調變化,通過緊拉慢唱的表現手法和音程上以及音程上七、八度的大跳表現出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卻發現丈夫已經去世的極度悲痛以及對當權者的怨恨和憤怒之情。在演唱時必須注意字頭的準確,要有足夠的氣息支持“哭”和“八”字的高度,并將尾音的力度完美的展現。
只有在對聲樂作品本身就足夠認識的前提下,才能夠對聲樂作品的情感表現做出恰當的處理。因此,要充分了解作品創造的歷史背景,了解作品的構成,在此基礎上深切的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情感,并通過表情、氣息、聲音進行表現,只有這樣,演唱出來的聲樂作品才能“引人入勝”。
[1]劉輝.論歌曲《孟姜女》演唱中的情感表現[J].考試周刊,2014 (3):25-26.
[2]王小露.淺談新民歌《孟姜女》藝術處理及情感表現[J].北方音樂,2015(23):18-18.
曹明明(1982—),女,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