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夏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1)
民族鋼琴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教學中的建構
盛 夏
(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1)
鋼琴音樂起源于西方國家,而且在西方文化藝術的土壤中漸漸成為一種主流藝術形式,不僅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和系統的演奏技法,而且每年在鋼琴音樂藝術領域進行研究的學者不計其數,形成了許多種鋼琴流派,可以說是百家爭鳴。而我國的鋼琴音樂文化是在1601年才開始萌芽,當時傳教士利瑪竇將鋼琴音樂傳入中國,開啟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近現代音樂文化之間的碰撞。不過由于當時我國正處于社會動蕩時期,所以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實際上是幾經波折的。不過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逐漸穩定,國家對于音樂文化的重視漸漸提高,我國在學習和借鑒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改革與融入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在鋼琴音樂領域內已經不僅僅是模仿和學習,而是真正的奠定了自身發展的基礎。但是對于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來說,目前仍有很大的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因此本文就民族鋼琴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教學中的構建進行了探究,從民族鋼琴音樂文化對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地方高校民族鋼琴音樂教學構建的途徑等幾方面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對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民族化;鋼琴音樂;地方高校;鋼琴教育
民族音樂文化對于我國的藝術教育發展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鋼琴音樂作為一種具有濃厚底蘊基礎的音樂藝術門類,我國在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上也有著一定的建樹。縱觀西方鋼琴音樂的歷史沿革,大多數能夠流傳下來的鋼琴音樂都是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的,甚至于有一些音樂不僅僅飽含著藝術的靈魂,還有來自歷史的刻印。所以對于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來說,就必須要始終堅持將傳統的民族音樂因素與西方鋼琴音樂因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將民族鋼琴音樂的命運與祖國、民族的命運合理的形成呼應,打造出真正具有中華民族獨特藝術氣息的民族鋼琴音樂文化。其實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由于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基礎,許多的民族鋼琴音樂創作者都積極的在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鋼琴音樂文化。譬如說鮑元愷的《炎黃風情》、王西麟的《云南音詩》等等,這些民族鋼琴音樂作品可以說不僅推動著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激烈著更多具有才華的人投入到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創作中去。這一點就必須要強調高校教育對于民族鋼琴音樂文化推廣的重要性,以及民族鋼琴音樂文化走進高校校門對于高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從前者上來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要想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擁有大量的人才基礎,而高校教育就是民族鋼琴音樂人才培養的發源地,只有高校教育從根本上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民族鋼琴音樂才將會擁有更多富有創造性和改革性的人才出現,中華民族鋼琴音樂文化才能夠真正的刻入中華民族的靈魂與精神,在世界鋼琴音樂文化領域內豎起一面鮮紅的中華民族大旗。而從后者上來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進駐高校音樂教育不僅能夠豐富高校音樂文化教育的內容,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推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高。在鋼琴音樂文化方面,不僅僅西方擁有深厚的底蘊,在鋼琴這個媒介上,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同樣也能煥發出新的光彩和內涵。
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而對于地方高校教學來說,不僅僅要借鑒西方鋼琴音樂教育的精髓,同樣的也要集成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甚至還要將兩者結合于一起,創造出屬于地方的、屬于中華民族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鋼琴音樂文化,所以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但是無論前方擁有怎樣的艱難險阻,都不能阻擋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發展的腳步。而要想在地方高校教學中構建民族鋼琴音樂文化領域,首先就要把握地方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地方高校教學不同于普化式音樂教學,它應該具有鮮明的地方性特點,這也是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因為我國在民族構成上要遠復雜于其他西方國家,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而且大多數的民族都具有非常獨特的、鮮明的地域性音樂文化,這些音樂元素雖然不夠完整,也僅停留在地方,但是音樂藝術本身是沒有地域限制的,也就是說這些具有鮮明特點的地方性音樂元素都應該是民族鋼琴音樂文化在發展上所積極容納的。因此在地方高校的民族鋼琴音樂文化教學中必須要設定地區性音樂元素的內容,只有先做傳承者,才能夠成為創造者。其次就是要從西方的鋼琴音樂文化上入手,要深入的挖掘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內涵與底蘊,以地區性的視角來看待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內容。雖然說鋼琴音樂文化是從西方傳自中國,且具有正統的西方特色,但是實際上當這些西方文化走進中國各少數民族、各地區之后就已經意味著要面臨變種和創新。因為就音樂文化來說,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對音樂的看待角度不同,所以從音樂文化中所尋找到的靈感也不盡相同,所以地方高校在進行西方鋼琴音樂藝術教學的過程中只需要把握住西方鋼琴音樂的精髓,而不必對西方鋼琴音樂的所有內容都面面俱到,要給學生留下想象和融合的空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培養出富有創造力的民族鋼琴音樂傳承者。
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高校教育的推動,特別是地方高校民族鋼琴音樂教育,只有充分的把握住地方高校民族鋼琴音樂教育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出具有創新性、開拓性的音樂人才,才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教育文化的發展。
[1]鄭毅峰.探索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意義[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6):102-103.
[2]劉洋.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音樂創作,2014,(09):187-188.
[3]王耀華.中國傳統音樂概論[J].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08):69-70.
[4]陶敏霞.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教學與欣賞[J].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05):33-35.
[5]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J].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11):97-100.
[6]朱培賓.鮑元愷炎黃風情二十四首中國民歌主題鋼琴曲[J].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0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