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星
《剛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同時還強調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區域游戲這樣的組織形式,真正契合了關注個別差異的教育需求,對幼兒個性發展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工作中我們對區域游戲進行了多方位的實踐與探索。下面將以中班主題活動“我們居住的地方”為例,談談我班區域游戲的開展。
一、內容選擇
1.關注與主題結合
說到結合主題,不得不提到我們益智區的“尋寶”游戲。紙板箱鏤空銜接搭建成了山洞的雛形,我們會根據主題的變化更換“寶物”的內容。如在“我們居住的地方”這一主題中,我們用“昆山三寶”、“昆山三賢”、“昆山特產”等圖片貼在山洞內部,幼兒在底板上找到以后貼在自己的寶箱里。游戲結束后我們會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尋寶結果,在找一找、貼一貼、說一說的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對昆山地方特色的了解一步步深入。
在“我們居住的地方” 這一主題中,建構區無疑是孩子們大展身手的好地方。主題開展初期,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小區、商店、停車場映入我們眼簾。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少了一個切入的點來幫助幼兒更好地提升。于是我們提出了搭建的主題“前進中路”。我們制作了簡單的前進中路地圖,把一些標志性的建筑圖片展示在地圖中,供孩子們觀察、模仿。一段時間過后我們漸漸發現,孩子們的作品不僅僅局限于地圖上的建筑,而是通過自己對身邊事物細致地觀察,增加了不少新的搭建內容,如繡衣大橋、電視塔等等。在這樣一個主題游戲的進程中,孩子們不僅提升了建構的技能,更多的是有了細微觀察身邊事物的機會與習慣,這是比技能更寶貴的東西。
2.關注幼兒的需求
當然,如果游戲的內容只與主題結合,內容又相對狹隘,所以除了與主題結合之外,我們還關注到了幼兒的需求。
一次關于“周末活動”的晨間談話過后,發現孩子們對“吹泡泡”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在那個瞬間,孩子們的眼神提醒我,一定要讓吹泡泡這個游戲加入到我們的區域游戲中來。孩子們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能夠吹泡泡的東西,于是漏斗、漏勺、浴球、網兜都成了我們的吹泡泡工具。也正因為孩子們對此游戲的積極態度,收集游戲材料環節才能變得異常順利。
3.關注班級的特色
我園以《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實踐研究》為研究課題。具體落實到我們班,就是以昆山話為載體來進行民間游戲。因此昆山童謠作為我們班的班級特色,也理所當然的成為區域游戲的必備內容。我們事先將本學期計劃內的昆山童謠錄在電子書里,并配以簡單的圖片注釋。孩子們在游戲時自主地聽一聽、看一看、念一念,為班級特色建設助力不少。
二、材料投放
1.層次性
在大部分的游戲中,不可能通過一種材料就能夠實現幼兒的發展。因此我們通過不同材料的投放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1)從材料投放的先后順序上體現層次性。如美工區的房子。一開始孩子們利用繪畫的方式來表現。但沒過多久,他們便有了制造立體房子的愿望。于是我們提供了超輕土,孩子們開始捏房子。再到后來我們提供了房子的模型,孩子們制作出了在他們看來最滿意的房子。接著我們將這些房子以輔助材料的形式投放到建構區,供孩子們搭建小區。這樣由簡到難的材料投放順序為孩子們的游戲不斷提出新的挑戰,也讓他們在每一次的挑戰中收獲更多。
(2)從材料投放的難易程度來體現層次性。如剝干果游戲。我們提供了難度系數一顆星的開心果、難度系數兩顆星的桂圓和難度系數三顆星的南瓜子三種干果,供幼兒選擇。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南瓜子,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選擇開心果。這樣一來使得不同能力的孩子都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2.適宜性
中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逐步從具體形象性向邏輯性過渡,喜歡挑戰與競爭,規則意識逐步增強,交往能力也在逐步發展。根據這一特點,我們投放了“鏡中猜物”這一游戲,來促使幼兒形成競爭意識、規則意識。我們用圓形的平面鏡作為底板,兩塊長方形紙板十字相交豎在平面鏡上。圓形紙片上繪有各色圖案,反扣在十字架上方,讓幼兒通過對四分之一畫面的聯想來猜測整個圖形。在游戲之初,孩子們總是忍不住去偷看,于是在孩子們多番游戲、討論過后,裁判這一角色被引入此游戲。裁判會公正地擺放圖形卡,判斷誰在沒有犯規的前提下先猜出來。慢慢地,玩這個游戲的孩子都能在遵守游戲規則的前提下盡力贏得比賽。
三、教師指導
1.尊重幼兒的節奏
在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要用尊重的態度觀察幼兒的活動,相信他們能按自己的節奏參與探索活動。比如在吹泡泡游戲中,當我第一次投放記錄表的時候,孩子們并沒有馬上對記錄表產生興趣,沒有按照記錄表的順序對游戲結果逐一記錄。而是拿著同一種工具重復地吹著泡泡。這時我沒有馬上引導他們要關注記錄表,而是在一旁觀察等待。5分鐘過后,在玩游戲的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中男孩率先拿出記錄表,觀察一番后開始按照記錄表的順序試驗、記錄。此時,女孩仍舊樂此不疲地用同一種工具吹著泡泡。直到男孩記錄到第四個時,女孩看到男孩正在認真的記錄,她才意識到原來還有記錄表需要完成。于是女孩也不緊不慢地開始實驗、記錄。但女孩的完成順序和男孩有所不同,她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實驗完后在記錄表上尋找相應的空格。在這一過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游戲節奏,他們也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與同伴的相互學習,順利完成了從無目的的游戲到有任務的游戲的過渡。
2.實施多元的評價
在評價的環節,因語言交流較多,而中班幼兒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所以在評價的時候我們也盡可能多的利用直觀的方法。比如美工區、建構區的作品我們多采用作品分析法,語言區我們用情景表演法,科學區利用記錄法和討論法等。在規則意識的養成方面我們也會用行為強化法進行鼓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