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淺談彈撥樂在民族器樂合奏中的具體運用
陳 靜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在當代,民族器樂合奏已慢慢趨于成熟,并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彈撥樂在其民樂合奏中的地位、表現、作用等方面來闡述彈撥樂在民樂合奏中的具體運用,從而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和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的彈撥樂器。
彈撥樂;民族器樂合奏;配合
在漫長的民族音樂道路發展的長河中,民樂合奏部分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早期的國樂改進到后來的交響化的發展,民族器樂合奏的形式和曲目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其中,拉弦樂器、彈撥樂器、吹打樂器這些部分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當代民族器樂合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為戲曲、說唱伴奏的,有為民間喜喪事演奏的,當然還有單純的民族器樂合奏曲目的演奏形式。在中華民族器樂發展的長河中,彈撥樂器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民族樂器合奏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彈撥樂器是指用手指或撥子、琴竹觸弦發音的樂器,其中包含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和拉弦樂器、打擊樂器相比,彈撥樂器的種類及演奏形式是不同的。以琵琶為主的有中阮、大阮、柳琴、三弦、月琴等;還有以敲擊琴弦為主的揚琴一類,以及以古箏為主的古琴和箜篌類的樂器,雖然這三大類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點是有一定的區別,但無論哪種彈撥樂器,也有其共通的特點,其中與拉弦樂器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的彈奏形式是點狀的,顆粒感較強的,同時也能夠很容易的彈奏出雙音、多音和弦的樂器。
在彈撥樂器中,每種樂器又有其獨特的音色特點,例如琵琶的清脆和明亮;古箏的飽滿和渾厚;揚琴的清亮和顆粒感;柳琴的尖銳和剔透及中阮、大阮的厚重和低沉,這樣彈撥樂器從音色上的縱向布局在樂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區別于西洋管弦樂隊的重要不同之處。
下面我們根據不同的彈撥樂器來具體分析在其民族樂器合奏中的運用。
琵琶在民樂合奏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在樂隊中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所配置的數量也是較為多的。琵琶的音量適中,音域較廣,轉換調方便,音色短促清亮,演奏各種節奏型和快速音型也較好表現,適用于演奏各類樂曲。并且在民樂合奏中的主旋律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由琵琶進行演奏,雖然樂隊的編制會因很多因素發生變化,但無論是上百人的樂隊還是十幾人的樂隊,琵琶對于彈撥樂部分或整個樂隊來說,它的地位幾乎是不變的。在樂隊成員不充足的情況下,指揮通常會把演奏能力比較強的琵琶專業演奏者分配演奏琵琶聲部。琵琶獨特的音色配以熟練的技巧融入樂曲情感,將成為詮釋樂曲的重中之重。所以,當我們在平時樂隊排練中,對琵琶聲部的要求會更加精準,尤其是樂譜中節奏的部分,及長音、短音,頓音和指法的統一上要多下功夫,最好可以逐音逐句的去解決。這樣才能在合奏中起到該聲部應有的作用!
揚琴,在民樂合奏中,揚琴的配置一般比較簡單,一般不會太多,兩至四、五臺即可。揚琴屬于擊弦樂器,是外來樂器傳人發展演變而來,所以音色極為獨特,共鳴、音量較大,
音質堅硬,揚琴的音色好壞,往往直接影響到樂隊的質量水平。相對其它彈撥樂器,揚琴的音高相對比較穩定,所以經常可以做定弦的標準。同樣,對于各種調的轉換來說,揚琴是很方便的,這樣在演奏轉調、變化音多的情況下,它是很方便的,還常常做為二胡和其它樂器的伴奏。在演奏快速音型時,揚琴還是相對較容易的,包括力度上的推動,所以民樂中它承擔的樂譜是相當多的。并且在推動情緒的發展,詮釋激烈的快板及歌唱性的廣板等部分都是很好的選擇對象。
阮分為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音阮,在民樂合奏中較常出現的為中阮和大阮,通常作為樂隊中的中音聲部,用撥片演奏。雖與琵琶外形結構、彈法大致相同,但音色極為不同。中阮的音色飽滿、甜美,音域較寬,在樂隊中用于演奏主旋律。同樣,在彈奏雙音等多變音型中中阮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通常在樂隊中它的配置也是比較多的,并經常分兩聲部彈奏,這樣會使中音聲部更為豐滿。
