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擺脫了傳統教學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構建了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擺脫了被動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究,使學習過程充滿了歡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使他們快速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激發他們的探究積極性,使教學活動能夠實現師生雙方的合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結合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數學概念時,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方式來進行,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學生能夠很快理解和掌握,對于一些較難的知識來說,單純的灌輸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知識,掌握概念的本質,更別說靈活運用了。這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經過深入思考,缺乏對知識本質的掌握,學到的知識都是死知識。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退出了課堂教學的舞臺。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新知識時,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探究和分析,讓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讓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教學設計,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讓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使他們在感受數學知識的作用時,激發想要學好數學的信心。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讓學生探究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抽對稱圖形。在學生熟悉的情境中進行知識探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他們深入探究和分析了教材中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結合課件展示的圖片進行了深刻理解,并在尋找其它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運用了知識,使他們的學習過程經歷了探究、思考、發現、運用、掌握的過程,在提高他們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使他們的數學思維獲得了發展。
二、加強師生互動,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引導他們深入探究知識,并在他們遇到思維障礙時進行指導,使學生有效掌握學習內容,促進他們數學素質的提高。在積極的師生互動中,構建了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能夠大膽的展示自己在探究中獲得的體會,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自信,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針對學生獲得的進步,教師要善于運用贊賞的眼神、動作、語言來對他們進行鼓勵,使學生和教師之間不僅進行知識信息的交流,同時還進行情感信息的交流。師生互動不僅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活躍的學習氛圍,還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對知識感到困惑時能夠大膽體悟,在和教師的答案有分歧時,能夠和教師進行討論。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了知識的本質,使他們的數學知識體系在探究中不斷完善,使教學任務高效完成。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時,為了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動手操作來加深理解。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直觀的操作,降低了學習難度,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在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快速地從數學知識體系中提取和新知識相關的知識,加快對新知識的理解并挖掘其內涵。在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能順利地完成操作,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教師在上課前讓學生準備好尺子、細繩、大小不同的兩個長方形和兩個正方形,讓他們通過觀察和探究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并推導出計算周長的公式。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他們在理解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有的學生用細繩圍繞長方形和正方形一周,然后用尺子測出細繩的長度,得出所求圖形的周長。還有的學生用尺子測出圖形每個邊的程度來計算周長。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邊長的性質,使學生順利推導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公式。由于學生親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他們對所探究的知識印象深刻,使他們有效掌握了知識,并學會了如何運用,提高了他們的數學能力。
四、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兩個轉化過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識結構向學生的認知結構轉化;二是由學生的認知結構向智能轉化。這種轉化過程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才能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習數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內在需求和追求。
例如,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體驗后,然后讓學生自己編一些“好算”的題目,在這一極富挑戰性的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漲,他們充分運用了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結合在計算中的“好算”體驗來進行創編數學題目。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讓學生發揮了學習的主體性,還讓他們學會了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想象和創造,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對口算的感悟過程是思維不斷深入、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結構的過程。學生享受到探索活動的樂趣,對枯燥無味的口算就產生了濃厚興趣。因此,我認為在進行數學規律探知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大膽地讓學生進行猜想,提高他們的主體意識,讓數學課堂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中堅持新的教學理念,構建和諧、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探究中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在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時,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讓他們在探索和發現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