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我們總說要發(fā)揮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作用,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我們熟悉的一種解釋是這樣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制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它的表現(xiàn)形式很豐富,有文學、藝術、教育等等。對于一個班集體而言,我們也要強調(diào)這種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作用,這也就我們所說的班集體文化,它指的是指依托并通過班集體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文化現(xiàn)象。作為社會群體重要組成部分的班集體,它的所有成員或部分成員所共有的信息、價值觀、態(tài)度、構(gòu)成班集體文化。基于上述情況,筆者以為,作為班主任,我們應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實現(xiàn)以“文”化“人”。對于低年級孩子而言,如何更好地發(fā)揮班級文化的影響作用呢?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筆者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首先,關注物質(zhì)文化建設
即讓學生看得到、摸得著,有切切實實的感受和體驗。對于低年級孩子而言,為了讓他們對于集體有認同,愿意親近,我在建設班級文化時著重強調(diào)以下幾個方面:
1.班級文化建設要有美感。美育以特殊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而且文化建設中的美育可以讓學生感同身受,比起任何言語教育都來得親切。所以作為低年級的班主任應該站在“近美者善,近美者智”的思想角度去影響每一位幼小心靈。在我們班的文化墻上方,我設計了一棵“蘋果樹”,然后在樹上設計十二個大紅蘋果,這十二個大紅蘋果信心、勇氣、誠實、堅毅、友善、互助等等。開學的時候,我就利用班會課向孩子們介紹了這些果子所代表的精神,讓他們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鼓勵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朝著這些目標努力,只要他們達到了要求,就會將他們的笑臉照貼在對應的果子上。此外,我還注重細節(jié)的安排,根據(jù)班級正常需要,我在墻上布置一些常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名言警句。同時對教室里的各種設施的擺放提出了明確而且具體的要求:比如課桌椅的擺放既要左右對稱,還要前后距離相當;講臺上的教具、學生的作業(yè)本、學具等也要擺到相應的位置并且做到擺放整齊;教室里的植物角、生物角也都要擺放有序;還包括常見的掃帚、小黑板、圖書角等都要擺放有序。只有賞心悅目的擺放和布置才能造就教室里整齊、美觀的布局,而最終不僅給學生賞心悅目之感,還能對同學們在課堂上保持飽滿的情緒,嚴守課堂秩序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2.班級文化建設要有趣。教過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小學低年級孩子充滿童真,充滿童趣。他們更喜歡充滿童真,充滿童趣的事情,對于自己的班級文化也有這樣的向往。一年級學生在剛?cè)雽W兩三個月后,天氣逐漸轉(zhuǎn)冷,逐漸出現(xiàn)遲到現(xiàn)象,交上來的作業(yè)也不再像一開始那樣認真及時,連做值日的孩子也開始馬虎了。我想,一方面他們對于小學的好奇心減弱了,另一方面天氣冷了,這些都導致孩子們的表現(xiàn)不如從前。為了讓前段時期養(yǎng)成的好習慣不白費,我就給孩子們講了個有趣的故事——糖果雨。他們也想像故事中的孩子們一樣,撿到很多的從天而降的糖果!于是,我對學生們說:“如果你們能堅持按時上學,上學不遲到,按時認真完成好各項作業(yè),清潔值日認真負責,我就讓你們像故事中的孩子們一樣,感受到下“糖果雨”的滋味!”而我的“糖果雨”就是及時對孩子們肯定鼓勵,并給予必要的物質(zhì)獎勵。
3.班級文化建設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與眾不同,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新鮮,就是不落窠臼。對于一個集體而言,只有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的文化建設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愿意參與、愿意投入并產(chǎn)生認同感。一個最直觀的方式就是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文化活動。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組織了拼音的拼寫比賽、口算搶答比賽、廣播操比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有了體驗和感悟,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其次,關注精神文化建設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的建設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我們甚至可以理解為,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它影響、制約、規(guī)范著每個學生的言行舉止,也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做好班級精神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1.要明確制定班級的奮斗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也就有了班級發(fā)展的方向,制定一個契合實際的目標是班級文化建設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班級應根據(jù)學校工作目標的指引,結(jié)合本班實際,在班集體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具有一定高度又有可行性的目標,引導集體和個體由一個個小目標走向大目標。
2.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新的學生觀要求我們將他們看成朋友和伙伴,因此班主任必須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以學生的成長為根本出發(fā)點。要讓他們知道,文化的建設離不開作為主體的他們的參與和努力。第三,多傳遞正能量,多樹立良好榜樣。一個班集體中,總會出現(xiàn)值得宣揚的例子,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多一些鼓勵和肯定,孩子們的精氣神也不一樣。
再次,關注制度文化建設
班集的制度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既是師生意識與觀念形態(tài)的反映,又由一定物質(zhì)形式所構(gòu)成。需要我們明確的是,制度的制定主體是人,執(zhí)行主體也還是人,而且保證的也是人的權(quán)益。當然,這不是說班級制度文化就是完全的主觀意識產(chǎn)物,其制定和實施必須講究科學,切合學生實際,尊重學生意見,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正面教育效應。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我們讓學生參與制定班級公約、積極確定師生工作制度、不斷強化班級和諧的人際關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資源,為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服務。
總之,對于低年級孩子而言,我們要努力建設班級文化,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一顆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種子,留下一段難以忘懷的校園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