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穎 李 佩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
論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劉 穎 李 佩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
音樂教育對于當今社會培養人的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廣大群眾密切關注,它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素質教育。它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新型人才,是別的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音樂教育;素質教育;作用
“音樂教育是指經過向學生講授音樂知識和技藝能力,來提升他們的衡量美的標準,并起到陶冶性情、擴展眼界的作用,促使他們可以全方位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是一種發掘人本身的潛力,提升人們基本素質的一種教育。這里所說的提升“素質”,是指協作進展的全部的素質,它不光是涵蓋思維、品德、科技、文化這些方面的素質,還囊括了崇高的情操樂趣、優良的行為舉止、杰出的民族精神等等。素質教育主要是針對傳統的應試教育而言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應試教育中也蘊含著某些素質教育的成分,但總的來講二者是相對峙的。素質教育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來感染人的心理素質,從多個角度來培育學生的應變能力,并重視學生個性特長的進展,是一種具有建設性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意志、道德教化。施行素質教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需求;是我國達成民族興盛與遠大理想的首要途徑;是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建立融洽社會的必要條件。
首先,為什么說音樂學科是一種素質教育?是因為它的審美作用并且它是基礎功底非常堅固的學科。我們必須以廣大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尋找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他們認知和實踐的過程中,使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術能力的研習慢慢地滲入在對音樂的藝術審美經歷和感情的領悟中其次,音樂學科是創造性思想觀念培養的必要路徑。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經過基礎知識的教授,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激發學生的靈感。最后,音樂這門科目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門類,我們應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它是充分體現在民族文化教育中的音樂教育。音樂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升華,是素質教育的集中表現。
音樂教育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堂和課余生活,還能在學習疲勞時讓他們有輕松、喜悅的心情,從而使他們開拓思維更好的提升自我。在學習過程中,配合音樂教育老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主動認識、學習、想象……從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老師只是引領者和貫穿者。音樂知識的獲得、音樂經驗的積累、音樂修養的提高,這些是藝術對人的影響,同時也關乎人的整個精神世界。我國現階段實施的教育評價體系仍然具有很明顯的應試教育色彩,教育評價的方式過于單一,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學生家長們都不約而同地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孩子前途是否光明的唯一標準,將“升學率”作為衡量一個學校優劣的唯一標注,這是一種畸形的教育眼光。這樣不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忽視了學生考試成績以外的思想品德、個性特長、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指標,同時也使學生缺少了追求自己夢想的動力,更是讓學習差的學生失去了所有學習的心思,失去了自信。在這樣的情況下,音樂教育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它具有很強的育人功能,在學校教學中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很好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在枯燥的學習之余可以注重精神的洗滌,豐富思想、激發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有追求自己夢想的動力。音樂教育是一種感性教育,首先培養的是人。音樂在帶給學習者美的享受之外還可以使學習者充滿表現欲望,促進了情感方面的感知與理解,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注重理性和感性的結合,從而能更好的學習和發展自身多方面的素質。由于音樂是賦予情感以形式,所以它很大程度上能培養學生的情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它本身的旋律也會對傾聽者進行熏陶,并提升人的審美和情操。基于此,音樂教育對學生所帶來的各種影響,都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也可以彌補因為教育中各種問題使學生缺失的品質和素質。音樂教育是修身教育思想的內在要求,也是全方面提高素質的必經之路,某些程度來說音樂也會成為人的精神支柱,所以對素質教育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素質教育中問題的解決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音樂教育活動能夠指導學生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因為音樂的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是通過聲音的運動來傳播它所要表達的東西,而人們聽到音樂后便會在腦海中進行想象,從而獲取到一個自己仿佛可以感覺到的情景來進行感悟。音樂教育可以令人的心中衍生出歡愉、哀傷、思念等多種情素,它可以豐富人的思想感情,舒緩人的情緒,繼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音樂具有很強的爆發力和深切的感染力,基于此,音樂教育在人們道德的培養、品質的塑造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功能。美妙的音樂,其中蘊含著含蓄而高尚的情感,對學生的精神將會起到鼓舞和洗滌的作用,讓他們在思想、道德、修養等方面發生轉變;音樂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個學科的知識,并且具備一定的修養氣質和較強的藝術性。音樂課本中,有很多作品具備很強的年代性和濃烈的愛國情愫,學生在學習的歷程當中,能感受到音樂作品中所流露的文化氣息,同時也對歷史的狀態有必然的了解。學習革命歷史的一些歌曲,能喚起學生對敵人的仇恨,熱愛祖國和人民,從而讓學生獲得情感的共鳴,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音樂教育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更多的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帶去的影響,音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影響著人的感受,促進人向完美發展,是推動社會文明前進的重要橋梁,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作為新時期教育事業的踐行者,在踐行現代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更應當重視和加強音樂教育的力度,積極發揮音樂教育的指導性作用,使其能更好更快的為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本民族的發展壯大錦上添花。
[1]董俊輝.論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J].音樂時空,2014.
[2]蘇軍.淺析音樂藝術的教育功能[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校報,2002.
[3]辛穎,劉紀秋.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