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豐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遼寧 營口 115000
?
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系論綱
鄭永豐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遼寧 營口 115000
通過法治,國家的總體能力和社會風尚都在不斷的提升。從古至今,我國的制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發展進程也是特別的曲折而漫長。經過了很多次不同的“變法”,但是最終都由于其局限性而沒有取得很明顯的效果。雖然我們提倡創新,但是在國家制度這個事情上,我們還是需要堅持法制化,把這個作為我國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經歷過改革開放,很多事情都多多少少發生了改變,但是,一般的本質還是沒有被時間所沖刷掉。我們可以“變法”,但是要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不能出現一點點紕漏。法制化的社會當然囊括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都要進行改革,最終使我國發展的越來越好。
制度文明;改革;依法治國;法治軌道
在實現民族獨立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是當之無愧的領導核心。十八大以來,我們的書記就提出了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要的講話。可見,現在,我國對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視度在不斷的提升。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還不完善,不成熟,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和奮斗,讓我們的國家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整體。通過改變生產力,推進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進步,最終讓我們的基本國情有一個改變。從2012年的憲法周年紀念大會,2013年的中共第四次集體學習到2014年的四中全會,我們的總書記都提到了有關依法治國的相關概念。并且,眾所周知,我們到了建黨一百年的時候,我們希望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了建國一百年的時候,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國家發展水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所以,要實現這些遠大的目標,我們必須做出一些努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曾經的中國在外國人的眼里只是一個“東亞病夫”,中國是一個被欺凌的國家,甚至曾經面臨著被瓜分的危險。談到以前的歷史,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氣憤,不論是鴉片戰爭還是甲午戰爭,我國都遭受了巨大的欺辱去損失。而現在,我國是外國人眼里的“東方雄獅”,這身份的改變,也意味著我們國家的整體實力越來越強。是什么讓我們國家在全球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毋庸置疑,制度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制度文明決定著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所以,一個好的制度必定會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地位。只有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國家的發展才能越來越好,一個國家在全球才能夠擁有話語權。
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制度文明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法治就是其制度文明最根本的體現,這也是一種管理過的方法和手段。在現在看來,我們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還是具有很大的優越性的。首先,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保持黨和國家的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它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第三,它有利于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第四,它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最后,它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富強。可以說,它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法制化是一個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一般來說,各個國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具備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那就是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但是,要想真正的實現這個目標,卻具備很大的難度。法治強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決策科學,只有國家的決策正確了,在實施的時候才能使國家更好的發展。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都是太平的,總會出現一些動亂,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法律來進行治理,通過已經制定好的文本來進行治理,不失公平,也不會讓大家覺得我們國家出現以權謀私等現象。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必然會推動我們國家的改革,而在整個改革的過程當中,我們也需要利用法治來進行管理,保證國家改革的正常進行。
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必然選擇和唯一途徑。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曾提到,我們應該積極汲取中國法律文化的精華。在以前法治理論的基礎之上,不斷的進行創新。當然,我們也可以借鑒一些外國法律文化中的先進的成份,然后根據我國發展的實質,進行改變,使其最終適應我國的發展。另外,我們應該積極的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國的文化有很多優秀的成份,而很多被引入到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現在已經被貼上了其他國家的標簽。實質上,這也可以算作是一種文化侵略。根據以前國家發展的歷史,我們也可以總結一些經驗,對于以前的教訓,我們更是要認真的總結,避免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類似的錯誤。
曾經的中國歷史上也發生過多次變法,就拿我們最熟悉的商鞅變法來說,在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就暗自下定決心圖強改革,于是他就下令招納賢士。而商鞅是從魏國遷移到秦國的,他就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這個策略一提出來,就深得秦孝公的賞識。于是任他為左庶長,先后兩次實行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逐漸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剛剛提到的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變法比較成功的一個例子,雖然在古代變法中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性。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在很多變法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有時候,變法所涉及的面不算,沒有對農業,商業,手工業等進行全面的變法,而是只涉及到其中的一個方面。或者說,有時候所提出的變法根本就不適合當代社會的發展,但由于君主的大力支持,最終強制變法,結果反而適得其反,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1997年的十五大上,我國把依法治國確立為國家最基本的治國方略。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不斷完善,現在在逐漸進行創新。在了解我國社會實際發展狀況的前提下,借鑒一些國外的經驗,最終實現我國的目標。
一個民族的歷史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現在和未來。今天的中國從歷史的中國發展而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史,包含著治國安邦的深刻道理,也揭露了今天我國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我們更要堅持依法治國。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它是指統治階級為了實現統治并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法律是治理國家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只有擁有一部公平公正公開的法律,治理國家才能更有保障。不管是社會階層中的那一部分人,只要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國家的法律就對他有約束性。擁有一部好的法律,也能夠有效的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法最終成了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在變法的過程中,也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就是要注意變法前后法律的銜接,其次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要保證國家人民的權利,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同時,地方,中央的法律也要做到協調一致。
總之,我們必須要做到全面的深化改革,不斷的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讓其更好的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1]羅嘉,李強.在推進依法治企中加強“四鐵”建設[J].東方企業文化,2015(6):102-103.
[2]陳萬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J].消費導刊,2016(1):325-325.
[3]銀根.落實“四個全面” 全面推進依法治疆進程[J].改革與開放,2016(1):54,64.
D
A
鄭永豐(1983-),男,遼寧海城人,碩士研究生,中共營口市委黨校,副教育長,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