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菲
(廣東珠江交響樂團,廣東 廣州 510311)
長笛的音色藝術
洪文菲
(廣東珠江交響樂團,廣東 廣州 510311)
我們在學習樂器的時候,都在無止境地追求更好的自己:音色,技巧,色彩的變化,音樂的詮釋。什么是好的音色?真的很難下定義,通過不同的學習與交流,審美都會隨之變化。在管樂用氣的原理中,身體與樂器間的關系都是接近的:放松,氣柱,自然的呼吸,人的共鳴……了解不同樂器的特性,我們會找到不同的發音點和最佳的震動點,把不同樂器特性的音色演奏得更加優美,富有感染力。
震動;音色;震頻;肌肉密度;共鳴;放松
根據木管樂器管身形狀,可將木管樂器分為兩類:第一類 是圓柱形樂器(如長笛,單簧管類);第二類是圓錐形樂器(如大管,雙簧管類)。木管管身可分為若干段,管身上有若干音孔,音孔上裝有按鍵,用以改變音高。除長笛以外雙簧管等在吹口上都裝有哨片,用來發振管內的空氣柱。木管由發振器帶動管內空氣柱震動而發音,發振器可分為三類:雙簧、單簧和氣簧。長笛屬氣簧類,沒有簧片,吹入的氣流撞在吹口的邊緣引起震動而發聲。在吹笛者身體的自然科學規律的特性中,嘴唇、牙齒的位置、下巴、肌肉的密度、口腔內的空間、人體的共鳴,都會直接影響吹奏出來的音色和音準。肌肉繃緊時,失去彈性,肌肉密度高,口腔空間變小,音準容易偏高,而且聲音傳不遠;放松下來,用自然的吐氣方式吹奏,肌肉間空間振動變多,產生共鳴,音準和音色會相對穩定。把每個音發音的把握性提高,不斷地糾正上一次的錯誤,堅持一段時間練習,就能獲得進步。
如果希望有扎實穩定的音色,可以從低音區開始練習。練習之前,先把B natural吹好,因為這個音管身最短,最容易吹奏,并且大拇指和食指能穩定地拿住長笛。吹奏的時候,是用“氣”,而不是用“力”,把納入的空氣,慢慢吐出來,就像一個自然的呼吸動作。為保持音準和音的質量,氣的速度和用量要保持到音的結束。吐氣的形狀,是空氣柱:圓、集中、氣的速度快。我們會經常犯一個錯誤,吐氣速度快的時候,我們就用“力”吹,導致肌肉緊張,肢體僵硬,影響吹奏效果,其實放松和氣速快兩個動作并不矛盾,氣速快照樣可以輕松吹,這樣的聲音管身才可以震動起來,把樂器的特性音色表現出來,音色也會傳得更遠,更優美。只有人的狀態是對的情況下,才能做些對的事情。
1.把B natural吹好之后,我們可以試著半音往下,兩個音一組(B,#A)(第二個音延長),(B flat,A),(A, A flat……)順著吹到low C,把好的音色延續到整個低音區。兩個音吹好之后,試著吹三個音(B,B flat,A),四個音(B,B flat,A,A flat),五個音……九個音。吹奏的時候,用氣把音都連起來,“穿”到最后一個音延長,旋律有個傾向性,既是半音階,更是一條美麗的旋律。90%的樂曲都是由不同的音階和節奏組成。半音練完了,再吹全音,之后是小三度,大三度…八度。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越大,剛開始演奏的時候就會越困難。音之間不能有空隙或停頓,用氣把音連起來,對每個音的發音都要有把握地演奏。三個八度的音色和力度要統一,保持音準。
2.低音區。音越低時,空氣柱增長,指法的改變,使管身也越來越“長”。音量容易減弱,同時體內吹出的氣溫也因長度的增加而減低。管身內空間變大,氣體密度增大,振幅大,振動頻率變寬,音準也容易偏低,音也越來越難吹。一如既往用相同的嘴形來吹奏,似乎并不奏效,覺得發音“遲緩”,或是出現雜聲。這是氣息不集中,多余的空氣打在唇墊上,發出“cici”的聲音。把氣速變快,則可以修正氣息不集中的問題。試著打開下巴,增大口腔內的空間,加快空氣的速度,使整支樂器充分地振動起來,提高音的豐滿度,演奏“溫暖的”低音。
