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姝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古箏的創新與發展
徐 姝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古箏是我國傳統的民族彈撥類樂器,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節奏的加快,古箏在作曲技術、演奏形式、手法上都有極大的創新,融合了多種音樂元素,并拓展了很多新的發展領域,這不僅豐富了古箏的藝術感染力,也為古箏走向世界提供了基礎。
古箏;創新;發展;價值
古箏的歷史悠遠,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一向深受人們的寵愛,在經由歷代的文人的創新的發展后,演奏技法和演奏曲目都經歷了簡單到多樣,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并形成極具地方性的各個流派,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社會節奏加快,審美觀點不斷更新,時代不斷進步和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不斷發展,都促進了古箏藝術的飛快繁榮,原有音樂單一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古箏藝術的需求,時代的進步要求古箏具有更強的表現力和性能,這就更加地促進了古箏正走向一個多元化的翻新的一個新時代。現代古箏作品中無論演奏技法的創新還是作曲技法上的創新,都給古箏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擺脫了傳統技法的弊端,使古箏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從演奏技法上來看,由于輪指的出現,從而解決了在使用托劈技術時出現的“斷”和“卡”的情況和長時間搖指時出現的耐力問題,在使用托劈技術時,發出的音色雖然有力高亢,但是極易出現雜音,不容易演奏委婉、悠揚的旋律,而使用輪指時發出的音色更趨于豐滿,寬松和自然,而且頻率能夠隨意地調整,演奏長音的耐力更加長久,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了古箏長音的音色問題,在現代結構的古箏演奏技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演奏技法上,大指、中指,食指使用的較多,并且手指的組合也不外乎中指、大指、食指的組合,無名指幾乎很少用到,除了在演奏琶音上偶爾用到,因此,古箏彈奏的手指技術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在很多新創作古箏作品的快板中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但在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后“快速指序”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狀態,“快速指序”技法的出現使無名指的演奏獲到了質的飛躍和進步,同時也促使手指的組合打破了原先的傳統,為現今多樣化的演奏提供了寬松的選擇余地。在左手上,經過80年的發展的第二十個世紀以來,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八十年代之前,左手的總是處于“右主左輔”的地位,但到了80年代以后,左手也帶上了指甲,左手的快速指序,左手的單獨演奏泛音以及左手的音型化伴奏等,使右手的技術性能有了質的飛躍,更使得左右手的演奏技巧趨于平衡,聲音更加立體和豐富。同時在左手的按音上也有很大的沖破,傳統的揉按弦技法大都是“一音一揉”、“一音一按”,音高上多半是按出原位音的大三度或小三度,而現代曲目中出現了揉按雙音,在音高還突破了12率體系的按音,出現了微升和微降,帶給人以聽覺上的沖擊,給以以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從作曲技法上來看,自從19世紀西樂漸起到20世紀學堂樂歌的遍及,西洋音樂開始進入我國音樂教學的主流,當代古箏作品中人工調式的涌現以及多調交替、復調等寫作手法,沖破了傳統古箏樂曲上的“單一調性”和中國樂律音樂多“單線條旋律”的表現形式,增強了古箏的藝術表現了,在加之解放左手演奏技巧,右手演奏技巧的不斷豐富,使得現代古箏作品在適應力方面和表現力方面的獲到了很大的發展。從而更好的登上世界的舞臺。
在現今經濟全球化的時期,不同國度,不同地方的文學藝術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影響中發展的,近些年來,我國作曲家們在承繼中國民族音樂傳統的同時,又汲取和運用國外現代作曲技術,構成了當今具有新特性的音樂作品,這些新創造的藝術作品不光是獲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還獲到了大量專業演奏者的寵愛,為中國古箏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古箏藝術的發展又上了一個臺階,為以后的古箏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對后世的創作產生了極大地影響。
古箏藝術未來要想更好地發展,不能只是一味地吸取西方作曲技術理論,我們必須要將西方作曲理論和本民族的東西想結合,做到“中西合璧”,既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又借鑒外來的作曲技術,進行大膽的創新,只有這樣,古箏藝術才能保留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在世界的舞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如果我們丟棄本民族的優秀的東西,那么我們的音樂也就沒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從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發展空間,最后只有銷聲匿跡。
隨著現在學習古箏的人數越來越多,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古箏演奏家踴躍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他們用自己精湛的技藝向世界各地的人們展示著古箏獨特的魅力,也讓更多的人漸漸地了解古箏,喜歡古箏,他們是古箏藝術的重要的傳播者,對古箏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推動古箏藝術的進步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發揮了很重要的影響,所以作曲家們在創作時,應該要考慮到這些青年演奏家們的感受,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是不是這些青年演奏家所能接受的,如果他們對創作出來的樂曲不能接受,那么古箏藝術就不能很好的傳承下去,也就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古箏是極具有民族化的一件樂器,作為一名現代青年,我們有義務去承繼中國的杰出的傳統文化,將來古箏藝術的發展,當然離不開那些熱愛古箏藝術的人。在韓國,日本,古箏也是一件很受歡迎的樂器,但是韓國,日本的古箏與大陸的古箏有所不同,日本的古箏大都為七聲音階,彈奏起來極具異域風情,未來古箏藝術的發展的狀態應該是萬花齊放,不應該排斥外來的文化,只有這樣,未來古箏藝術發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古箏這件民族樂器,已經開始漸漸的開始走向國際的舞臺,被更多的人所喜歡,這與當代作曲家們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作曲家用創新的思維,結合西方作曲技術理論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代表作,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古箏藝術仍會散發其獨特的魅力,并且保留自身的特點,活躍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
[1]程璐璐.現代作曲技法在箏曲新作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06,(11):86-87.
[2]李晗.談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J].中國音樂,1999,(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