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述裕
?
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抓手
祁述裕*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文化文物單位依托館藏資源開發文創產品,有助于促進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有助于提高文化文物單位自我發展能力,有助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創新。推進文化文物單位依托館藏資源開發文創產品,需要正確認識公益性文化單位的職能,推進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創新,探索文創產品開發模式,因地制宜,分類管理。推進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創新是推進文化文物單位依托館藏資源開發文創產品的保障。應完善文化文物單位質量評價體系,建立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加強社會監督。
關鍵詞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創意產業文化資源
《若干意見》的突出亮點是通過鼓勵文化文物單位依托館藏資源開發文創產品,增強文化文物單位自我發展能力,同時為推動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創新提供了新的抓手。以下談兩點看法。
文化文物單位依托館藏資源開發文創產品,有助于促進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有助于提高文化文物單位自我發展能力,有助于深化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改革。
(一)有助于促進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
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文化文物單位藏品是中華民族歷史遺存和文化積淀的一部分。這些館藏資源要更好地為當代生活服務,必須通過創造性轉化,才能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博物館條例》就體現了上述理念?!恫┪镳^條例》指出:“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結合,開發旅游產品,通過合法經營收入鞏固博物館發展資金,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就是說,博物館等文化文物單位在保證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前提下,還要主動適應現代消費需求,積極發掘其藏品內涵,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盡可能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實踐證明,文化文物單位發掘文化資源,開發文創產品前景十分廣闊。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在這方面均有成功的探索。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膠條,故宮博物院的宮門背包、朝珠耳機等都很受市場歡迎。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銷售額從2013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近10億元。
(二)有助于增強文化文物單位自我發展能力
我國2003—2012年實施的文化體制改革,采取的是兩分類的改革思路。即把國有文化單位劃分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兩類。經營性文化企業須參與市場競爭,通過自身的經營效益生存。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則依靠財政撥款,主要通過免費的方式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兩種分類改革思路的好處是明確了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責任。但是,近年來也逐步暴露很多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是公益性文化單位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不強,被動服務多,主動服務少。
文化文物單位應該轉變發展理念,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前提下,還應該增強市場意識,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以歐盟為例,近些年來,歐盟經濟不景氣,政府財政收入減少,財政對非營利文化機構的投入也在減少。非營利文化機構通過經營性活動增強自身發展能力已成為普遍做法。比如,世界著名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從2003年以來,獲得的財政收入就一直在減少。從2003—2006年,國家財政投入由原來占該博物館全部收入的72%下降到62%。如今,盧浮宮大約1/3收入,來源于社會捐助和文創產品開發。
公益性文化單位承擔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財政應該給予保障,這是毫無疑義的。但這并不妨礙文化文物單位通過市場的方式,發掘藏品內涵,開發文創產品,這既可以滿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又能在拉動文化消費上助一臂之力。
(三)有助于深化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改革
文化文物單位自我發展能力和意識不強,根本上還是由于管理體制有缺陷。我國文化文物單位基本上屬于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運行經費均由中央財政和當地財政予以保障,列入本級財政統一預算和集中支付。文創產品開發帶來的經濟效益均屬國有資產增值,需全部上繳本級非稅收入管理部門。這種管理體制的好處是保證了文化文物單位在編人員和運營經費,但弊端也不少。主要有:
一是過于行政化。按照規定,全額撥款文化文物單位每年都要提前上報全年預算,供財政部門審核。這有利于規范文化文物單位的運營活動,但不利于激發經營活力。有些適應公眾需要的文化活動具有即時性特點,無法提前預算,這類文化活動往往難以實施。同時,過于嚴格的財務審計程序,固然有利于防止文化文物單位濫用公共資源,但也帶來效益低下、手續繁雜等問題。正因為如此,出現了原本可以劃歸為全額撥款的文化文物事業單位,寧愿選擇作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就是一例。朝陽區文化館是2012年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的唯一一家市(區)級文化館。該文化館每年舉辦全國大學生戲劇節,開展藝術培訓、藝術展覽等許多文化活動,十分活躍。該文化館選擇作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就是希望保持文化館的自主性。