大阮比中阮低五度,是次中音樂器,它的音色低沉渾厚,是彈撥樂中最低的樂器,在樂隊中演奏旋律時,常與中阮作八度結合,以加強中玩效果,流暢的琶音最適宜映襯抒情的旋律,演奏單音或和弦時,能加強節奏、烘托出樂曲熱烈奔放的效果。中阮和大阮,既適于獨奏,也適于合奏或伴奏。在民族樂隊中,常用來組成雙音或三音和弦等各種音型,以加強整個樂隊的厚重感,來襯托高音聲部的旋律。大阮在樂隊中的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當樂隊中沒有低音樂器,那么會使整個樂隊顯得空洞及單調。
古箏的音色優美,婉轉,表現力極強,也是民族樂器的珍寶之一。由于她的轉調很有限制,相比其它樂器較麻煩,所以在樂隊中承擔的樂譜會較少,但由于它獨特的音色魅力和技巧,例如一些柔、吟、按、滑及刮走、花指等有時也是樂隊中恰恰需要的,包括古箏的琶音也偶爾會代替豎琴來使用。在樂隊中使用的數量也會較少,根據樂曲需要一般為一到兩臺左右。
柳琴又叫柳葉琴,外形、構造演奏方法與琵琶相仿,用撥片彈奏。音色尖銳、細膩,清亮,具有穿透力,作為樂隊的高音樂器,與二胡、琵琶、古箏、阮等相互交融。由于它不易遮掩的音色,也常常會演奏華彩樂段。
除此之外,彈撥樂器還包括很多,例如:三弦、月琴、古琴、箜篌等,但在樂隊出現頻率極少,偶爾會根據樂曲作曲家需求來使用。
由于彈撥樂在樂隊中占據的人數會比較多,而又囊括著各種各樣的樂器種類,每種樂器和每個聲部的樂譜也都不同,樂隊成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也有差異,所以合作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樣就要求在平時的排列中不斷的練習和磨合。
下面以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為例具體分析彈撥樂在民樂合奏中的具體運用。
《春江花月夜》是民樂合奏樂曲中經典的代表作品之一,樂曲通過優美的旋律,細膩巧妙的配器,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共分為十段,拉弦樂、彈撥樂再加上吹打樂大大小小涉及到了十八種樂器,配置成了高音聲部、中音聲部及低音聲部,每個聲部及每種樂器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拉弦樂器的綿長歌頌,打擊樂器的情緒的推動,還有時笛簫聲中的悠遠,都給樂曲增添了不同的音樂色彩,但其中彈撥樂部分的演奏又顯的尤為的重要。
在樂曲中,彈撥樂的配器部分包括了琵琶、揚琴、古箏、中阮、大阮。琵琶演奏的內容比較多,樂曲引子部分及多次主題的陳述都主要由琵琶進行演奏,這樣就要求演奏者的演奏能力、音色及情感的細膩表達比較高。飽滿顆粒性的述說及輪指的裝飾,細膩委婉,粒粒動人,這樣美妙的音色可以說是任何樂器都不可能替代的了。當然這也對樂隊每一位琵琶演奏者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包括音色的統一,指法的統一、強弱的統一、速度的統一及呼吸的統一都是相當嚴格的。
揚琴在樂隊中主要起到支撐琵琶聲部及與琵琶聲部旋律做呼應的作用。由于揚琴數量少,所以揚琴本身的統一不存在難度,重點是要來掌握自己是從哪里進,從哪個樂句和琵琶配合,時而和琵琶同強弱,時而和其它聲部形成重奏、呼應的效果。古箏則重點把握好大刮奏的節拍和自由流暢的感覺,有的刮奏好比小溪流水,有的刮奏又好比滔滔江水,游刃有余的細膩處理很重要。同時還有多處演奏主旋律,大撮、單音,搖指輕快柔美的撥動更加展示出彈撥器樂的魅力。
剩下中低音聲部中阮和大阮的部分,中阮主要負責一些簡單的節奏型及和弦,這種柱形節奏給予主旋律極好的支撐,大大豐富了主旋律的層次。大阮厚重而又低沉的音色,增加了旋律的厚重感和和聲性。練習中應該注意節拍節奏的把握,在熟練本聲部外也要對主旋律的熟悉,這樣才能更好明白自己位置,什么時候推動主旋律發展清晰明了。
同時,彈撥樂各種樂器的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彼此之間的聲部要互相掌握,哪些地方該起該落要熟記于心,這樣彈撥樂的作用才能發揮出來。如果樂曲中彈撥樂的部分處理不到位或演奏不好不統一,這樣對整首樂曲的影響是很大很大。
綜上所述,民族器樂合奏中彈撥樂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它對于整個樂隊而言是有極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民樂合奏平時的排練中一定要重視彈撥樂的練習,并要充分發揮出其每種樂器的藝術特點,以求把價值發揮到極致。當然也需要每一位音樂人,包括作曲家、指揮家、彈撥樂演奏者的共同努力。
[1]錢建明.世紀之交管弦齊鳴――“新時期”民族樂隊理論研究述評[J].音樂研究,2009,(04).
[2]姜勇.胡天泉與閻海登笙藝術比較研究[J].歌海,2007,(05).
陳靜,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