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梅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小學,陜西 西安 710065)
論主動、探究、合作的音樂課學習方式
楊曉梅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小學,陜西 西安 710065)
主動、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與中小學音樂課學科特點和學習心理特點有著嚴密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決定了主動、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音樂課學習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主動;探索;合作;學習方式
為了強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前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建立“主動參與、樂于探索、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從中小學音樂課的特殊性來看,這種學習方式與音樂課的教育目的、目標、內容、學科特點、學習心理機能的結合與聯系最為緊密。因此,它是提高音樂課學習效率和質量,實現審美教育功能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音樂美的陶冶。審美是一種情感活動。音樂審美情感活動必須是積極主動的,這樣才能保證音樂審美活動持續有效地展開。而主動參與是激發這種情感活動的最有效方式。因為主動參與的音樂審美情感活動,其興趣和心理動力處在高度活躍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審美對象之中,想象和聯想活躍,審美意象的形成自然、流暢,生活體驗與音樂藝術體驗的結合密切,從而使整個音樂審美過程成為音樂美的洗禮過程、情感的陶冶過程、音樂審美情趣的深化和完善過程。相反,被動接受的音樂審美活動其心理動力不足,故而注意力對審美對象的專注程度和持續力較低,審美聯想與想象不能活躍,移情活動與體驗不能達到應有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最終也就不能達到陶冶情感,深化和完善音樂審美情趣的目的。在音樂技能訓練與音樂理論學習中雖然不需要太多情感因素的支持,但主動參與的學習能夠喚起強烈的意志活動來支持訓練和學習,保證學習的持續進行。由此可見,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對調整和激發音樂審美心理機能,調動學習意志活動的積極作用是多么重要。
音樂課倡導探索學習方式具有其特殊意義。學習音樂既是求真,也是求美。其中探索音樂美的原由是求真,汲取音樂美的營養是求美。無論是求真還是求美,探索都是必經的途徑。求真追求的是唯一,只有探索才能從許多中發現和鑒別出唯一。而求美的結果卻不可能是唯一的,是因人而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有親身反復探索,才能從審美對象中發掘出美的真諦。告知給學生一個音樂審美結論是否能替代這種探索和體驗?不能。音樂審美體驗是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只有學生親身從審美對象進行探索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任何音樂技能的獲得都是在反復探索中逐步掌握的。比如唱歌,教師已告訴了學生正確的演唱方法,學生未必就能立即表現出來,而還需學生在反復探索訓練中,在排除了許多錯誤方法之后才會找到教師所要求的正確方法。
探索的學習方式與音樂審美規律和音樂學習規律相吻合。學習音樂就是在樂音運動中探索美。這種探索既有理解與思考,也有領悟和體驗;既在音樂之中,也連著大千世界;既有音樂美的牽引與震撼,也有主體思想情感的呼應與升華……實質上人是在用探索的方式,在自己的心靈與人類音樂文化之間構建溝通與融合的橋梁,使個體容化在人的類中而又去影響著人類的發展。
音樂審美情趣是音樂審美的核心意識,它是在長期的音樂審美探索中逐步積淀而成的。人在長期的音樂審美探索中,審美興趣從眾多的對象中逐步集中于部分對象,產生了音樂審美的選擇性和排他性,進而形成了音樂審美的穩定傾向性。一個人喜歡什么音樂或不喜歡什么音樂就是音樂審美情趣的表現。癡迷于某種音樂,那就是音樂審美情趣修養精深的體現。要從浩如煙海的音樂中形成自己的審美傾向和審美態度,長期的音樂審美探索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高級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在長期的音樂審美探索中逐步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
音樂課倡導合作學習首先是由音樂學科的課程特點決定的。從音樂表現形式上講,許多音樂表現形式都是表演者共同合作完成的。在合作表演時,每個人在作品中承擔不同的任務,眾多表演者的不同表演來表現一個共同的音樂主題。合作,是保證集體表演成功的基礎。在整個合作表演過程中,每個人的藝術表現價值都融匯于集體表現之中,而集體的價值體現也是個人的價值體現,每一個個體的價值缺失也都會影響到整體的價值體現。因此在合唱、合奏等音樂表現形式中,合作不僅是必定的,而且還必須是密切的、整體的和萬眾合一的。合作的這種密切性是在長期的合作訓練中逐步達成和實現的。合作者通過合作訓練逐步尋求合作的共識,建立配合的默契,每一個表演者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技能放在指揮規定的程度上,在與眾人合作中尋找平衡點。合作表演要求你該怎么表現就得怎么表現,無論是當主角還是當陪襯都必須是自覺的,心甘情愿的、恰如其分的。既不搶他人的風采,也不越雷池半步,使自己在完成合作表演任務的同時,享受合作的樂趣,在與眾人合作交融中享受音樂的美。這種合作境界是崇高的,這種合作體驗也其他和領域不能獲得的。
合作學習對深化學生音樂審美體驗的積極作用是巨大的。音樂審美體驗是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而情感具有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相互滲透與激化的特性。個體在音樂審美體驗的深度和強度上差別較大,但通過合作中的交流、研究、探討、配合,使相互之間的認識與體驗得到交流與溝通,使每個個體對音樂審美意境的認識得到加深與擴展,審美體驗得到深化。
合作學習方式不是一種程式,因而不能死搬硬套,要與學習內容密切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習和審美體驗為目的。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時必須從藝術表現需要和提高學習效率出發,是音樂藝術需要的合作,而不是為圖省事、省力、放棄教學組織讓學生集體自習的合作。合作學習應在提高音樂課學習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信息社會人的生存發展須具有高度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須具有很強的探索、研究、交流、合作的能力與精神。適應和引導信息社會的學校音樂教育,必須將這種新的生存法寶納入到教學中,并將其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廣泛應用,使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快速提高的同時,也使學生獲得生存發展方式的學習和鍛煉,使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功能和效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