二是權利和責任不對等,不利于調動積極性。全額撥款文化文物單位實行的是收支兩條線,其經營所得必須全部上繳。同時還要承擔經營活動的全部風險,包括經濟風險、安全風險、政治風險等。權利和責任不對等,導致眾多全額撥款公益性文化單位除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其他經營活動寧愿少做,甚至不作為。比如,多年來寧波市文化館一直從事收費式少兒藝術培訓服務,該項服務很受市民歡迎,已經形成品牌。該文化館被列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以后,停辦了該項目,引起當地群眾的強烈不滿。后來在上級領導干預下才得以恢復。
(一)正確認識公益性文化單位的職能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公益性文化單位的職能是依托財政資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經營性的文化企業則是以市場的手段提供多樣化、差異化的文化產品或服務。這是認識上的誤區。固然,依托財政資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公益性文化單位的基本職能,但不是公益性文化單位職能的全部。在保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前提下,公益性文化單位同樣可以根據市場需要,依托館藏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優惠或市場化文化服務。公益性文化單位與經營性文化企業的區別并不在應該不應該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市場化服務,而在其經營收入是用于反哺公共目標還是用于個人分配。從實踐看,公益性文化單位通過參與市場經營活動實現公共目標,往往比行政手段更有效。因為,這要求公益性文化單位準確把握消費者需求,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更有效的服務。
近些年來,發達國家社會企業的興起,就是非營利機構普遍積極引入企業管理、參與市場競爭的結果。社會企業與非營利機構都是以實現公共利益為價值追求;不同之處是,社會企業更加自覺地把參與市場競爭引入經營理念當中。美國的高校出版社、社會組織、紐約外百老匯的實驗劇場等,都把自己定位為社會企業。既強調公益目的,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從事經營活動,從而更好地實現公益目標。
總之,我國公益性文化單位不僅要提供普惠式的免費服務,還應該積極借鑒社會企業的運營方式,善于利用市場機制,為特定人群提供定制化、分層次的優惠服務,在增強自身活力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為當代社會服務。
(二)推進文化文物單位管理體制創新
調動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的積極性,需要推動管理體制創新。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完善文化文物單位質量評價體系。重點是在文化文物單位定級和質量評估中,增加對文創產品設計與推廣的引導。應將文創產品開發經營績效納入評估定級和績效考核內容之中。
二是建立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在保證財政穩定投入基礎上,積極探索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等文化文物單位將文創產品開發銷售所得的部分收入作為單位自有資金,用于開展本單位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運營維護及藏品、展品購買等費用支出,以及相關人員的績效獎勵。調動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的積極性。
三是加強社會監督。文化文物單位的藏品是公共資源。文創產品開發收入是公共收入。強調建立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目的是要調動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的積極性,而不是說文化文物單位就可以隨意支配開發文創產品的收入。在這方面,可借鑒發達國家對非營利組織收入分配管理的做法。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經營狀況和收入分配,不僅要向上級部門匯報,還應該接受輿論及社會監督。
(三)積極探索文創產品開發模式
我國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關鍵是要堅持以社會化的方式,將自身的資源優勢與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對接。參考國際經驗,我國文化文物單位可通過三種途徑與社會力量合作開展文創產品的開發:
一是授權。主要是通過圖像和著作授權、品牌授權、合作開發三種授權方式,委托其他機構、企業開發文創產品。二是與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合作,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運營。三是加強與各類基金、資金的合作。包括支持國家藝術基金、各類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以及各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把公益性文化單位挖掘其藏品內涵、開發文化創意產品項目列入重點投入范圍。四是搭建會展服務平臺。尤其在創新創意項目選拔、文化創意項目和產品展示交易、版權交易等方面,要重點發揮品牌展會的作用。五是搭建人才培訓平臺。尤其是高端創意研發、經營管理和營銷推廣人才的培養,應納入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支持范圍。
(四)因地制宜,分類管理
目前我國文化文物單位在開發文創產品方面存在地域和產品類型不平衡的狀況。首先,從地域分布看,我國文化文物單位在文創產品開發經營方面呈現出東部與中、西部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其次,從經營開發類型看,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的門類不平衡。大多數文化文物單位將文化創意衍生品簡單地理解為紀念品開發,導致紀念品開發銷售一枝獨大,而生活實用類產品、出版、數字化產品等門類相對薄弱,會展、活動、藝術品交易等門類還處于摸索階段。再次,從文化文物單位自身條件來看,具備文創產品開發條件的主要是國家級、省級和部分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市縣以下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文物單位大多條件不足。此外,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等機構類別不同,條件也不同,其文創產品開發也不可一概而論。應尊重不同類別文化文物單位的特點,不同層級文化單位的實際情況,由其自行決定文創產品開發事宜。不搞一刀切,防止一哄而起。
責任編輯:沈潔
*祁述裕,文學博士,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