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健飛
(廣東省廣州市珠江交響樂團,廣東 廣州 510311)
學生小提琴二重奏能力培養及教學方法探討
邵健飛
(廣東省廣州市珠江交響樂團,廣東 廣州 510311)
對學生來說掌握重奏是小提琴學習中較為重要的一環,而二重奏又是重奏中的最基本的表演藝術,如何提高二重奏的教學效率和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掌握這一基本功,是本文探討的重點,希望本文可以對廣大小提琴愛好者及教育者有所啟發。
小提琴;二重奏;教學;問題
重奏,是指每個聲部均安排一人演奏的多聲部樂曲及表現形式,根據具體的參與人數,可以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甚至八重奏。重奏是每位樂器學習者必須掌握的,包括小提琴,且二重奏又是基本中的基本,因此,二重奏的掌握是學習小提琴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然而,縱觀國內目前的小提琴二重奏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和欠缺,諸如缺乏對學生的配合能力訓練,使得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對雙方聲部角色認識不清,或缺乏對學生的聽覺能力培養,對學生作曲技術理論的講授不夠重視,亦或在學生訓練選曲時,較為雜亂,缺少系統的培養計劃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生的小提琴學習極為不利,為此,筆者結合了自己多年的教學和二重奏演奏經驗,提出了一些針對小提琴教學的思路和方法。
一首小提琴二重奏作品能否被完美的演繹,除了演奏者對作品的熟悉度,更重要的是考驗兩位演奏者的協調和默契程度。小提琴二重奏的演奏就一如跳水中的“雙人跳”,只有默契的配合和準確的走位,才能展現給觀眾那完美的一跳,同樣對小提琴二重奏來說,只有I、II兩名演奏者相互協調配合才能將作品完美的演繹。
主調和復調寫法是傳統的小提琴二重奏創作中常用的手法,特別是復調寫法,更為常見。但無論哪種創作手法,“錯位”和“對比”都是二重奏作品中常用的表現形式,作者通過兩個聲部的錯位和對比,可以讓單一的旋律產生動感,通過這種矛盾的沖突,將音樂及要表達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如譜例1,霍曼小提琴二重奏《校長》中,要求第一小提琴從第一小節進入演奏該主題的第一個動機,而同一動機則要求第二小提琴從第二小節進入演奏;第一小提琴從第二小節進入演奏該主題的第二個動機,而要求第二小提琴從第三小節進入研究該動機。這種進入先后的時間上的錯位方式幾乎出現在整首《校長》中,也是學生學習二重奏錯位時的經典曲目之一。除了時間上的錯位以外,演奏與表現手段上的錯位也較為常見,如巴托克《第41 小提琴二重奏》中的很多小節中,第一小提琴在拉奏的同時第二小提琴在撥奏,同樣第一小提琴由拉奏轉變為撥奏時,第二小提琴則由撥奏轉變為拉奏。這種不同的演奏手法,讓這個樂曲充滿強烈的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增強音樂的魅力。此外,節拍節奏上的錯位、調式調性上的錯位也是常用的錯位方法。譜例2巴托克《第32小提琴二重奏》向我們展示的是經典的演奏力度上的對比,在第一小提琴以中強力度演奏主旋律的同時第二小提琴以弱力度對對位主題進行演奏,兩種研究的結合能夠讓旋律產生顯著的強弱對比。同樣,除力度上的強弱對比外,節拍節奏上、時間上均能通過對比提高旋律的美感。
譜例1 霍曼小提琴二重奏《校長》譜例2 巴托克《第32小提琴二重奏》
通過上述這些經典實例我們可以看到,小提琴二重奏中的錯位對比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教師在教學指導時,應首先向學生詳細講解樂譜上的每一種標記的意義和重要性,讓學生能夠銘記于心,演奏時能夠做到熟練的辨識,做到手心一體。在具體練習過程中,如要求學生在面對時間上的錯位時,把提高準確性作為優先鍛煉的目標,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節拍處,可以適當的放慢速度,進行單純的節奏練習,直至完全配合時恢復常速。
除了要求學生對二重奏中的錯位、對比要熟練掌握外,還需同時對兩個聲部的音樂形象和技術要點進行把握,如巴托克《第42小提琴二重奏》中一段音樂中,要求第一小提琴演奏一段頻繁變奏,音程跨度較小的激烈躁動的旋律,而與此同時,第二小提琴被要求演奏一段連續分解和弦的琶音音型作為襯托,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和技術特點,只有當學生完全了解后,才能更好地體會自己的角色,在演奏中與同伴達到默契和協調。
小提琴學習中,聽覺訓練極為重要。與管樂鍵盤類樂器不同,小提琴的發音完全由演奏者控制,如果聽覺出現偏差,就無法準確地演奏。小提琴二重奏聽覺訓練要求學生不但要具備或培養單聲部聽覺能力,還應該對其他聲部的進行聽覺訓練,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無調性多聲部音樂聽覺能力越強的學生,在二重奏曲目訓練時,越容易進入狀態,完成的也更加順利,但是目前國內小提琴視唱練耳課內,更多是讓學生去鍛煉自己的單聲部聽覺能力,這讓學生在面對合奏重奏或樂隊演奏時,往往壓力較大。因此,加強對多聲部視聽訓練的重視,提高學生的多聲部音樂聽覺能力,是培養高水平音樂人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較為現代的創作技法隨之而生,在視聽訓練中,除了傳統的經典曲目外,建議增加一些現代音樂作品,包括一些無調性音樂作品,與時俱進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
作為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必修課程之一的小提琴二重奏,教師只有把握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弱點,明確對應的訓練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克服這些弱點,讓教學質量提高,讓學生演奏能力提升。筆者結合了多年教學經驗,提出的以上三點措施,希望對廣大師生的教學與學習起到一定的幫助,而小提琴二重奏的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升仍然是需要廣大教師長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1]何潤鴻.關于小提琴演奏流派之淺見[J].黃河之聲,2012(10):105.
[2]徐璽寶,楊春暉,譚小麟.《小提琴及中提琴二重奏》的創作特征[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