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坤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傳承研究
魏 坤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 蘭州 730070)
音樂,是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然而,音樂卻也是從小到大就在學習的一門課程。但是在音樂課的教學中,很多人都不重視音樂課。還有不少人覺得音樂課就是可有可無的,一旦面臨比較重的課業壓力,音樂課就是可以被停上的。但是音樂課真的是這樣的么?尤其是多次的課改之后,音樂課還是會出現在中小學的教學中。就算是高中的時候,音樂課也還是要繼續上的。長久以來,我國提倡的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而在高校的時候,也應該將音樂教學與我國的民族音樂相結合,進行傳承和研究。
高校;音樂教學;民族音樂;傳承研究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我們現在經常聽見的一句話。但是在很多時候,民族的可能只是不被重視的。尤其是在音樂方面,現在的大部分人都是喜歡流行的音樂、喜歡國外的音樂、喜歡搖滾等等,但是我國是一個有五十六個民族的泱泱大國。文化底蘊也十分深厚。而音樂身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實在很大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音樂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尤其是在面對不同的文化的時候,從歷史等方面直接入手可能比較枯燥。但是音樂卻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帶給人最大的沖擊力。而我們現在需要的,其實是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讓民族音樂能通過高校教學進行普及。
(一)音樂教學的重視度不夠
在現在音樂教學中,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不被重視。年紀越高,就越有可能減少上音樂課的機會。而且不單單是老師,就連學生都不想在上這樣的課程。但其實音樂課一般都是一周只有一節,就算是高考的時候,也很少出現一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都沒有這個情況。歸根結底,就是學生還是沒有放對音樂課的位置。其實音樂課并不單單是一個用來調解的課程。音樂,是能緩解緊張情緒,讓人開心的必備良藥。無論是開心還是難過,音樂的重要性都是可見一斑的,而現在,我們需要將音樂重視起來,發揮音樂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
(二)民族音樂的普及程度不足
民族音樂,在很多時候都是不被重視的存在,尤其是在流行音樂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是不愿意聽民族音樂的。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般的學生聽說要在課上學民族音樂,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會產生抵觸的心理。如果產生這樣的心理,對于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進行民族音樂的傳承是十分不利的。但是民族音樂能夠傳承這么久,存在于不同的民族世世代代的生活之中,其實是有其本身特有的魅力的。而且這份魅力是可以被傳達給其他人的。
(一)改變現有的體制,制定有效的制度
想要在高校音樂中進行民族音樂的傳承,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改變現有的體制。不能被固有的思維所束縛。尤其是面對民族音樂的時候,必須要做的一點就是重新估價,用新的眼光來看待我國的民族音樂。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而是要能正確的認識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并且將民族音樂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之中。尤其是在現有的教育之中,必須要明確的一點就是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像音樂之類的課程,看起來可能沒什么用,但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對于學生人格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明確了這一點,對于音樂的重視也就會漸漸增加了。
(二)設置合適的音樂課程
想要利用高校音樂課進行民族音樂的教育,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設置合理的音樂課程。這樣就能在結合高校的課程進行發展。不會讓大部分的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尤其是在長時間的上了主要科目的時候,適當的上音樂課,只能讓學生得到合理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接下來的學習。同時不同的高校還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合適的課程標準。比如在民族自治區的地方,就可以重點發展與當地本民族有關的音樂。爭取自己編寫教材,研究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此熱愛音樂課。并且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建立專門的研究辦公室,培養教師進行教學,讓教師明確學習的計劃和目標。不能讓教師也認為自己的課程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讓教師先學習民族音樂,在把他們認為合適的民族音樂教給自己的學生。
(三)吸收國外的優秀經驗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吸收國外的優秀經驗。很多時候,我國的學生都羨慕國外的學生,認為他們的生活和我們的相比更有意思,更加豐富多彩。但是很多時候,就算給學生安排了這樣的課程,學生也不是很愿意上。而是覺得有時間還不如睡一覺。但是反觀國外,卻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在美國電影《出水芙蓉》《放牛班的春天》里,我們也完全可以看出其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可能在短時間內,我國的高校是不能達到這樣的重視程度。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從現在開始吸收國外的優秀經驗,師夷長技以制夷,更好的發展我國的高校音樂教學。
民族音樂現在總是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但是民族音樂本身其實還承載著民族的發展和文化,并不是能被輕易丟棄的。而音樂的教學,是從小進行的。如果能在音樂的教學中引入民族音樂,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民族音樂引入生活之中。尤其是我國的高校越來越多,范圍也很廣,如果能合理的運用這個,就能充分的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文化。而且在高校生畢業之后,又能進行二次輻射,讓我國的民族文化得到充分的傳播。■
[1] 黃妙秋.非物質音樂文化遺產傳承人與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師資隊伍建設的接軌與契合.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1.
[2] 洛秦.文化生態視野下的云南少數民族音樂——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音樂人文地理考察小組.音樂藝術,2012,03.
[3] 博特樂圖.高校到底培養什么樣的傳承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傳承班的探索.人民音樂,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