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帥(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冀東皮影伴奏音樂中四胡獨特性的研究
曹 帥
(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冀東皮影是我國皮影藝術中源遠流長、影響較大的一個劇種。四胡是冀東皮影伴奏音樂中最主要的樂器。四胡與皮影的結合起始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最初的皮影唱腔是用三弦來伴奏的,但是隨著皮影唱腔的不斷改進、豐富,三弦演奏逐漸被四胡演奏所代替。然而四胡的取代一定有其獨特之處,本文在探索冀東皮影伴奏音樂的同時,結合筆者多次田野調查的成果,對四胡在皮影伴奏音樂中的獨特性進行研究,并對冀東皮影的傳承與保護進行闡述。
冀東皮影;伴奏音樂;四胡
(一)樂隊編制
冀東皮影的伴奏分文場、武場兩部分。通常管弦樂部分稱文場,打擊樂部分稱武場。文場主要樂器是銅筒四胡,并配以揚琴、二胡、笛子等為輔助樂器。文場樂器伴奏主要是演奏影掛與曲牌。影掛也叫過門,具有托腔保調的作用。曲牌的演奏主要配合各種人物動作,渲染氣氛,進而更加推動劇情的發展。武場主要樂器有鼓、板、鈸、大鑼、小鑼等。打擊樂伴奏的主要作用是指揮念白和唱腔的開頭結尾,還有配合表演渲染氛圍、制造意境等作用。
(二)伴奏手法
傳統冀東影戲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具有樸實、醇厚、直率的民間特色,形成了我國民間影戲中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隨著時代的發展,影戲也在改革中不斷進步。然而影戲的伴奏手法也從傳統即興伴奏手法發展為按譜伴奏的現代影戲伴奏方式。
1.即興伴奏手法。傳統即興伴奏手法,俗稱“跑梁子”,即隨腔伴奏。傳統影戲沒有曲譜只有影卷,伴奏者隨著腔伴奏即演唱者如何唱,伴奏者隨著演唱者進行演奏并根據唱腔板式和演唱者的演唱風格進行即興發揮。過去演員來自天南海北來唱影,演唱風格不盡相同,即興色彩濃厚。因此判斷一個伴奏演員專業的好與壞則與他心里所裝的曲牌與即興發揮的能力有直接的關系,凝聚著傳統民間藝人的智慧與才華。
2.按譜伴奏。按譜伴奏即現代影戲伴奏方法。現代冀東影戲加入交響樂伴奏,演奏者根據曲譜進行演奏使每個聲部協調統一的配合在一起。隨著時代發展,聲音通過科技的手段能更好地被操控,變得更加穩定與和諧。所以現代皮影演出的演唱與伴奏都是根據曲譜規定來進行。
四胡有很多種,不同材質的四胡也有很多種,例如天津曲藝演奏所用的不銹鋼筒的四胡、內蒙古地區的竹筒或木筒的四胡等。但真正從音樂上表現力最豐富的應屬冀東皮影伴奏音樂演奏中所用的銅筒四胡。
(一)銅筒四胡的形制
銅筒四胡的結構與二胡相似,琴桿略長并且較細,分別置有四個琴軸,因此有四根弦。琴弓上的馬尾分成兩股分別夾于一弦、二弦和三弦、四弦之間。顧名思義,銅筒四胡在形制上最大的特點應是琴筒為銅制。獨特金屬材質的琴筒在演奏時不僅能使聲音與其他材質四胡相比更加高亢嘹亮、穿透力增強,更使其展現出來的音樂具有獨特的金屬音色。正是銅筒四胡所具有的這種獨特金屬音色使其在冀東皮影的演奏中無可替代,并且銅筒四胡的演奏與洪亮、高昂的唱腔演唱和諧融洽,二者的完美結合更使影戲獨具韻味兒。
(二)銅筒四胡的演奏
1.演奏工具。冀東皮影伴奏音樂中銅筒四胡的演奏需要佩戴不銹鋼材質的指套與滑套。指套是圓形環狀,演奏時佩戴在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其他四個手指上。佩戴指套演奏銅筒四胡有兩個原因:其一,四胡為4根琴弦,張力與拉力較大,容易把手指弄破,因此配套指套可以保護手指以便長時間進行演奏。其二,冀東皮影的唱腔洪亮、聲音力度激昂有力量,因此指套的佩戴可以增強四胡演奏聲音的穿透力,從而更好地配合唱腔,使伴奏與唱腔和諧統一。滑套也是圓形環狀,但套在千斤以下部分的琴桿上,隨著演奏者演奏時虎口的上下移動指套隨之進行滑動。由于影調伴奏來源于唱腔,而傳統唱腔音域寬廣,老藝人們稱之為“鉆天入地”,因此佩戴滑套可以使銅筒四胡演奏上下換把位互換時更加靈活與便捷,進而可以跳動兩個八度。但是演奏銅筒四胡指套和滑套的佩戴,使得音準與力量的把握難度加大,因而不易掌握。藝人們甚至稱在初步學習銅筒四胡時琴桿都很難握住進行演奏。可見,演奏銅筒四胡的難度之大,進而充分體現著演奏藝人的智慧與才華。
2.演奏技巧。銅筒四胡不僅音色高而洪亮、鏗鏘有力,其獨特之處還表現在音樂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因此銅筒四胡演奏的技法是其藝術表現力展現不可或缺的因素。具體表現在演奏指法上:滑音,這一技法在皮影四胡演奏中應用最多。不僅有常規的上、下滑音,特別是高低音的大跨度滑音尤為突出,這一技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皮影唱腔的緣故。皮影唱腔的甩腔委婉華麗,數唱如泣如訴,變化多端。所以為配合演員演唱,滑音應用自如,表現自然;打弦,由于手指佩戴不銹鋼材質的指套,所以打弦所發出的是指套與琴弦碰撞的聲音,具有強烈的金屬音色。打弦多與皮影唱腔中的顫音緊密結合,使得演奏更易接近演員在演唱過程中的行腔;掃弦泛音,在掃弦的同時發出泛音的效果。在皮影演奏中應用比較廣泛。最早演奏時速度緩慢,后來技術發展速度翻倍。多在演奏高潮時配以掃弦泛音,使得情感表現地更加充沛;余音,指當琴弓突然停止拉動,將外弦放空,琴弓緊貼里弦,手指上下滑揉所發出的聲音,此時仿佛置于余音圍繞的美妙境界。總之,銅筒四胡演奏影調巧妙地運用指法上的技巧,配合四胡琴筒的材質與佩戴的不銹鋼指套,使得冀東皮影伴奏音樂有其獨特的金屬音質,與高亢的唱腔完美融合,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冀東皮影歷史悠久,以其頑強的精神發展至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民間藝術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冀東皮影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繼承與發展著國家和民族的偉大精神。因此對于冀東皮影的傳承與保護迫在眉睫、任重道遠。首先,冀東皮影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需要在社會的進步中不斷改革發展、與時俱進。不僅在演出形式、舞臺布局、影人造型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更重要的是隨著文化的不斷進步,將傳統劇目進行革新。將一些現代文化劇目進行編創,吸引大眾,展現皮影的獨特魅力。其次,加強皮影傳承和傳承人的保護。培養影戲班的新一代力量,演出和創作人才,鼓勵年輕人加入其中。因此我們更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傳承與發展影戲,使之在皮影界標新立異,走向世界的頂峰奉獻自己一份力量。
[1]魏力群.冀東皮影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杜潤伍.談唐山皮影戲中的四胡伴奏[J].石家莊:大眾文藝, 2009(1).
曹帥(1992—),女,漢族,河北省唐山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傳統音樂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