3.高音區。音越高時,氣柱越短,溫度高,氣體密度變小,振動頻率變密,音準容易偏高。學齡短的人經常會犯一個錯誤,越到高音,就越用力吹,音量大,學不會弱奏。嘗試著把嘴唇念著字母“U”字的口型來吹奏,這是一個很微小而重要的動作。輕輕地吐氣,保持著氣息的速度,在氣的角度是正確的情況下,如感覺吹奏高音區時感到困難或不穩定,那么造成困難的原因就是氣速不足,注意維持平衡。學會演奏輕柔的高音,保持音準和高質量的演奏,每天都會是進步。
1.音樂色彩的表現如同色盤的顏色一樣,色彩越多可變性越大。顏色調好,有了畫面感再開始作畫,意識要在動作之前就產生。練習好各種演奏法就像把顏色都調好一樣,演奏樂曲的時候把需要的演奏法都準確地演繹出來,并嚴格地按照樂譜的標記演奏。基本發音概念弄清楚之后,用各種力度來吹奏,先從練習音階開始。大調用光亮、飽滿的音色演奏,浮現的畫面可以是很愉悅的場景,富有想象力的練習,可以幫助理解需要的感染力。小調用憂傷、空洞、輕柔的音色演奏。然后是各種力度:pp,p,mp,mf,f,ff的演奏,相同的音階吹奏多次,是不同的力度,豐富地表現音量的色彩。
2.然后是漸強/漸弱的練習。音要干凈且準確,漸強的幅度要平均。剛開始的時候容易把漸強提前做完,后面沒有持續的漸強,只剩下“強”。用60的速度,吹奏八拍/六拍/四排的漸強,要恰到好處,冷靜地把完整的漸強演奏完。幅度越大,變化越大;漸弱也是,幅度要平均,逐漸減少空氣和笛口的接觸,吐氣需保持壓力,把牙齒合起來,把口腔內空間變小,防止音準偏低,而不是轉動長笛。
把以上的練習做完,基礎的發音奏法都學會了,可以在樂曲中試驗練習的成效。試奏慢板樂曲的時候,用pianissimo的力度,柔軟的吹奏,讓曲子的輪廓像素描般的呈現出來,嚴格遵守樂譜的要求:速度、音的長度、呼吸,換氣之后,要延續之前這個音相同的音高和音質繼續吹奏,樂句中特別要注意把連音做好。慢下來,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把問題用顯微鏡放大,然后是解決。再吹第二
次的時候,除了做到以上要點,再加上力度變化,漸強,漸弱,漸慢等。這是曲子的輪廓就有明顯的光影線條了。第三次,同樣遵守以上兩條規則,再加上音樂的傾向性和,演繹的是音樂,而不是樂譜,就如會語言藝術的人,描述的是一個故事,一個場景,一種心情,而不是讀稿子。
我們在吹奏的時候,要集合各個練習間的聯系,包括音色、統一性、柔韌性、身體的狀態、音準及控制等問題,練習時需做到完整的呈現,而不是顧此失彼。協調好各個部分的動作,做到最好,并不容易。這是一個耐心,高效和時間的課題。用最嚴格的方法練習,不斷挑剔自己,找出自己音色上的瑕疵,然后改正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獲得進步。樂器在手,是在做抗爭還是游刃有余?
[1]Marcal Moyse .<How I stayed in shape> SCHOTT,ED852.
[2]Trevor W ye ,<Practice's book for the flute> NOVELLO PUBLISHING LIM ITED.
洪文菲(1986—),女,廣東廣州人,文學學士,國家四級演員,廣東珠江交響樂團長笛首席。